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卫子夫自尽,太子逃亡,卫氏一族被灭门,刘彻的气却还没消。他一方面出台赏罚条例,继续穷究太子的党羽:凡记录在案曾进过太子“博望苑”的宾客,不问缘由一律诛杀;随太子造反的,通通以谋反罪灭族;但凡参加太子军队的百姓士卒,不管是否自愿,尽皆流放,发配到敦煌;守南门的田仁因为放跑了太子,当然是要腰斩的;至于任安,他先是答应太子起兵,随后进了北军军营就反悔闭门不出,是为“首鼠两端,坐观成败”,此等二心贼子也难逃一死;甚至就连只是帮着田仁说了一句公道话的御史大夫暴胜之也被逼自杀。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跟随丞相平叛并出了死力的人,刘彻分别予以褒奖:戳穿如侯谎言的侍郎莽通被封为重合侯;平民景建因为在战斗中拿下太子少傅石德,一下子平步青云,被封为德侯;大鸿胪商丘成擒获反将张光,被封为秺侯。此外,刘彻还下令不惜重金悬赏,在全国通缉逃跑的太子刘据。
但是,不管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如何巧舌如簧,事情的真相终在众人的心里。太子和江充一伙谁善谁恶、谁忠谁奸,不论朝野官民,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可盛怒之下的皇帝连自己的亲儿子尚且不放过,这时候谁又敢站出来说两句公道话呢?
朝堂上没有一个敢帮太子说话的人,地方上却出了个敢于说真话的人——令狐茂。令狐茂是上党郡壶关(今山西壶关县)的三老[1],在谁都不敢帮太子说话的时候,他来到了长安,有可能是交代了后事带着棺材来的。他到了长安后就给刘彻上书:“陛下,臣听说父亲是天,母亲是地,儿子是万物,只有天平地安,万物才能调和,所以只要父慈母爱,儿子没有不孝顺的。而今太子是大汉的嫡嗣、陛下的至亲,而江充不过是一个普通老百姓,靠着一些手段才得到陛下的重用。以往他在赵国迫害赵国太子的事情是天下人都知道的,没想到他现在仗着陛下的信任更加胡作非为,竟然又想迫害太子。太子进不能见陛下,退受困于乱臣,在进退失据的情况下才不得不奋起反击,杀了江充,随后又怕被陛下诘责才逃亡。臣以为,太子不过是临时拿了陛下的兵自救罢了,并没有谋反的二心。现在陛下盛怒之下追捕太子,而天下有智谋的能言善辩的人都不敢说一句话,臣深感痛心。臣现在愿效仿伍子胥、比干这样的忠臣,不惜自己的性命,请求陛下尽早撤销对太子的缉捕令。如此迁延日久,万一太子有个三长两短,陛下岂不铸成大错?至于臣斗胆妄言,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愿在建章宫外随时听候陛下处置。”
这时候刘彻的心情多少平静了一些,看了令狐茂的上书,仔细想想确有道理,太子的为人,几十年来他都看在眼里。这时候,刘彻心里多少有些后悔了,所以他并没有处罚令狐茂。但是,对他来说,撤销对太子的追捕就等同于让他堂堂的大汉天子低头认错。要天子认错,又没有台阶下,这在刘彻心里是不能接受的。可如果不撤销追捕,谁能保障太子的性命?自己的海捕文书早就发下去了:普天下的臣民都有责缉拿太子,而且“不论死活”。说不定哪天太子就被杀了呢?
认错,还是死扛?要面子,还是要儿子?
等等看吧。
这也许是矛盾重重的刘彻心里最后的决定,而就等了这么一下,大错便不可避免地铸成了。从长安城里逃出来的刘据往东一直逃到了现在湖南省湖县阌乡一带一个叫泉鸠里的小村子,躲在村里的一户普通农家中。这户农家人好,品德也高尚,就是太穷。本来一家人温饱都成问题,现在多了太子、太子的两个儿子和几个随从,一下子多出好几张吃饭的嘴,更是难以为继,只好每天加班编草鞋去卖,来供给太子。
要说圣贤书,刘据也读过不少,为人也仁慈,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没吃过苦。看着每天都是清得见底、上面漂两根菜叶的稀饭,不说山珍海味,连肉粥都没有,这种日子刘据哪里受得了?这时候,刘据想到自己以前在湖县曾有个朋友,家里倒是挺有钱的,要是能到他那里躲一阵子,或是让他给自己送点儿钱过来,也能改善改善生活不是?可刘据也知道自己正被全国通缉,一旦自己离开,说不定就会被人发现,搞不好还会被人打死。
不出门就可能饿死,出门可能被打死,刘据权衡再三,还是受不了咕咕叫的肚子的抗议,便想了个自以为折中的办法。他决定冒一冒险,就找了个人拿着太子的信物替自己到城里去寻以前的那个朋友。
刘据以前出门哪次不是大部队拥着,坐着轿子或骑着骏马,什么时候自己走过路?那个有钱朋友的地址,他自己说不定都弄不清楚,更何况是托人去找?
那人出去不仅没找到人,回来时还把“尾巴”带回来了。湖县里那些立功心切的官吏一路尾随着他来到泉鸠里,还没等将刘据所躲藏的农家围严实,便有好几人迫不及待地冲将进去,要将刘据生擒活捉。
主人见来了一队官兵,赶紧让刘据到里屋躲一躲,然后将房门紧闭,又上了门闩,自己则用背死死顶住房门,可本就家徒四壁的房子,那一扇破门怎经得住一众如狼似虎的官兵的冲击?官兵中一个叫张富昌的尤其卖力,飞起一脚,将门和农家主人一起踹翻在地,第一个冲进房中。农家主人还想起身阻挡,被张富昌一刀捅了个对穿,两个皇孙试图冲上去和官兵搏斗,也被张富昌两刀撂翻在地。张富昌被农家主人和两个皇孙阻了一下,新安令史李寿便超过他,第一个冲到里屋。这时候,在里屋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刘据已经找了根麻绳上吊,等到李寿把刘据从房梁上拽下来,他已经没气了。
得了刘据的尸体,李寿和张富昌邀功心切,马上跑到长安请赏。刘彻没想到自己就这么一犹豫,儿子就被人弄死了,但有什么办法呢,命令是自己下的,刘彻只好给李寿封了个邘侯,将张富昌封了题侯。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