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家都穷,人家根本没钱可付诊金和药钱。
这要是换了其他大夫,要么没药不治,要么就是拿粮食布匹来抵债!
再把这些粮食和布匹转身卖掉,就是钱!
但人品高洁的爷爷,从来没有这样要求过任何前来看病的村民。
他记得自己六岁那一年,一位老爷子背着一小袋米来看病。
米,是陈米。
还是那位老爷子一个月的口粮。
扎了针、拿了中药,临走的时候,爷爷硬是把那小袋米还给了对方。
其实,那时候他们程家已经穷得揭不开锅。
他问爷爷:咱们家都没米了,为什么就不能留下一点?
爷爷说:咱们家没米,可以去地里挖红薯充饥。那位老大爷无儿无女,身体又不好,不能下地干农活儿。如果没了这小袋米,就很可能饿死……
那时候,由于粮食品种问题,产量不像现在的庄稼产量高。
一年到头下来,所有收成勉强只够一家几口吃。
根本没有余粮拿去卖钱!
后来爷爷去世了,他又到了上学的年纪,靠着种庄稼过活,家里的日子就更难了。
父亲为了挣钱供他上学,也曾想过去外地打工。
去外地工地上打工,肯定比在小镇上打零工要强。
但是,又不放心留下孤儿寡母独自在家。
那个年代,治安不好。
习惯有小偷在村子里瞎转悠,家里没个男人在,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没办法,父亲只能选择就近到处打零工。
但打零工,那个年代一个月下来,也才几百千把块钱。
找个长期的工作,多挣一点不是不可以。
但这样一来,家里的几亩地,这些庄稼活儿,就会全部落在母亲一个人的肩上。
一介弱女流,一个人根本扛不下来。
于是,家里的条件就一再贫穷。
今年穷、明年穷,每年都穷。
外公外婆倒是经济条件好,但是那时候,外公外婆被小舅妈哄得团团转,再加上救急不求穷的千古道理,十分看不起他们程家。
不但看不起,还每个月问母亲要一两百块的赡养费。
子女给父母赡养费是应该的,于是家里就更穷了。
他记得,小时候母亲不只一次的感叹过。
如果他的爷爷奶奶不那么早死,就可以帮她看护孩子。那她和他父亲,就可以外出打工挣钱,也不至于现在连每一期的学费都交不起……
可惜的是,这个世界是没有‘如果’!
(https://www.xvqianqian.com/4333/4333812/11924314.html)
www.xvqianqian.com。m.xvqianqian.com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