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国家渐渐安宁。边塞战争减少,内乱也基本平息,粮食连年丰收,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中兴之景。
建武二十六年(0年)正月,刘秀下诏:增加文武百官的俸禄,以调动官吏们尽忠职守的积极性,增强官吏们对朝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拉动经济与消费。千石以上高官,俸禄低于前汉王朝;六百石以下官员俸禄,高于前汉王朝。
刘秀的头痛目眩病一直没有得到根治,刘秀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大不如前。
刘秀决定为自己营造皇陵。经过不断的观察,勘探,研究,他最终把自己的原陵,定基在河南孟津县以西。
刘秀下旨,宣布自己驾崩后薄葬的决定。他下诏宣称:
“古代君王埋葬时,陪葬的,全是陶制的人像,器具,木材做成的车驾,茅草编制的马匹等。目的在于他们容易朽烂,使后世贪财暴虐的人们,根本找不到地方,以免打扰死者地下的亡灵。
太宗(文帝刘恒)皇帝深刻了解人生终结的真谛,他一力坚持薄葬,而景帝(刘启)也能够遵守孝道,没有违背父亲的心愿。
当后来天下大乱之时,赤眉变民进入长安。他们为了盗取其中的金银珠宝,历代帝王的坟墓,都被挖凿。只有文帝的霸陵,得以保持完整,这岂不是一件美事!
兴建朕的帝陵,坟墓预定的面积,不超过两三百亩就行;只需要利用现成的地势,只求不积水就成。使将来有兴有废之后,让朕的尸体棺木,跟泥土化为一体,以免贪婪觊觎之徒,搅扰朕地下魂灵的安宁。”
建武二十七年(公元年),刘秀的舅舅寿张侯樊宏去世。舅舅遗嘱要求薄葬自己,各种殉葬品一无所用。舅舅认为棺柩一旦埋进黄土,就不应让其暴露出来。否则,尸体若是腐烂了,孩子们看见后,就会徒生悲伤。
舅舅樊宏死前吩咐道,他的遗体和夫人埋在同一个坟堆里,但不要合棺。
刘秀赞同舅舅的这一遗嘱。他把舅舅的遗书拿给臣子们观看,顺便说:“现在如果不顺着寿张侯的意愿办,就不足以昭显他的美德。再说,朕也希望自己百年之后,能以他为榜样,采用这个模式。”
刘秀赠给舅舅家属丧仪一千万,布一万匹,封赠谥号恭侯,赠予侯爵印绶,刘秀亲自为他送葬。儿子樊鯈继嗣。
刘秀悼念舅舅樊宏不已,又封舅舅的次子樊茂为平望侯。樊家一门封侯者共有五人。
年,又赐给樊鯈的弟弟樊鲔及堂兄弟们共七人,合计五千万钱。恩宠备至。
三月,刘秀派遣中郎将(宫廷禁卫官副司令)段彬,副校尉(副指挥官)王郁,出使南匈奴,帮助二十三任单于栾提比在五原郡(内蒙古包头市西北)以西八十里,建立匈奴汗国的王庭。
段彬一行来到栾提比的大帐,要求栾提比按照汉庭的礼仪,俯身下拜,接受皇帝的诏书。栾提比迟疑了一会,才接受这项仪式。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