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天阳眼 > 第一百四十七章 沈从文笔下的落洞女

第一百四十七章 沈从文笔下的落洞女

在我们骇然目光中,虞美人侃侃而谈......放蛊是一种古老的黑巫术,是楚巫文化的一部分。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左传》中就有关于蛊的记载。宋人郑樵所著《通志六书》里甚至记录了制造蛊毒的方法,大意是说,将各种毒虫集中在同一器皿之中,任其互相袭击与吞食,最后存活下来的就是蛊,即毒虫之王。历朝历代官府都针对制造蛊毒行为有非常严厉的刑律,故放蛊巫术完全处于秘密状态,历代志书史记,关于蛊毒的记录数量虽然不少,总是寥寥数语,并且语焉不详,这就使蛊婆(草鬼婆)与蛊毒变得更加诡秘。

《乾州厅志》记:"苗妇能巫蛊杀人,名曰放草鬼。遇有仇怨嫌隙者放之,放于外则蛊蛇食五体,放于内则食五脏。被放之人,或痛楚难堪,或形神萧索,或风鸣于皮皋,或气胀于胸膛,皆致人于死之术也。"

传说放蛊的手法有三到四种,以手法的不同可鉴别法术的高低:伸一指放,戟二指放,骈三指四指放,后果各不相同。一二指所放的蛊,中蛊人较容易治愈,三指所放就较难治了,倘若是三指四指所放,几乎属于不治之症,中者必死无疑。

中了蛊的人在将死前一个月左右,能见到蛊婆的生魂掩着面前来送物,行话谓之"催乐"。此后如果病家不能得到有效治疗,一个月内病人定会死去。治疗中蛊的病人,轻者郎中草药或还可以奏效,重者非放蛊者本人来解才有生路可求。

对于蛊婆旧时有多种方法识别真假。按《永绥厅志·卷六》的记录,真蛊婆目如朱砂,肚腹臂背均有红绿青黄条纹,没有就是假的;真蛊婆家中没有任何蛛网蚁穴,而该妇人每天要放置一盆水在堂屋中间,趁无人之际将其所放蛊虫吐入盆中食水,否则就是假的;真蛊婆能在山里作法,或放竹篙在云为龙舞,或放斗篷在天作鸟飞,不能则是假的。所有的真蛊婆被杀之后,剖开其腹部必定有蛊虫在里面,若没有就是假的。清嘉庆之前,苗人捉到蛊婆格杀勿论,后来不知何故,不敢再杀而是卖于民间,放蛊之术得以流传。

一般说来,蛊术只在女子中相传,如某蛊妇有女三人,其中必有一女习蛊。也有传给寨中其他女子的,如有女子去蛊婆家中学习女红,被蛊婆相中,就可能暗中施法,突然在某一天毫不经意地对该女子说:"你得了!"该女子回家之后必出现病症,要想治疗此病,非得求助于蛊婆,蛊婆便以学习蛊术为交换条件,不学则病不得愈。因为一切在暗中进行,传授的仪式与咒语,外人无从得其详。

每个蛊婆都设有自己的蛊坛,藏在山涧、溪流或家中的隐蔽处,蛊婆需要非常谨慎地保护它,因为蛊坛一旦被外人发现,蛊婆自己命将不保。传说曾有蛊婆设坛在家,某天趁无人时用热水给神偶沐浴,不料被自己的小儿子看见。第二天,蛊婆上山砍柴时,孩子不知利害仿效母亲给神偶洗澡,结果因水温过高将附有蛊妇之魂的神偶烫死。再说那蛊婆在山中劳作,猛然间感到心促气短力不能支,心下明白定是蛊坛出了问题,不敢有半点延误,赶快回家沐浴更衣,收拾停当静卧床上,不过一个时辰已经气绝......

柱子兄弟中的这蛊虽致命,但是我还是有办法祛除他身上的蛊虫......

说着她让柱子平躺在床上,把裤子解开,然后从包里拿出一个陶瓷瓶,打开瓶塞子,把瓶口对着柱子的小腹上一个几乎肉眼不可见的小红点上......接着嘴里发出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诡异的“咕”“咕”的叫声,随着叫声从陶瓷瓶里面缓缓的爬出一只不下20厘米长的金头蜈蚣.......

金头蜈蚣在柱子的腹肌上游走着,这情境看的我毛骨悚然......要不是知道虞美人是自己伙的,我甚至都想把这支游走的大蜈蚣一剑干掉......

等它游走到那个小红点的位置的时候停住了,我正在好奇它下一步怎么做的时候,金头蜈蚣猛地张开一对金色大螯,一下就插进了柱子的皮肉,我刚想上去阻拦,虞美人一把拉住了我的胳膊,没想到这个弱不禁风的女子,竟然能拉住猛冲的我.......

就在这时,金头蜈蚣已经撕开了柱子的皮肉,继续往里面钻......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