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傲世皇朝 > 第8章一见如故刘秀倾心投桃报李丽华钟情(2)

第8章一见如故刘秀倾心投桃报李丽华钟情(2)

“那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了。当时,我皇景帝在位,那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我皇景帝继承父业,励精图治,因而诸事顺心。

当然啰,我皇景帝虽然英明睿智,但在感情上其实也同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

有一次,我皇景帝(刘启)处理政事顺畅,因此心情舒畅,就决定巡幸自己宠爱的程姬。见到程姬,英雄美人,趣味相投,两人聊得十分尽兴。

结果,那一天,我皇喝得酩酊大醉,醉意朦胧,心神动荡。所谓饥寒起盗心,酒醉思银欲。我皇欲上心来,就想立即召幸程姬。

不想,恰逢程姬那天身体不适。为此,程姬苦恼万分,却又无法拒绝皇上的要求。

正在为难之时,侍女唐婉儿恰好前来侍候程姬,服侍程姬,皇上休息。

看见侍女婉儿的身材与模样,与自己都十分的相似,程姬就计上心来。于是,她想到了一个鱼目混珠,李代桃僵之计,就想蒙混过去,满足皇上的意思。

哪曾想,我皇景帝与婉儿的一番云雨,就有了丰硕的成果,促成了你们先祖长沙定王(景帝子刘发)的诞生。

后来,长沙定王成亲之后,就又有了自己的儿子舂陵戴侯(刘买)。

舂陵戴侯(刘买)的嫡系儿子,就是舂陵节侯(刘熊渠)。舂陵节侯(刘熊渠)生下了舂陵考侯(刘仁),舂陵考侯生下了舂陵康侯(刘敞),舂陵康侯生下了刘祉。

舂陵节侯的旁系就是你们的家族。舂陵戴侯(刘买)的嫡长子就是舂陵节侯(刘熊渠),他的小儿子就是郁林太守(刘外)。郁林太守(刘外)生下了钜鹿都尉(刘回),钜鹿都尉(刘回)生下了你们的父亲——济阳和南顿县令(刘钦),以及你们的二叔刘良。

所以,舂陵考侯(刘仁),钜鹿都尉(刘回),都是你们的祖父辈;舂陵康侯(刘敞),济阳和南顿县令(刘钦),是你们的父辈。

所以我说,你们家族的男女都是多情种子哦!不然,小小的丽华,怎么才一次见面,就会对他的文叔哥哥,恋恋不舍呢?

我说文叔啊,你说姐哥说得是不是?”姐哥见文叔不言不语,跟在身后,就与刘秀开着玩笑,故意逗刘秀说话。

“姐哥,你尽在胡说!我不理你了!丽华,一个那么幼小的四岁女孩子,她能够懂得什么呢?”刘秀装着生气的样子说道。

“怎么会不懂呢!她至少懂得喜欢谁啊!说起丽华妹妹啊,我还记起了妹妹的一个故事呢!文叔,你想听吗?”姐哥故意问着刘秀。

“什么故事啊?姐哥,你就说来听听!”刘秀有些好奇。他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控制不住自己对丽华的好奇心,就急切地询问道。

“关于丽华的故事啊!喔,我怎么会突然忘记了呢?”邓晨故意逗着刘秀,默默地沉思起来,努力地做出苦苦思索的样子,“怎么会想不起来了呢?我以后想起以后,再给你们讲吧!你看我这记性!是姐哥老了吗?我怎么会想不起来了啊!”

刘秀心里很是失望,又恢复了早先那种若有所思的神态。

邓晨见自己吊足了刘秀的胃口,然后才用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

“哦,文叔!姐哥终于想起来了。故事是这样的。当初,丽华刚刚出生不久,姑姑就按照我们新野本地的风俗,叫人悄悄地拿着表妹的生辰八字,前去为妹妹算命。

算命先生张铁口掐指一算,十分惊讶地大声叹道:‘哎呀,不得了啊!’

我们当时是大吃一惊!”姐哥说到这里,就又停下不语,只是用眼睛注视着弟弟。

“难道是张铁口算出丽华的命不好吗?不然的话,算命先生为什么会这样地吃惊呢!”刘秀着急地问道。

“不是啊!你们猜,究竟怎么样啦?”姐哥停止了自己的故事,故弄玄虚地问着刘秀姐弟。

“我怎么猜得着啊!我猜得着,我不也成了算命先生刘铁口了吗!”刘秀戏谑地调侃着自己说。

“是啊!没有人能够猜得着的!算命先生张铁口当时说,我的表妹,‘有母仪天下之相,贵不可言啊!’

你想啊文叔,表妹他们阴家虽然在新野号称富甲一方,但丽华妹子却不是贵族出生,而仅仅是一个平民出生啊!要想母仪天下,这怎么可能呢?就是皇上在天下选妃,也不会随意地挑选到普通的平民家里来啊!

所以,我们大家当时都纷纷讥笑算命先生张铁口,信口雌黄,都指责他算命不准,就想说好话,多骗点钱财。

算命先生张铁口心里很有些不服。他黑着脸,气呼呼地又掐指一算,结果仍然如此。

于是,张铁口理直气壮地说道,‘要么是你们报的时辰不准,要么就是纳音五行不对!我老人家闯荡江湖几十年,为无数公子王孙算命,还没有哪个王公贵族说我算得不准的呢!

我欺骗你们有什么好处呢?这不是砸了我老人家几十年的牌子吗?况且,我老人家又怎么可能会算错呢?难道我就为了你们家的一点小钱,就毁掉自己一辈子的饭碗吗?’

