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无疑是东汉末年这段历史的主角,至少也是“之一”。但对于曹操本人的生平,今人有着许多误解,首当其冲的便是曹操的出身。即便是如《三国志》这般的正史,为了给曹操祖上贴金,开篇亦不免来上一句“汉相国曹参之后”。
这完全是胡说,因为曹操的父亲叫曹嵩,是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即便曹腾的祖上是曹参,从血缘和遗传学角度讲,跟曹操又有什么关系呢?陈寿也知道这句话靠不住,于是出于史学家的严谨,在后面马上给自己圆场,说曹腾“养子嵩,莫能审其出生本末”。
当然,后世人给他审出了个本末:曹嵩原来是夏侯家的孩子,东汉末年有名的大将夏侯惇是曹操的堂兄弟。
虽说曹腾的为人风评尚可,又有拥立孝桓帝刘志的功劳,但他的宦官出身便是原罪,十分为士人所不耻。至于他的养子曹嵩,后来虽代替那个当庭闹笑话的崔烈出任太尉,但也是前后花了一个亿才得来的结果,价钱足足是前任的二十倍。
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却没有优秀的门风,这大概就是曹操小时候的生活环境。这使曹操从小就非常机灵,有权谋,也造就了他任侠放荡、不治行业的性格特点。于是,对于年轻时的曹操,基本上没人把他当作一个特殊的人才看待(世人未知奇也)。
曹操并不以为意,仍然整日飞鹰走狗,我行我素。况且如果他能开启上帝视角的话,就会知道二十多年后,另一个后来与他同样出色的人才在荆州的南阳郡也长期处于“时人莫之许也”的相似境地。
所以说,真理并非时刻掌握在多数人手里,众人的眼睛有时候也是盲的。然而,大众中终究有明眼之人,当时的名臣、曾任太尉的桥玄就非常推崇曹操,认为在他所见过的人中,没有一个比得上曹操,甚至说天下将乱,而曹操就是那能安天下的人。
曹操得此评价,高兴是肯定的,但不全信也是肯定的。于是,他问桥玄:“真的吗?”
桥玄回答:“那当然!我年纪大了,将来我死以后,我的妻子和孩子就托付给你了。不过,你现在名气不大,要得到世人的认可,你必须先得到许劭的一句评价才行。”
听了桥玄的指点,曹操很快找到当时全国最受欢迎的“选秀节目”《月旦评》的主持人许劭,请他给自己一个定位。
许劭作为当时最顶尖的评论家,看了一眼曹操后,拒绝对他做出评价。但从小机灵的曹操怎肯罢休,也不知他使了什么法子,最终逼得许劭给出了流传千古的一句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得此一句,曹操心满意足,大笑而去,开始了他为国效力,做一个能臣的道路。
背后有人的曹操二十岁便轻松出仕,做了洛阳北部尉。年纪轻轻便身居要职,曹操没有得意忘形,反而新官上任三把火,准备大干一场,为开创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尽自己的一分力量。即便这个社会即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朝廷在父辈眼中已无可救药,他依然奋不顾身地往前冲,为拯救天下哪怕陷入险地也在所不惜。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