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刘邦接到了项羽给他的到巴蜀之地做汉王的委任状,心里充满了不甘和不满。对刘邦的分封,项羽的说法是这样的:当时是有约定先入定关中者为王,这个关中指代的自然是秦国的领地;先入定关中者为王,那自然是秦国的王;刘邦第一个进入关中,按照约定,他自然要在秦国的地盘上当王,而巴蜀也是秦国的地盘,刘邦去那里做王也算是履行了当初的约定。
虽然那时候的巴蜀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社会生产力低,甚至很多地方还未开化,更要命的是交通闭塞至极。直到几百年后的盛唐时代,诗仙李白还感叹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项羽把这种地方留给刘邦,说好听点儿,刘邦是去做王,实际上跟发配差不多,甚至可能还不如义帝去的郴县,也难怪刘邦不满,真是沉江的心都有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刘邦的心情变得非常复杂。每每念及自己的平民出身及落草为寇的经历,想到如今一跃成为一方诸侯,他自然满心欢喜;若想到自己本应是富庶关中之王,如今却变成了崇山峻岭中的汉王,便愤愤不平;转而想到,不管怎么样,自己这个沛县的无名小卒以后能呼风唤雨于一方,又感到一丝窃喜;可一旦念及巴蜀之地可能语言都不通,自己的妻儿老小又在千里之外的楚地,刘邦又忍不住一阵失落。在这种喜忧交加的心情的影响下,刘邦的情绪经常变得很激动,最后甚至想:干脆带人抄家伙和项羽干一仗,即使输了什么都不要,就这么回家做个普通百姓也好过现在这般窝囊地去称王。
对于刘邦的纠结,他身边的将领们也或多或少地能感受到,但只有萧何敢去劝阻和安抚刘邦。当刘邦再次想带人冲出去和项羽干仗的时候,在一旁的萧何马上按住激动的刘邦,轻声地说了一句:“大王,如今的结果虽然不如意,但总比丢了命强上百倍吧?”
萧何的一句话点醒了刘邦,他良久地注视着这个帮助自己造反,推举自己做首领,带领全族人跟随自己却从来没有过怨言的人。最初进入咸阳城时,当大家都在捞油水的时候,只有他去接收了秦政府的图书典籍,知道如何管理一个政府,刘邦打心里对他产生了独特的信任感。刘邦第一次整了整衣冠,心悦诚服地向这个叫萧何的老相识拱手鞠躬,从此不在任何人面前提起自己对分封的不满。
不久后,张良前来向刘邦提及自己即将离开的消息。张良本是彻底的复国主义者,如今韩国已复,张良自然要回到韩王韩成那里辅佐韩成,延续张家两世为相的传统。虽然刘邦舍不得张良,但如今他就要到巴蜀之地去了,即便张良肯跟着自己又能有什么作为呢?为了报答张良之前对自己的帮助,刘邦慷慨地送给张良黄金百镒、珍珠二斗(参考鸿门宴时刘邦不过是送给项羽白璧一双、范增玉斗一对,就知道张良在刘邦心里的分量了)。
张良显然察觉到了刘邦心中的不快,试探之下,刘邦向张良表露了自己不愿老死在巴蜀的想法。想到自己即将归附韩成,与刘邦再会恐怕遥遥无期,为了再帮刘邦一把,张良主动给刘邦出了一个主意:由张良出面将珍宝全部转赠给项伯,希望项伯能在项羽面前为刘邦多美言几句。虽然不指望项羽能改变主意将刘邦留在关中,但希望项伯能为刘邦尽可能地多争取一点儿地盘。
看到闪闪发亮的珠宝,项伯怎么驳得了亲家刘邦的面子?在一番软磨硬泡之下,项伯替刘邦争取到了一块战略要地——汉中。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