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大汉帝国全史(共五册) > 连战连捷

连战连捷

卫青袭破茏城给了刘彻底气,从这一年开始,汉军彻底放弃了以往被动防守的军事策略,开始和匈奴人在边境地区你来我往地对仗。

茏城之战后,匈奴的军臣单于为报复汉朝不断骚扰边境,尤其在渔阳一带,可以说是三天一入五天一寇,并于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秋天派两万匈奴骑兵大举犯边。匈奴骑兵来势凶猛,在边境大破朝廷守军,不仅杀死了辽西太守,还劫掠了百姓两千余人。同时,另一支匈奴骑兵进犯雁门,杀掠百姓千余人。

面对匈奴的报复行动,刘彻毫不退缩,一面任命卫尉韩安国驻守渔阳,防备匈奴的入侵,一面指派卫青率骑兵三万出雁门,再次深入草原打击匈奴。

有了上次的经验后,卫青对军队的指挥调度更加娴熟,他很快就找到了一支匈奴军队。双方激战一天,汉军在兵力优势下斩杀匈奴骑兵数千人。匈奴人又一次在自己的地盘上被汉军击败,军臣单于更加愤怒,再次命令部下进攻渔阳,对汉朝进行报复。

说来也是镇守渔阳的老将韩安国倒霉,年前他被派到渔阳后也曾积极准备防务,但当时恰逢卫青在草原上大败匈奴人,他在渔阳左等匈奴人不来,右等匈奴人也不来,就带着一小拨亲随,出了渔阳到草原上抓舌头。被抓的匈奴人都说,因为卫青的缘故,现在匈奴的骑兵已经远离渔阳一带。韩安国认为,既然匈奴骑兵已经远去,就没有必要让过多的人力财力在边境上空耗了,所以他把消息上奏皇帝,要求取消渔阳一带的军屯。

韩安国是朝廷的老将、宿将,他的上书刘彻不得不重视。既然韩将军认为渔阳一带已无大患,刘彻便取消了渔阳的军屯,并撤回了部分军队。没想到,一向以老成持重著称的韩将军这次却晚节不保,就在取消军屯一个月后,匈奴人再次大规模进犯渔阳和上谷。这时候,韩安国手下的将士不足千人,虽然个个作战勇猛,但无奈双拳难敌四手,汉军只能节节败退,一直从渔阳退到了右北平。直到李息率军队从代地赶来增援,匈奴人才放弃围城而去。

退守右北平城的韩安国受到了皇帝的斥责,羞愤难当,数月之后,这位曾经在七国之乱中顶住了吴楚数十万叛军的进攻、挽救了帝国的老将在城中发病,呕血而死。

匈奴人似乎小小地扳回了一局,可刘彻并不罢休。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刘彻起用李广镇守右北平,同时命令卫青率军由云中郡出发,直捣匈奴腹地。

对于士兵来说,战争有时候就是这样:光听前人传说敌人如何如何凶猛,没见过时仿佛他们个个都是恐怖的存在,直到自己真的试过了,才发现对手也不过是个长着一个脑袋、两只手的人,并非三头六臂或是能喷烟吐火的怪物。只要上面的将领指挥得当,下面的士卒悍不畏死,再凶残的对手也是可以战而胜之的。刘彻手下的战士并不见得就比当年刘邦手下的将士强壮和勇敢,兵器也不见得比当年先进,但他们在卫青的指挥下一扫汉军数十年逢匈不胜的名头,可见战争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在人,尤其是统军之人。

出了云中郡,卫青并没有像上次那样直扑草原深处,然后派出斥候寻找敌人,简单地迎着对方的阵势冲上去干一仗,靠着真刀真枪的正面搏杀和老天爷的眷顾杀他个三五千人。现在,这已经不能满足卫青的胃口了,或者说已经不能满足刘彻的胃口了。这次,卫青有一个大胆的设想,他要夺回中原王朝失去了近百年的河南地。

