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大汉帝国全史(共五册) > 不行了

不行了

西汉的历史到这里大概就没刘家人什么事了。以往看史书的时候,对于元帝、成帝以后的事情,书上大多记述简略。其实也是,这个时候真没什么好说的了。依我以往所读的汉史看,此情此景可以用前辈的一句话概括——元帝以后就不行了。至少到这个时候,西汉基本上真不行了,国家和朝廷成了王凤的一言堂,王家成为国家的第一大家。

霍光时代有一个没什么存在感的太后,还有个有作为的皇帝刘询,而这时候的皇帝刘骜不成气,太后王政君又正处于权力的中心,加上王凤掌了朝廷的大权,王家七侯并立,基本上控制了朝政。因此,自王凤以下,王家基本上没什么人把这个名义上的皇帝刘骜放在眼里。

尽管王家人控制了朝政且都不把皇帝放在眼里,那时的朝堂之上却另有一番奇景:王家人一提出什么建议,就有人出来提反对意见,而且双方往往能当场在朝堂上吵起来。这不是因为别的大臣胆子大,而是因为反对的也是王家人。个中缘由说起来也令王凤无奈:王家兄弟虽多,却不是一母所生,因此兄弟之间并不和睦。唯一和王凤合得来的是他的亲弟弟王崇,但他在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就死了。其他的五个兄弟虽然也是沾了王政君的光,却都不怎么买王凤的账。在王章死后第三年,也就是阳朔三年  (公元前22年),王凤病重。当刘骜去探病,问及大司马接班人的事情时,王凤并没有让当时还在世且年纪最大的弟弟平阿侯王谭接任,而是推荐了御史大夫王音,并且临死前反复向皇帝强调,他那几个弟弟都是不成器的。当然,王凤并非是幡然醒悟了,只是因为平时王谭对他毫不客气,而王音侍奉王凤就像儿子侍奉父亲一般尽责谨慎。

对于王凤临死前的请求,刘骜肯定会答应,反正他也看透了,朝政的事让谁做不都是王家说了算?而刘骜的各位舅舅也越来越不像话,个个争相攀比生活上谁更会享受。至于超大的豪宅、几十个小老婆、成百上千的童仆等,这些都是普通人能想到的寻常配置,而你想不到的还有很多。比如,成都侯王商有一次病了,估计大概是中暑一类的小问题。大夫嘱咐他要避暑,王商便向刘骜借光明宫养病,还在自己的宅子里建了个码头,并让人把长安城的城墙凿穿,把城外的沣河河水引到自己家里。又比如曲阳侯王根,他在家里建了个规模超大的园子,园子里有一座建筑,造得跟皇宫里的白虎殿一模一样。

这些事情刘骜都看在眼里,可他能有什么表示呢?最后只是按监督不力治了司隶校尉和京兆尹的罪,至于王商和王根,则“不忍诛,然后得已”,就这么算了——当然,想来他也不敢怎么办,不然,太后那里又得浪费两顿饭了。

做了大司马后,王音行事还算谨慎,偶尔也能出两句正直之言,不像刘骜的亲舅舅们那样嚣张跋扈,大概是因为他只是个堂舅而已。王音死后,成都侯王商接着做了大司马;王商死后,曲阳侯王根也过了回大司马的瘾。

这个王根就是饭桶一个,可他在大司马的位置上做了两件影响整个王朝的大事:第一件是将定陶王过继给刘骜做太子,第二件是推荐王莽接任大司马。

王莽的事情我们之后会着重提及,这里先按下不表。单说这个定陶王,他又是怎么回事呢?

定陶王刘欣本是刘骜的弟弟定陶恭王刘康的儿子,曾于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来朝,同时来朝的还有中山王刘兴。这次来朝,定陶王府上下做了充分的准备。刘欣的祖母傅太后早用金钱买通了宫中的第一红人赵合德与朝中的第一重臣大司马王根,目的是希望刘骜能够立刘欣为太子。

这事在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最终做成了,刘欣被立为太子,做了帝国的继承人。可事情乍一听似乎有点儿蹊跷,尽管有王根和赵合德的游说,尽管入朝时刘欣的表现确实比刘兴强上不少,但刘骜为什么非得让一个侄子来做太子呢?他自己的儿子难道就没能力做太子吗?

