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谈及他与刘备讨论东汉的衰落,都不免发出“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的感叹,痛心疾首地把东汉王朝最后的败亡归罪于桓、灵二帝。
其实不然,东汉的衰亡在公元125年之后便已经不可避免。
孝安帝刘祜虽然熬过了太后邓绥,但也仅算险胜,他甚至没能看到班勇在西域点亮汉朝最后的辉煌。延光四年(公元125年)二月,刘祜突发奇想,要南巡回自己老家章陵(原来的舂陵)一趟,结果三月份便在回程途中驾崩,时年三十二岁。
刘祜的死非常突然,只有皇后阎姬和阎姬的兄弟阎显,以及随行的江京、樊丰等少数几个人知道。阎皇后深受邓太后执政十几年的影响,早就将其视为学习的榜样,想体会一把垂帘听政、把控天下的风光。因此,刘祜驾崩之后,阎皇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这个消息压下来。
阎姬跟阎显等人商量,考虑到济阴王刘保在洛阳,一旦皇帝驾崩的消息先传到洛阳,大臣们定然会奉刘保为帝,这是她不能接受的。
阎皇后之所以不愿让刘保继位做皇帝,主要是因为她跟刘保有私仇。刘保是刘祜的长子,在永宁元年(公元120年)本已被立为太子,可他的母亲李氏被阎皇后陷害而死,他的太子之位也在半年前因江京等人的构陷被废。有这样的深仇大恨,阎皇后岂敢让他继位?于是,秘不发丧便成了阎皇后和阎显、江京等人一番商量后唯一的选择。
虽然明知刘祜已经驭龙宾天,阎皇后却只是宣布皇帝病了,需要在马车中静养,由江京等人负责的皇帝的日常饮食、起居等一切照常,只不过皇帝不再踏出车门半步。就这样,皇帝的车驾继续前行,一路疾行往洛阳而去。
经过四天昼夜兼程的赶路,车驾终于在三月的庚午日回到洛阳。这时阎皇后仍没敢把刘祜驾崩的消息透露出去,只是说皇帝病得很重,需要治疗。就这样她又拖了一天,第二天(辛未日)傍晚才宣布皇帝驾崩的消息。
有了这一天的时间,阎皇后已经选好了接班人,那就是北乡侯刘懿。
这时候,刘懿的年纪不超过十岁。三月乙酉日,刘懿即皇帝位,阎姬以太后身份临朝。终于得偿所愿的阎姬一上来便有大动作:提拔自己的哥哥阎显做车骑将军总揽大权,把其他的兄弟和亲信都安排到重要岗位上,又把原来的三公明升暗降,都换成自己人。
刘祜在病重之时曾安排大将军耿宝代理太尉一职,显然有让他日后辅政的意思,但这有碍阎姬听政,于是耿宝便成了被打击的目标。此外,在刘祜生前得宠的中常侍樊丰、虎贲中郎将谢恽、侍中周广,以及刘祜的奶妈、被封为“野王君”的王圣等,都被认定和耿宝结党营私,被阎姬用一封诏书送上绝路。
虽然刘祜亲政后并不像个明君,荒唐的事情没少做,但阎姬和他比起来不遑多让。就在阎姬以为天下尽在她掌握中时,一件让她意想不到且无法掌控的事情发生了。
十月辛亥,刘懿薨。
虽然刘懿的早夭令人意外,但放在东汉王朝皇帝一脉里看又并非偶然。当年邓太后在立刘隆为帝,命其他宗室王爷全部之国的同时将刘祜留在洛阳,就是以防万一留的后手。阎姬显然只向往邓太后秉政的风光,而缺乏邓绥的心机和头脑。刘懿的突然死亡让毫无准备的她措手不及。虽经江京和阎显提醒,为了防止有人趁机作乱,阎姬命人关闭了宫门,又派兵把守住洛阳城四周,但在选谁继位的问题上,作为太后的阎姬始终拿不定主意。
阎姬这一犹豫,就让人捷足先登了。
中黄门孙程从皇权的羸弱和皇位的更迭中看到了分一杯羹的机会。在刘懿病重的时候,他便已经与长乐太官丞京兆王国和中黄门王康约定,一旦刘懿病死,就杀了江京、阎显,拥立前太子、济阴王刘保为帝。
十一月乙卯日,孙程、王国、王康和中黄门黄龙、彭恺等一起截衣为誓,约定即刻发动政变。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