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我是马谡,人在街亭 > 第365章 汉朝招贤吴国乱

第365章 汉朝招贤吴国乱

这就是孙权的全部想法。

于是,矛盾也就不可避免地再度爆发了起来。

当然,相对于利益之争,这次的矛盾来得更加隐秘,但影响却是更为深远。

眼见着手底下的门阀世家们蠢蠢欲动,为了尽可能地阻止人才外流,孙权也是以战事紧张为名,重申了“验、传”制度,以严格控制人口的流动。

甚至就连正常的游学,也全都被孙权管控了起来。

你别说,这一套拳法下去,还真遏制住了人口的流动。

这也很正常,如今与汉朝接壤的两片区域(荆南和江夏)都在孙权的控制范围之内,对于孙权的强令,徐盛和诸葛瑾自然是遵照执行。

按理说,控制住了人口的流动,就应该能控制住人才的流动了。

只可惜,事实却并非如此。

孙权的强令,所能限制的,只是那些没有特权的普通老百姓,而不是那些本身就有着特权的世家子弟。

可以说,世家子弟想要离开东吴,简直不要太简单。

就比如商路。

随着战事的失败,东吴对于酒水的需求却是愈演愈烈,这也就导致了通往汉朝的官道上,运送酒水的车马几乎是络绎不绝。

世家子弟们只需要在这些商队里挂个名,就能轻而易举的自由进出。

世界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你所费尽心思、用尽全身气力想要得到的东西,在别人眼中简直是唾手可得。

这就是所谓的特权。

因此,孙权想要通过控制人口流动从而卡住人才的想法,不能说是完全失败了吧,但至少也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当然若仅仅是如此,能锁住平民中的人才,而放走本就不听话的世家子弟,对于孙权而言,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可问题是,孙权的这一措施,除了卡住人才流动之外,却也带来了巨大的副作用。

很简单的道理,若是尚可流动之时,为了避免人员的出逃,多多少少还会留些情面,毕竟谁也不知道外面会不会有个傻子地主给开出更好的条件。

可一旦锁定了人民的流动,无疑就是断了底层百姓的双腿,所有底层民众就不得不接受来自上层的剥削:原本三成的地租可以变到五成,原本空闲的时间也必须为地主打长工。

逆来顺受,以求苟延残喘,也就变成了底层百姓的唯一出路。

虽然这个时代哪里都是一般的黑暗,但无疑,限制人口的流动,却让这样的黑暗更加的肆无忌惮。

可以想象,在不长的时间里,东吴内部的土地兼并事件将会飙升!

如果说土地兼并和剥削所需的时间还长,那么因流动的受限,而造成的垄断问题,则会很快显现。

只可惜,作为最高的决策者,孙权显然并不是那种会关心底层百姓的生活过不过得去的君主。

因此,即便是诸葛瑾等人已经看到了一些前兆,却依旧动摇不了孙权的决心。

要命的是,这制度不能阻止世家门阀的子弟流动,却能给世家们带来更多的利益,因此,在短暂的抵制之后,世家门阀们却是逐步配合起了孙权的命令。

而随着“验、传”制度的进一步严格执行,东吴内部明显的怨声载道了起来。

好在,东吴到底是鱼米之乡,日子虽然是苦了一些,但却还不至于出现大面积的饿死人事件。

只是,东吴作为一个国家的公信力,却也在政策推行的过程中急速地流失着。

怎么说呢?

“招贤”之举,本是汉朝内部的事情,却能够导致东吴内部的鸡飞狗跳。

这也是丞相和马谡所没有想到的。

这里头固然有着诸多偶然的因素,但偶然之间,却也有着必然。

大厦将倾,或许孙权无论做什么样的选择,都只会加剧它倒塌的速度吧。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大汉依旧围绕着“为国选材”逐步完善和推进着科举的制度,吴国也因为汉朝的科举而焦头烂额,倒是魏国,却是在平静中酝酿着惊雷。

是的,经过两个多月近三个月的艰难跋涉,司马懿终于带着五万大军抵达了辽东战场,与公孙渊在辽水对峙了起来。

应该说,老天还是给了公孙渊机会的。

连日的大雨让辽水水位暴涨,成功地止住了魏军进攻的锋芒,也更是大量地消耗了魏军的粮草。

同样因为大雨,几乎封锁住了魏军向辽东军运粮的通道。

其实此时,公孙渊只要退回辽北,化整为零,要不了一个月,司马懿就只能因为缺粮而灰溜溜地退出辽东。

可是,公孙渊偏偏没有这么做,反而是守在辽水,试图据辽水而阻魏军,寸土不让。

这看似强硬的汉子态度,实际上却是极其愚蠢的。

很简单的道理,据守辽水,哪怕是成功了,公孙渊也势必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辽东之地,本就人口稀少,可以说,公孙渊的五万大军几乎是死一个少一个,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进行补充。

反观魏军,五万大军在中原战场只是洒洒水的数量,甚至都不敢单独行动,要不是考虑到粮草问题,司马懿带个十余二十万大军前来也根本不是问题。

而巨大的人口基数也让魏军的后备力量十分的充足。

退一万步说,即便是司马懿在辽水这条小阴沟了翻了船,大不了来年再战便是。

可到那时,经历过一轮苦战的公孙渊还能有多少的兵马呢?

显然,“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道理,公孙渊根本不懂。而即便有谋士给公孙渊提出了正确的建议,却也被他毫不客气地否决掉。

终于,似乎是感受到了公孙渊的愚蠢,帮了公孙渊十余日的老天爷也是受不了。

在司马懿抵达辽水后的第十二日,这延绵的大雨终于是停了下来。

而随着连日的大雨渐渐停止,太阳很快升起,于此同时,辽水水位也是快速下降。

深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司马懿,可没有任何的犹豫,几乎就在辽水水位下降至可以徒步渡河的当夜,魏军便已经全军出击......

(https://www.xvqianqian.com/4334/4334214/11927163.html)

www.xvqianqian.com。m.xvqianqian.com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