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没有出过厉害的人,只是他们没有把自己的能耐给传承下去。
就拿传承还算是比较好的,中医来说。
虽然有不少的著名的药方著作,比如说伤寒杂病论,肘后方等。这些经典的药方,即使是几千年后也可以直接拿来用的。
但是他们是怎么制作出这样的药方是怎么想出来的,又是怎样验证的,这个步骤没有,这就无法给后人提供思路。
西方的积累比较快,就是因为把这些东西都写在了书本里,比如说物理,数学创造出了公式之后,后面的人可以根据这些原理和公式,进一步的细化进一步的提升。
当然,这也跟科举考试从唐宋朝之后就越来越有局限性,有很大的关系。
就像唐朝还有明算科,明法科。
这都是一些专门性,对考试科目是专门针对休修算学,法学那帮人而开的科目。但是后面就取消了。
主要是因为当官的不干活,干活的不当官,在古代的官和老百姓之间有一个人数非常大的阶层叫做吏。
算术这种东西是靠他们要干的。
因为他们也发现算术是一种需要长时间积累才能够获得成就的科目,在神州大地若不是有家族的传承,是很难有所突破的。
而在古代就考四书五经,读书人就学习这些东西,学习2000年。你说他怎么可能有进步?
起码在宋朝,明朝的时候还会有天工开物,梦溪笔谈这种类似于科普钻研的手记杂记。
到了大清朝还把除了读四书五经之外的各种学问归为奇y技巧,都属于是不务正业。基本上很难再出这一方面的人才。
甚至有着不同程度的倒退。
所以最后远远的落后于世界,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古代陈江宇听说貌似类似于科学著作的也只有八大名著。
水经注,农政全书,九章算术、齐民要术,梦溪笔谈、本草纲目,天工开物以及徐霞客游记。
但其中真正涉及比较专业知识的也就是九章算术,农政全书,齐民要术以及水经注。
后面到了宋朝、明朝出的那些书只能说是科普类的。
放在后世的学校里边,只能算是课外书,专业性其实没那么强。虽然天工开物被称之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但其实也就那样。
就是把民间的那些技术,还有使用的工具给收集归纳总结。
但这样也已经难能可贵了。
在古代士大夫们很少有人会有经历或者是兴趣对这些事情作为归纳总结。
而在后面的使用当中,基本上就是照本宣科,没有太多的创新和提高。
所以陈江宇致力于改变这种现状,只有把自己会的全部都交给学生,才能够让那些天资聪颖的学生们举一反三。
这样才能够进步,否则就会是数千年的固步自封。
想想看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可以说是群星璀璨,拥有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等各家各派的哲学家。
但是后面就没有这样的人了。
也就是明朝出了一个王阳明,还勉强可以提一嘴,这么长的时间都没有一点进步。
所以陈江宇是时候终结这种传统了。
在科举考试当中需要掌握的是诗词歌赋需要掌握的是书法需要掌握的是如何写出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
(https://www.vxqianqian.cc/4419/4419061/11110950.html)
www.vxqianqian.cc。m.vxqianqian.cc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