你说,文叔,元儿,这故事是不是很可笑嘛!”姐哥兴致勃勃地讲完了丽华的故事。刘秀默默地听着,似乎心里在思考着什么问题。

很快,刘秀就从姐夫家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又开始了耕读的生活。姐姐们相继出嫁,欢乐祥和热闹的家庭一下子变得冷清了许多。

起初,妈妈,哥哥,妹妹伯姬和刘秀一样,都有些失落,伤感,思念姐妹们不停。

有一天,妈妈想起自己远嫁的女儿,不禁有些难过伤心。

她含着汪汪的泪水对刘秀说道:“秀儿啊,你知道的,妈妈虽然舍不得自己的女儿,但也总不能一直把女儿们都留在自己家里吧!她们迟早都会出嫁的,就是小妹伯姬也是如此啊!

所以,妈妈虽然感觉家里有些冷清了,也思念女儿们不止,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啊!只要女儿们幸福快乐,做妈妈的就放心了!秀儿啊,你最懂事了,你能理解妈妈的心情吗?”

刘秀急忙帮妈妈擦干泪水,安慰起妈妈来:“妈妈,是这样的啊!儿大不由娘啊!妈妈,你想开一些吧!反正姐姐们的家离我们的家又不远。你想念她们时,我们就可以去看望她们啊!顺便,我们几兄弟还可以去戚家蹭蹭饭,改善一下我们的生活呢!”

刘秀和妈妈开着玩笑,逗得妈妈开心了起来。妈妈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些笑意。慢慢地,妈妈也就适应了姐姐们离开后的日子。

大哥刘縯依然经常不能呆在自己家里,他总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溜出自己的家门,跟那些江湖人士混在一起。

刘縯的年纪越来越大了,妈妈也就更加地对他无可奈何了。他不仅不能挣钱回来养家,而且还乐善好施,常常把家里的财物拿去帮助,周济别人。

妈妈呢,也就只好睁只眼,闭只眼,假装糊涂。甚至有时,当那些江湖朋友来到家里聚会时,妈妈还要盛情地款待他们。

好在几个小孩子,仲儿,秀儿,伯姬都非常听自己的话,妈妈的心里也就宽慰了一些。

但妈妈娴都最终还是决定,早点解决刘縯的婚事问题。妈妈寄希望于给长子娶了媳妇以后,能给縯儿一些约束,有人能够管住他一些。同时,妈妈也想趁着自己年青,能够早点抱上孙子,为儿子尽点力。

于是,不久,刘縯就与潘家小姐结了婚。虽然妻子十分娇美,可爱,但刘縯依然故我,难改他的脾性。

新婚过后不久,他就依然过着好侠美士,交结天下豪俊的生活,甚至常常将新婚的娇妻,孤独地抛在家里,令母亲也常为自己的儿媳抱不平。

家里,自然经常就只有妈妈,嫂子,二哥,刘秀,伯姬以及刘安等奴仆们在一起生产,生活,管理照应着家里的一切。

因此,家庭生活的重担,家里的重要决策,自然而然,就落在了刘仲,刘秀这两个男孩子的身上。

二哥老实巴交,寡言少语,他整天忙于农活的管理指导,连书也很少读。他虽然指导管理农事是个好手,却不太懂得农业与商业的关系,不知道无商不富的道理。

加上这几年,刘秀渐渐地长大了,也有了更多的主意。刘家开始听从刘秀的建议,利用陂渠技术来灌溉田地,所以,刘家的粮食是常常丰收,令邻居们羡慕不已。

然而,刘秀家里积蓄的粮食虽然是越积越多,却也没有能够发挥更大的用途,带来更多的收益。

当初,刘秀慢慢地长大以后,也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收获,他开始运用从书中和他人中学得的很多知识,来指导家里的农事。

那一天,刘秀召集自己的二哥,以及刘安等奴仆前来商议。他们聚在一起,商讨今年的抗旱大事,决定解决必须靠天吃饭的这个问题。

刘秀突发奇想,打算借鉴他人的经验,在自家的田地上,利用陂渠技术,来进行灌溉的实验。这种技术,还是刘秀从自己的外爷,舅舅那里学来的。

舅舅家“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所以,舅舅家里经常是,无论天旱,雨淋,都能获得粮食丰收。因而,他家岁岁衣食丰足,良田广进。

刘秀刚刚一提出这个话题,立即就得到了刘安的赞同与响应。

刘安思考这个问题,也已经有好些日子了。刘安知道,虽然修建陂渠,十分费事,十分劳神,会带来十分繁重的工作;但一旦任务完成,却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而且能够保证庄稼不受旱涝的折磨和威胁。只是自己不过是一个奴仆,所有这些事,只有主人才能够决定。

因此,见小主人提议,他就立即表示赞同。

二哥是个没有多少主见的人,见大家纷纷赞成,他也没有任何异议。

于是,全家立即动手,利用农闲时候,就开始了修建陂渠的工作。

一个年头的辛苦工作,的确没有白费。陂渠终于完工了,令大家都很兴奋。

年,刘秀家就得到了巨大的收获:家里粮食增产了不少,而农活反而轻松悠闲了许多。

这样,也使刘秀兄妹有了更多的时间读书学习。刘秀兄弟与刘安等奴仆们亲切交往,共同交流,一同娱乐,并有了后来刘秀经营粮食生意的打算和计划。

春末的一天,天气晴朗而又暖和。太阳暖暖地晒在身上,非常惬意。刘秀,二哥刘仲,刘安以及奴仆们,一起在田里插秧忙活。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