刘骜同志,别激动,请坐下,我来替你回答这个问题,反正现在大家都知道你没儿子了。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国人受的教育多重道德而轻人性,甚至将之视为洪水猛兽。殊不知,人类的欲望就如同滔天的大水,只可疏导,不能堵塞。你越想堵住它,它决堤那一刻的反噬就越凶猛,刘骜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幼年时的刘骜好读诗书,宽仁博爱,更难得的是,他还头脑清醒,行事谨慎。有一次,刘奭急召太子。可当时太子刘骜住在未央宫西北的桂宫,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从桂宫到未央宫走直线当然最快,却要穿过驰道。驰道是皇帝的专用车道,太子如果横穿驰道,于礼不合。结果,虽然是急召,刘骜还是往西到直城门绕路去见了皇帝,其谨慎一度至此。至少此时的刘骜怎么看将来做了皇帝都差不到哪儿去,可没承想,这家伙到了青春期后,某天心里突然产生了一种对异性前所未有的欲望。这种欲望让刘骜很困惑,然后翻翻书,发现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哦,既然这是人本身的欲望,那试一试也无妨。结果,尝试了一下后,刘骜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前面说过,刘骜出生后深得宣帝刘询的喜欢,不仅常将其置于左右,而且亲自为他取了个表字“太孙”。只可惜,刘询驾崩的时候刘骜才三岁,宣帝还没来得及将那套王霸结合的治国理论传给他。后来刘骜做了太子,跟着刘奭学的就是儒家思想了。依后来刘奭、刘骜父子优柔寡断的表现看,当年刘询那句“乱我家者,太子也”几乎就是一句关于王朝未来的谶语。

刘骜本来性子就软弱,又碰到了强硬的外戚势力,干脆自我麻醉,自我放飞,每天在醉生梦死的脂粉堆里寻求征服感。但让刘骜颇为尴尬的是,即便在后宫佳丽身上,他也没获得多少成就感,因为他始终没有孩子。许皇后好不容易给他生了一男一女,可惜都没能养活。后来,刘骜宠爱的班婕妤也曾生过一个儿子,奇怪的是,生下来不久也没能养活。这让刘骜十分抓狂,于是他决定乱枪打鸟,便更加疯狂地进行尝试,妃子不行就宫女,宫里不行就宫外。

最后,刘骜终于惹上了让他绝根的赵氏姐妹。

关于赵飞燕,史书的记载着实有限,甚至连她的名字都没传下来。我们只知道她出身于平民之家,家庭条件大概极差,以致赵飞燕出生后一度被抛弃。然而,在无饮食且寒冷的野外,她竟三日不死。这下惊吓住了赵飞燕的父母,以为她有神明保护,这才重新把她抱回家抚养。

长大后赵飞燕进入阳阿公主家做了歌妓,学习音乐和舞蹈。由于她体态纤瘦,舞姿轻盈,故号之“飞燕”,甚至有人传说她能在侍女手中的托盘上舞蹈。

不管怎样,赵飞燕算是才貌双全了,而她恰巧又碰到了刘骜这个喜欢到处拈花惹草的皇帝。这天,刘骜到了阳阿公主家,阳阿公主设下宴席,命歌妓们出来表演。这一表演,刘骜马上就被赵飞燕的容貌、身段和舞姿吸引了。

刘骜很是直接:“还喝什么酒呢?随朕回宫。”

这个时候,恐怕没人会在意这个新进宫的歌妓,毕竟在她之前,宫里已经有数量众多的女子有跟她类似的经历。但谁也不会想到,赵飞燕这个平民歌妓却从宫女升婕妤,由婕妤升皇后,哪怕在始终生不出儿子的情况下,她依然能死死地抓住刘骜的心。

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般的说法是,赵飞燕非常有心计,她知道自己出身平民,在朝中和后宫都没有依靠,虽然眼下自己获得了皇帝极大的恩宠,但日后不免有色衰爱弛的一天,因此,老早就开始计划找人来帮她。

找谁呢?打虎还需亲兄弟,宫里只有姐妹亲,她最放心的人当然是自己的妹妹赵合德。

一日,赵飞燕和刘骜在后宫饮酒作乐,其间刘骜对她当然是情话绵绵,不吝溢美之词。这时赵飞燕告诉刘骜,自己不过是普通姿色,她知道还有人远比她漂亮。

刘骜一听,马上来了兴趣。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