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穿成亡国太子妃 > 亡国第一百四十六天

亡国第一百四十六天

北戎十余万大军已尽数屯于凉州,  随时准备挥师南下。

雷州城楼上的守军比往日里多了数倍,却也只是盯着而已。

汴京不是他们的盟军,他们若贸然打停驻在凉州的北戎军队,  北戎人反过来扑杀他们,  江淮和凉州之间隔着一个汴京,  江淮的盟军没法过来支援,  羌柳关的谢家军也来不及调回,万一汴京再帮着北戎人一起打他们,届时只能是雷州被北戎一举拿下。

谢驰谢桓两兄弟日日登城楼查看战况,蛮贼就在眼皮子底下,  却不能出兵攻打,谢驰憋得一肚子火气。

雷州也给汴京去了信,只要沈彦之那边表个态同意结盟,他们雷州、汴京、江淮的势力拧成一股绳,  怎么也能暂且把北戎蛮军困在凉州,让他们南下不了寸土。

偏偏消息到了汴京,就石沉大海了一般。

前线的急报从雷州通过秦乡关的要道一封封送往江淮,  秦筝眼见到了此时汴京也没传来回信,  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为了加大胜算,她命人在江淮一带广征新军,  发动当地百姓一起挖壕沟设陷阱,尽量把地利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从汴京往南逃的百姓日益增多,  就连普通百姓,  都意识到了这一战,跟从前那些诸侯内战不可同日而语。

他们若败了,  此后恐怕得沦为北戎人的奴隶,  如同牛马一般供人驱使。

探子和南下的流民很快带来另一则消息,  沈彦之在鲤花台设宴款待李忠,似要同李忠冰释前嫌,正式将李忠拉入麾下。

李忠是什么货色,天下人皆知,一时间雷州和整个江淮上空都颇有几分愁云惨淡。

他们的敌人不仅是北戎,还多了汴京的五万人马。

在株洲一带设防的陷阱壕沟,原本是最不利于北戎军的,但两军交战时,派出在山地作战的若是汴京的军队,那么先前的地利也占不了多少优势了。

不仅是天下文人,就连普通百姓都对沈彦之和李信唾骂不已。

秦简更是私下给沈彦之写了多封痛斥的信件送往汴京,他和沈彦之曾是至交好友,若没有当初东宫抢亲,现在也是郎舅关系。

但曾经有多要好,各为其主、中间又隔着家国之恨后,就有多痛恨。

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秦筝和宋鹤卿一道登上株洲城楼巡视城防,惨淡的愁云将天幕压得极低,身后的旌旗被北风吹得猎猎作响。

秦筝身着黛紫色云雁暗纹细锦袄,外罩一件妆缎狐裘镶毛斗篷,头上戴着金玉发饰,华贵威严。

她视线沉沉望着远处隐匿在大雪中透着一点木青色的山峦,映着天光和雪色的一双眸子,浅淡疏离,不知从何时起,她眼中的神色已难叫人窥清了,文武百官见她时,更多地也是震慑于她的威严,极少会关注她的容貌。

“宋大人,你觉着沈彦之会和北戎联手吗?”

立在一旁的宋鹤卿两鬓花白的头发比从前更多了些,身板却依旧如悬崖上常年忍受风吹雨打的苍松,笔直峥嵘,只有在回话时,身子才稍往前倾了倾:

“沈彦之若有意争这天下,殿下又已取江淮和南境,北庭也甘愿称臣,沈彦之毫无胜算,唯有同北戎人联手,才尚有一争之力。只是此举无异于与虎谋皮,我辈终有驱逐外敌的一日,他沈彦之若不想沦为千古罪人,遭后人唾骂,便不该勾结异族。”

秦筝没说话,宋鹤卿说的这些,她自然也明白。

若说从前沈彦之处处紧逼,是因为对太子恨之入骨,一心想夺回心上人。但十里亭一叙后,沈彦之送回游医的手札,秦筝以为他明白一切,已经放下了仇恨。

现在汴京那边的态度,却又让她有些不确定了。

原书中沈彦之位高权重后一心想毁掉李信建立起来的陈国,作为他迟来的复仇,眼下是不是也一样?

