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十五年(年)正月底,刘秀任命汝南郡太守欧阳歙,担任中央朝廷的大司徒,接替自杀的韩歆的职务。
欧阳歙,字正思,乐安千乘(今山东高青东北)人。
欧阳歙为人廉洁谦恭礼让,以祖传“伏生尚书”任博士。王莽时任长社宰,后投更始帝刘玄,担任原武令。
刘秀称帝后担任河南尹,封鄱阳侯,后又迁升汝南太守。
欧阳歙在汝南任官九年,教书育人,任用贤才,颇有政绩。所以,刘秀有此任命。
此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养精蓄锐后,匈奴又恢复了不少元气。他们开始大举对汉朝廷的边境郡县侵略,情况日益严重。而刘秀那时正在加紧实施复员士兵的计划,无力抵抗匈奴的大举入侵。
于是,刘秀决定对匈奴采取守势。他运用退避战略,下令沿边各州郡的军民,尽力后撤。
二月,大司马吴汉,率领扬武将军马成等,带领军队,把雁门郡,代郡,上谷郡等三郡的官员和居民,约六万人,强迫迁移到居庸关(北京昌平县),常山关(即飞狐关,河北唐县西北)以东,远离匈奴的侵扰。
然而,匈奴并不善罢罢休。他们的东部军区部众,继续追击汉朝廷边塞军民,大军进入边塞。匈奴汗国大军不断袭扰,使中原承受的压力更重。
刘秀忧心不止。他只好下令尽力增加前方的武装部队,使各个据点的人马多达数千人。
刘秀懂得,为了恢复经济,平定边患,必须得想方设法解决复员将士和无地农民的土地问题。
而且,刘秀也知道,缴纳赋税的天下农田的面积,很多都不确实。户数与人口,每年都有变化。而豪强们为了各自的私人利益,势必隐瞒农田与人口的数量,以逃避朝廷的赋税与劳役。
然而,刘秀自己建立的朝廷,赖以依靠的就是豪族地主。刘秀制定的政策,也不能太多地损害豪族地主的根本利益,不可能把他们的土地大量,分给大批无地的农民;广大的农民,也被宗法的血缘关系束缚着,无法脱离宗法名义掩盖下的奴役。
可是,如果不解决复员将士和无地农民的土地问题,又会酿成更大的社会危机,甚至导致朝廷的动荡与覆灭。
因而,思之再三,刘秀权衡利弊,还是决定冲破豪族地主等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实施度田政策。
因为这个缘故,刘秀于建武十五年六月,正式下旨清丈全国的耕地,调查户口的实数,称之为“度田”令。
刘秀严厉地下令各州刺史,各郡太守必须严格按照朝廷的旨意执行,不得肆意妄为,阳奉阴违。
度田的目的,一是为了核查田赋的收入,防止大地主大豪强隐瞒自己的土地田产,逃避朝廷的捐税劳役;二是试图从大土地所有者手中,没收分割一些土地,分给退伍士卒和无地农民,以安抚渴求土地的广大黎民百姓。
可是,由于度田触犯了豪强地主的根本利益,清丈土地的事情,一开始就进行得极不顺利,面临着层层阻力。甚至还有不少州郡的刺史太守,不少县的各级官吏等,他们认为发财的良机又再次到来了,遂抓住度田的机会,大肆营私舞弊,伺机牟利。
那些官吏们不仅不敢得罪那些豪强地主,而且,还千方百计地袒护豪强地主们,帮助大豪强大地主们隐瞒他们的土地和户口,逃避朝廷的检查与打击。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