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大汉帝国全史(共五册) > 吕氏将代刘?

吕氏将代刘?

吕家是不是要代替刘家来掌管这个天下?对这个疑问,太皇太后吕雉似乎早就给出了答案。

惠帝即位之前,吕雉的大哥吕泽被封为周吕侯,二哥吕释之被封为建成侯,两人均有军功在身,封侯也无可厚非。后来吕泽病死了,他的儿子吕台被封为郦侯,吕产被封为交侯,加上皇后吕雉,整个吕家的外戚势力差不多仅此而已,看上去并不强大,但这只是暂时的。当刘盈做了皇帝,大权落到吕雉手上的时候,她便开始封自己吕家人为诸侯。

汉初时,整个朝廷上至刘邦本人,下到刘邦手下的功臣,其实都十分忌讳异姓封王的事情。这在刘邦那里很好解释:“天下本来就是老子的,凭什么你要来分一块,给老子滚!”大臣们的心思也很容易揣测:“凭什么你能封王我就封个侯?蛋糕就这么大,你切走大头,我们得到的就少了,为了我们的利益,不得不干掉你。”

所以,尽管刘邦在建国初年分封了七个诸侯,但在刘邦和臣子们的不懈努力下,在高祖刘邦驾崩之前,真正留下来的仅有偏安一隅的长沙王吴臣(吴芮的儿子)而已,可见异姓诸侯当时生存环境的艰辛。

我认为,各方利益的冲突才是影响异姓不得封王的根本原因,至于大臣们所说当年刘邦和功臣们曾经杀了一匹白马,把马血涂在嘴唇上起誓,说什么“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所谓白马盟约,未必确有其事,恐怕只是大臣们用来搪塞吕雉的借口而已。不然如此重要,甚至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历史走向的这件事为什么不见于刘邦自己的传记中?当然,不管怎么样,吕后要封吕家人做王,阻碍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然而,从古到今,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单位,领导做什么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人明里暗里地反对,阻碍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可这些只是客观因素,统治者自己的主观意愿还是占主导地位的。比如,刘邦要废太子的事情,尽管大臣们据理力争甚至死谏,但说实话,不管废太子这事对不对,如果刘邦坚持一意孤行,太子要废也就废了。大臣们之所以不怕触怒刘邦进而保住刘盈的太子地位,是因为刘邦在大是大非面前是一个讲道理的人,而吕雉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

当年因为张辟强的主意,吕台、吕产、吕禄掌管了长安的禁军,使得吕家开始得势,也为吕雉临朝称制初步扫清了障碍。至此,吕家人开始一改以往低调的表现,而当吕雉以太皇太后的身份称制之后,吕家人更是膨胀到无法制衡的地步。从某种程度上说,汉初的宫廷斗争,包括后来几年间整个刘邦后代皇族的悲剧,归根结底就坏在张良那个十五岁儿子的嘴上。从他嘴里轻松说出的几句话,最后差点儿造成汉朝初年不可逆转的政治危机。用现代人的理论来说,这就有点儿类似于蝴蝶效应。

掌管大权的吕雉在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初就开始打算封自己家的人为诸侯。一开始,吕雉对群臣还是有所顾忌的,于是她首先试探了右丞相王陵的态度:“吕台、吕产、吕禄历年来为朝廷可谓鞠躬尽瘁、劳苦功高,封为王亦无不可,丞相以为如何?”

王陵是朝中比较耿直的老臣,以遇事直言不讳而闻名,可即便是这么耿直的人,不同意吕姓封王也不敢直言顶撞吕雉,只是把刘邦从棺材里拉出来当挡箭牌,用那套可能是杜撰的白马盟约的说辞来搪塞太皇太后。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和王陵一样耿直,敢触怒吕雉的还是少数派。像左丞相陈平这种政治上的墙头草,自然是风往哪边吹,他就往哪边倒。吕雉在王陵那里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转而来问陈平。陈平、周勃这些人怎会不懂得吕雉的言外之意,他们自然懂得见风使舵:“当年高皇帝平定了天下,所以他可以封自己的儿子为王,现在是太皇太后您临朝称制,封自家的子弟为王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既然反对派只是少数,吕雉便心里有数了,她干脆把右丞相王陵拿掉,让他去做前少帝的太傅。王陵也是硬气,见吕雉坚持要封吕家人做诸侯,还故意支开自己,他干脆撂挑子不干,直接告病还乡。王陵的举动却正中吕雉下怀,既然丞相的位置空了出来,她立即把那些不敢反对她的人(比如陈平)和那些支持她的人(比如审食其)提拔到最重要的岗位上来,这样吕雉在朝中更是说一不二、为所欲为了。

拿掉了老刺头王陵,吕雉便一步步地开始她的计划。首先,她给自己已经过世的大哥吕泽封了个“悼武王”的头衔,以此来试探大臣们的态度。

大臣们谁敢有不同的意见!这时候,右丞相是最会见风使舵的陈平,左丞相是吕雉的老相好审食其。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人都是吕雉自己的口舌、传声筒而已,他们能有的意见就是同意吕雉的意见。

就这样,吕泽成了吕家第一个诸侯。吕泽就是当年彭城之战后带兵在下邑接应刘邦的将军,这对当时弱小的汉国来说也算是雪中送炭、大功一件,尽管他英年早逝对吕雉来说确实“悼”得可惜,可现在成了诸侯也算死后风光了。

然而,吕泽被封悼武王的意义不是在表彰他对汉国雪中送炭,而在于他对后来的影响:既然高祖身后有了第一个非刘姓的诸侯,那就能有第二个、第三个……既然吕家的死人能称王,活人又有何不可?果然,死人吕泽为王没过半年,吕雉便下令将惠帝的儿子刘强、刘不疑封王,刘山、刘朝、刘武封侯,以此暗示拥护刘氏的大臣们。

大臣们怎么会不会意,既然吕雉给足了刘家面子,大家也不能驳她的面子不是?于是,在刘姓多人受封后,大臣们便纷纷请求吕后,因为悼武王以往对汉朝社稷是有大功的,现在他的儿子吕台对朝廷也是忠心耿耿,既为了表彰先人,又为了鼓励后人,应该封吕台为吕王。

吕雉对大臣们的提议很满意,大笔一挥立即同意。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