还是……有什么别的缘由在里边?

寒风吹动秦筝斗篷上的毛边,雪沫子落在她浓密的乌发间,让她神色瞧着更清冷了些。

宋鹤卿以为她担心株洲的防线,道:“娘娘莫忧,纵使我辈埋骨于此,这天下只要还有一个楚人,驱除戎狄的战争就不会停止。自古觊觎我中原之地的异族多矣,却从无哪一族可长居此地。”

秦筝点头,深吸一口凛冽而清新的空气,目光所及皆是山川旷野,而在这座坚实的城楼之后,是手无寸铁的中原百姓,她缓慢而坚定地道:“宋大人所言极是。”

这一仗便是胜算渺茫,也必须得打。

倘若她们都退了,这天下的楚地百姓又能退到哪里去?

汴京,鲤花台。

这鲤花台,原是楚炀帝在位时修建的一座行宫,行宫湖中养了锦鲤万尾,便是隆冬时节,因有地龙暖着,湖面也不见结冰。

楼阁飞雪,而湖中又有锦鲤成群嬉游,堪称一大盛景。

李忠由侍者引着,穿过雕花回廊,终于到了高台观景处。

亭子四面都放了挡风的帷幔,隐约可见一人端坐于亭内。

侍者掀开帷幔,李忠哼笑一声,进亭大马金刀坐下后道:“沈世子好生大的排场。”

沈彦之自封摄政王,他却还是称他为沈世子,无外乎是告诉沈彦之,自己并不承认他这个摄政王。

昔日他意图取永州,却被前楚太子那边打得如丧家之犬一般四处逃窜,迫于无奈转投沈彦之,沈彦之并未接见他,而是打发叫花子一般让他暂居泗水城。

沈彦之的盘算,李忠还是清楚的,泗水城正好是离株洲最近的城池。

沈彦之让他的军队留在这里,无外乎还是防备前楚太子那边取汴京时,他的人马能先行抵挡一阵。

现在沈彦之主动召他,分明是想拉拢他了,李忠当然不会错过这为自己牟利的机会。

面对李忠的讥讽,沈彦之平静得过分。

他脸上带着明显的病色,肩上搭着厚重的狐裘还是止不住低咳,用刚烧滚的水沏了一盏茶推至李忠那边,缓声道:“李将军远道而来,先喝盏茶驱驱寒。”

他不露出那一嘴尖利獠牙的时候,似乎又成了当初那个谦和温润的世家公子。

李忠随行带了好几个武艺高强的侍卫,他自己也擅武,这亭中的又只有沈彦之一个病秧子,他才敢放心坐下。

至于沈彦之递来的一切茶水吃食,他是万不会经口的。

李忠开门见山道:“我是个粗人,玩不转你们汴京权贵那一套,就有什么说什么了,言语之间若有得罪之处,还望沈世子见谅。沈世子如今自己举旗,拉我李某人入伙,李某手底下的弟兄们,个个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我出生入死的,李某便是不为自己,也得为他们考虑。”

沈彦之浅饮一口清茶,道:“李将军重情重义,沈某佩服。”

全天下谁人不知李忠为了活命,连扣押在李信手中的妻儿老母都不顾,当初设计凉州都护,虽是李信指使,却也是他亲去和北戎人交涉的。

沈彦之这“重情重义”四字,怎么听怎么讽刺,偏偏他面色如常,又是一副称赞的语气,让李忠有心发作也发作不起来,只能僵着脸继续道:“沈世子屯于汴京的兵马不过两万,李某不才,手中还有三万将士。”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一双虎目望着沈彦之,威胁之意溢于言表:“只是这严冬腊月的,将士们吃不饱,穿不暖,为解将士们温饱之忧,李某想向沈彦之讨要汴京以南,泗水以北的城池。”

