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北风浮兮何足贵 上
赵瑁抚须道:“若是他未患绝症,我倒还有些担忧他会鱼死网破,但只要他知道自己已是命在旦夕,就不会这么做。”顿了顿,“听说肝疾极为苦痛,不如请方太医开个方子,让郭大人好生将养,过两日再安排他见见他那独子,也好一叙天伦之情。”
赵淇眼神一闪,旋即明白了父亲的用意,含笑道:“是,想来郭大人见了爱子,便是重病在身也觉心中舒坦。这心中一舒坦,合作的事想来也能好好考虑了。”
赵瑁笑看他一眼,“此事你不必出面,交待麦志德去办即可。另外,让郑如海将此事禀告皇上,不必隐瞒。”
“是。”于是,当日还未过午时,朝臣们就突然听说了关在大理寺的郭侍郎身患绝症昏迷未醒之事,吃惊之余不免派人前去探听虚实,随即就得知宫里已派出太医,结果太医问诊后摇头离去,只道已经病入膏肓,时日无多。有大理寺的官员私下传出消息,郭侍郎昨晚突然病发,至今仍未清醒,原本安排的审讯也为之搁置了下来。
得到消息的朝臣不免有些唏嘘,郭桓正是年富力强,纵是此前因宋庭的弹劾被免了试尚书之位,还遭了皇上训斥,但皇上仍将户部交给他掌理,不可谓不信重。结果一朝身陷囹囫,还患上了那等无药可治之症,也着实称得凄凉了。
有那清正如余敏者听后既欢喜又恼火,欢喜的是这等蠹国之人遭了报应,可见人在做天在看。恼火的则是郭桓一日不醒不认罪,藏在他背后的那些党羽就无法被揭发伏罪。
麦志德较众人早得知此事,听闻后心情颇为复杂。不得不说,郭桓这一病于他们而言是天大的好事,能省去许多麻烦,但思及这么多年的相交,虽说如今已经反目成仇,可他这心里仍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罢了,只望郭桓能认清形势,待事情了结,郭家人他总会多看顾几分。
燕王府中,听到这消息的陈桐拍案大乐,“那吴庸当真是位人才,竟能想出这等损招!要是日后郭桓知道自个六脉调和、活龙鲜健,怕是得掏刀子砍人!”
邱禾抚须笑道:“招不在损,有用则可。”
“这倒是。”陈桐摸摸下巴,凑到正琢磨棋局的朱棣身边,“四哥,你说郭桓当真没怀疑其中有猫腻?前头还嘴硬得很,这乍一得知身患绝症便松了口,我总觉着有点不可信。难道还真是人之将死,幡然悔悟?”
朱棣视线落在棋盘上,不疾不徐的反问:“你觉得他如今还有得选择?”陈桐一愣,“怎么说?”
“郭桓此人寡恩少义且疑心深重,却又看重家人,吴庸深知其性,遂借之使他与麦志德反目成仇,如此便断其一大臂膀。麦志德反投赵瑁后,或笼络或威胁走郭桓的大半党羽,于是又去其一半倚仗。饶是他手里还有筹码,却在这当口被暗害命在旦夕,彻底堵了他全部退路。”喀地一声,朱棣落下一枚棋子,“郭桓便是想玉石俱摧,也得为家人考量一二,故而纵使他知道这其中或有吴庸的手笔,也只能选择与其合作。毕竟外头想让他死的人太多,麦赵一流又与虎狼无异,他焉敢信任?如此情况下,也唯有一心想博得大功劳的吴庸,才会答允他的条件。”
陈桐咂咂嘴,“这还真是卞庄刺虎,一举两得。”
邱禾端详棋局,颇有些惋惜道:“说起来,早些年郭侍郎也颇做了些利国利民之事,可惜后来行得偏了,再难回头。”“死不足惜。”朱棣眉眼冷淡。
陈桐见朱棣手边的茶盏空了,连忙提壶为他斟满,“对了,王七那里传话回来,说郭桓要求见过他那儿子再行招供。吴庸正在暗中寻人,似是打算寻个与郭家小公子相似之人,将其替换出大牢。”
邱禾摇摇头,“此人为达目的,竟连犯律之事都敢为。”
“此案有父皇盯着,吴庸不敢真将人放了。”朱棣皱了皱眉,“让人助他一助,务必让郭桓尽快认罪。”
听出朱棣话语中的不耐,陈桐和邱禾对视一眼。想想也是,如果不是因为朱棣身份太敏感,多少牵涉到这桩案子里,又不想太招人眼,省得让暗地里盯着的那些人越发忌惮,否则他早将那些东西呈到了御前,哪里用得着像送宝童子似的将功劳全送出去,且还在暗地里引着那些人一步步找寻真相?陈桐轻咳一声,“那郭桓贿赂王七让他办的事可要继续?”
朱棣眉眼不抬,“安排人扮作郭桓暗藏的钉子,分散赵瑁等人的注意力。”省得闲着又生事。
陈桐应了声,转开话题,“四哥,我昨天在碣石楼发现一本桓谭所著的古琴谱。”
朱棣顿时来了兴趣,“东汉那个桓君山?此前王妃还说此人留下的笔墨极少,琴谱怕是世间难寻,没想到竟被你寻到了。”
眼见朱棣的心情果然好转起来,陈桐冲邱禾挤眉弄眼,邱禾端起茶盏,垂眼一笑。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