所谓“河南地”,并不是指现在的河南省的地盘,而是指河套地区(今鄂尔多斯草原)。黄河在自西向东流淌的过程中转了几个大弯,形成了类似“几”字形的路线,这个“几”字突出的部分就是河套地区。所谓“黄河九曲,唯富一套”,在大量黄河水的滋养灌溉下,河套地区土地肥沃,是整个黄河流域最为富饶的一块土地。当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军三十万北驱匈奴,夺下的地盘就是这片河套地区。在之后的十年间,秦朝在河套地区驻守了大量军队,牢牢掌控着这片土地。然而,在秦末的乱世中,为了应付境内的起义,朝廷不断从边境抽调兵力,从而放弃了对河套地区的控制。没了军队的保护,当地的百姓陆续迁往内地,河套地区便又重新回到匈奴人手里,现在守在那里的是匈奴的白羊和楼烦两个部族。

卫青带着士兵们一路向西急行军。虽然他没有跟士兵们讲此次出征的目的,虽然军中的将士对此次去向何方也存在疑问,但士兵们坚信他们所爱戴的将领,严格地执行着卫青的命令。由卫青亲自带领的军队,其行动是迅速而高效的。在躲过匈奴人的耳目后,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绕道到达高阙山下,突袭并占领了高阙山的隘口。高阙山口是连接河套地区与匈奴王庭的纽带,汉军占领了这里,就一举切断了白羊王和楼烦王与匈奴单于本部的联系。

直到这个时候,已经被困在河南地的白羊王和楼烦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听说卫青早些天带着军队可能往自己这边来了,但过去了这么多天,他们连一个汉兵的影子都没看见。难道汉军这次是到草原上免费旅游去了?当匈奴的侦察兵每天迷茫且疑惑地注视着南方的时候,卫青的军队已经在高阙山由北向南从匈奴人的背后杀出。这下子,匈奴人猝不及防,别说战斗了,逃都没地方逃。从地理上说,东、西、北三面是黄河天险,唯一没有黄河阻拦的南面又是汉朝的地界;从局势上论,北边是卫青的天兵,南边是汉朝的边防军,东边是由代地出发的李息的军队和驻守在右北平、连匈奴人都畏惧三分的李广将军。匈奴人战不能战,退又不能退,最后只能一狠心一咬牙,向西逃窜。然而,卫青并不打算就这么放过他们。尽管经过长途跋涉,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但在卫将军的指挥下,大家依然奋起直追,终于在陇西抓住了敌人的尾巴。

此时,匈奴的军队已经没有战斗的欲望,只顾着头也不回地逃命,汉军几乎没付出什么代价便将匈奴人击溃。白羊王和楼烦王撇下自己百余万牛羊马匹的家当和数千士兵的尸体侥幸逃脱,卫青一举收复了自秦末以来一直沦于敌手的河套地区,史称“河朔大捷”。

夺得了河南地,刘彻很高兴,理直气壮地把卫青从关内侯升为列侯,号长平侯,食邑三千户。要知道,从匈奴人手中收复失地可是上几代明君都没有做到的事情。除了封赏手下,刘彻还在想应如何巩固这一战果。这时,刘彻手下一个叫主父偃的人趁机提议在河套地区筑城,并移民以实边。尽管朝中许多大臣对此事持反对意见,认为在河套地区筑城过于劳民伤财,但此计正合刘彻好大喜功的胃口。他于是任命将军苏建率十余万人以黄河为依托,在河套地区建造了一座新的城池,并亲自将其命名为“朔方”,还在第二年从内地迁徙十万百姓到朔方地区居住。

就事论事地说,朔方城的建立虽然耗费巨大,但总体还是利大于弊,它不但解决了十万百姓(主要是无土地的百姓)的生活问题,充实了边防,还可以作为下一步对匈作战的桥头堡,极大地延长了汉朝军队的作战半径。此后,军队若想入草原作战,就不必再从云中、雁门、上谷这些地方出发,然后长途跋涉了。而且,朔方郡的存在大大扩宽了匈奴领地和汉朝都城长安之间的缓冲带,刘彻再也不用像自己的祖父和父亲那样,匈奴一有风吹草动,就要到处调集重兵卫戍长安了。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