这无异于是现在就要走沈彦之手中的一半地盘。

李忠驻军泗水城之所以不敢生事,一是泗水城也没多富饶,他手底下的兵将门的确吃不饱穿不暖,因着是沈彦之的地盘,也不敢放开手脚去抢,毕竟一群饥寒交迫的兵卒对上沈彦之手上的两万精兵,还真不知鹿死谁手;二来万一惹急了沈彦之,他直接翻脸不认人,联合江淮瓜分自己,那无疑是自寻死路。

他现在讨要一半城池可就不一样了,等他手上的军队有了足够的军需,到时候汴京这块地儿还是不是沈彦之做主都不好说了。

沈彦之放下茶盏,浅笑一声:“李将军眼光不妨放长远些,等江淮和南境尽收囊中,李将军要哪块地尽管挑就是。”

李忠在这些事上倒是精明得很,“比起将来,李某还是更喜欢现在就把东西抓在手中。”

沈彦之状似沉思了片刻,才退步道:“好,汴京以南,泗水以北的城池可以给李将军,不过听闻李将军和北戎那边素有来往,劳烦李将军代本王给北戎递个信儿去。”

北戎号称十五万大军囤于凉州,李忠也早就收到了喀丹递去的橄榄枝。

他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却装糊涂问:“沈世子想递个什么信儿?”

沈彦之拿出一封书信推向李信那边:“北戎大王子的提议,本王接受,不过还有一些细则,邀大王子来鹿门做客当面商议吧,听闻大王子武艺高强,届时李将军同本王一道前往鹿门,本王也心安些。”

鹿门是汴京以北和凉州接壤的城池。

李忠翻开信纸,确认是喀丹的笔迹武艺,再听到沈彦之这番话,已是心花怒放。

他早同北戎那边有来往,北戎有意让他取代沈彦之,只是他也防着北戎让他和沈彦之鱼蚌相争,才迟迟没有动作。

但喀丹给沈彦之的书信中,只字未提自己,更多的是说大败前楚太子、夺得江淮和南境之后,前楚太子夫妇任凭沈彦之处置。

李忠也知道沈彦之是个出了名的情种,喀丹会在信中做出这样的承诺,他并不意外。

沈彦之不知道喀丹也找过自己,还想让自己取代他,这便够了。

他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兵不血刃地夺下沈彦之手中的权利,这样一来,也不必再担心北戎那边渔翁得利。

李忠佯装惊讶:“王爷要联合北戎一道攻打江淮。”

沈彦之眼中戾气陡现:“本王与楚成基有不共戴天之仇!”

李忠在心中暗骂一句蠢货,面上却恭维道:“夺妻之恨,不雪此辱,不配为大丈夫,王爷也是个性情中人!”

沈彦之很快命人送来笔墨,对李忠道:“劳烦将军书信一封。”

李忠提笔时略做犹豫,随即也明白了沈彦之的用意,李信就是倒在了勾结异族这顶大罪上,沈彦之想同北戎联手,却又不愿自己亲自出面,省得留下铁证,这辈子都洗刷不掉。自己有帮李信联系北戎的先例,沈彦之这才想效仿李信,让自己去同北戎交涉,他做幕后受益者。

东窗事发后,大不了他像李信一样把自己推出去。

李忠在心中冷笑,只要拿到沈彦之手中那一半地盘,不用等到鹿门之约,他就能先让汴京易主。

那封邀北戎大王子赴宴的信拟好后,沈彦之检查了一遍,便让人封好蜡即刻送往凉州。

他视线扫过李忠那边未曾动过的茶盏,笑言:“是本王疏忽,李将军驰骋沙场,想来更喜饮烈酒,定是喝不惯这清茶的。”

他轻抚手掌,传唤左右:“取酒来,我要同李将军痛饮三杯。”

左右侍从很快送来了酒水。

沈彦之亲自斟酒,端起其中一杯递给李忠:“将军请。”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