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深知,对开国功臣如此优宠,却并不是毫无原则地纵容他们。他思考前朝的得失,以功高授勋,以才贤任职为指导思想,对功臣采取优容与限制相结合的措施。
除有治国才干的邓禹,李通,贾复等依然得以参议朝政之外,其他大多数功臣均不授予实职实权,而只能以列侯奉朝请的身份,与闻国事,悠游快乐地安享自己的晚年,享受和平安宁的美好岁月。
刘秀自己这样做,既能够防止因功臣任职而阻塞贤能上进之路;又解决了因功臣任职,却不能胜任,使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
对功臣们而言,无职无权,既可以使他们少干一些违法犯禁之事,又杜绝了他们因权势膨胀而滋生野心。
封爵仪式上,刘秀多次叮咛功臣们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洁身自爱,毋居功自傲;并用丹书铁卷的汉礼,使功臣们“世无绝嗣”,“传于无穷”,永葆其功禄富贵。
这样,在刘秀的庇护与善待下,功臣们大多得以善终,并延福泽与后世子孙。
封赏好了功臣,刘秀的心安定了许多。
不久,一项重大的议题又摆在了刘秀的面前,令刘秀久久难以决定。
其时,太中大夫梁统上书,建议以严刑峻法治国,解决与削弱豪强势力太大的问题。看完梁统的奏章,刘秀陷入了深思之中。梁统的看法虽然并不完美,但的确有很多问题值得引起自己特别的注意。
那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前汉后期,豪强的势力,也包括刘秀自己的南阳家族在内,就已经急剧膨胀起来,成为了王朝的威胁。光是刘姓皇族后裔,就已经达到了十多万人。
当初起兵时,刘秀也是依靠南阳郡和河北诸郡豪强的支持,才能奠定如今的中兴之局。刘植,耿纯,阴兴,阴识兄弟,包括刘秀的舅舅樊宏等,都以自己的私兵跟随刘秀,建立殊勋。
然而,也正因为如此,豪强们都不愿意削弱自己的势力。在病危时,他们大都指定自己的子侄代统营众,不愿自己的家兵落入他人之手。
天下统一后,他们也常常聚众自保,待机渔利,甚至把朝廷的旨令,法律等也置若罔闻。
面对如此局面,刘秀主要还是以安抚为主,并不想以严厉的措施去制裁他们。
然而,这些兵长,渠帅散在郡县,作威作福,权势胜过官府,有时甚至根本没有把朝廷的法度放在眼里。
以致最后造成的局势是,得罪天子,不过身死;得罪这些豪帅,往往却会灭门绝族。在朝廷的压力下,这些豪强们各生狐疑,但又彼此联系,拥众戒备,长期不散,令朝廷统治难以稳固,天下难以安宁。
所以,刘秀就想立即采取梁统的建议,给予地方豪强以更大的压力。
然而,共同利益已经使豪强们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他们的强烈反弹,甚至以武力与朝廷抗衡。那么,天下大乱的局面,又可能再次发生。
权衡了很久,刘秀都无法果断决定。
于是,刘秀继续拿起梁统的奏章,细细研读下去。
梁统奏道:“陛下啊,如今天下虽然已经安定统一,但前朝遗留的弊病,还在危害民间;地方恶霸无赖的邪恶势力,还在蹂躏百姓,令臣忧心如焚。
臣剖析原因,以为这完全是朝廷屈从于地方豪强的压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法律太过宽松而造成。
臣曾经看到,先朝,前年,死罪减刑的有三十四件;前六年,死罪减刑的有八十一件,其中四十二件,是凶手亲手杀人,而最后改作减死一等判决。从那时起,就成为了朝廷的一种判例。
这样做,造成的结果是,因为处罚太轻,所以人们动不动就犯法,各级官员,也不在乎草菅人命。
臣曾经听说过,君王行事正规,应该以仁义为主要规范。而仁者爱人,坚持真理,就应该把残暴铲除干净。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正义,保护公平。否则,纵容犯罪,与谋杀何异?
因此,臣特把国家法律中问题较大的,一一提出来,为皇上做一报告,请陛下交给有关单位讨论,然后选择适当的条款,颁布成法律,通行天下!”
思考再三,刘秀终于打算,接受梁统的建议,先把这个问题,交由文武大臣商议后,再做最后的决定。
于是,刘秀专门召集文武大臣召开会议,探讨这个问题。
光禄勋(宫廷禁卫官司令)杜林奏道:“陛下,太中大夫的建议不无道理。然而,微臣以为,现在讨论这些问题,还为时太早,有些操之过急。其实,法律的宽严,都必须因时而定。如果现在就采用太中大夫的做法,有可能引起局势不稳。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