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卫辞今天能往这考卷上写吗?除非他不想活了。
历史上推出一条鞭法的是张居正,他推出这项改革时,已经是大明最大的权臣,官至内阁首辅。
不知得罪了多少人,才把这项改革推行下去,就这还不耽误死后遭到明神宗的清算。
至于摊丁入亩那是人家雍正皇帝亲自下令推行的。
总之以卫辞现在的等级,还不配提改革二字,除非他活腻歪了。
税制改革不行,那还可以提高商人的地位。
商人地位高了,从商的人就多了,商人交税多,国家财库自然而然就充盈了。
但古代的政策重农抑商,被朝堂上那些古板的大臣听到提高商人地位的话,他们非跳起来打人不可,卫辞现在还不能惹众怒。
商人地位不能提高,那就只能发展科技。
为什么现代有14亿人口国家都能养活,还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吃饱穿暖。
而古代人口远低于现代,还是四海无闲田,农夫仍饿死。
说到底不就是大力发展科技的结果吗?
同样的地,古人种一亩地能产二百斤粮食就不错了,现代人种却能产一千斤。
且各种工具的出现还大大减轻了农民干活的强度。
所以想要国家富强,必须要大力发展科技。
当然了发展科技是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不是说发展就能发展的。
所以卫辞先从发现农具,提高农作物生产力入手。
一一列举农具的变化对农民的影响,对农作物的影响。
并提到果树通过嫁接技术增加产量,举一反三,稻谷是否也能通过嫁接技术实现增产。
如果农民有了更好用的农具,有了产量更高的种子,那么种出的粮食就会大大增加。
粮食多了养活的人也就多了,农民交的税也就多了,国家财库也就充盈了。
国家有了钱就能做更多利民的事,那国家又何愁不富强呢?
卫辞将这个想法整理整理,写成策论。
这篇策论并未损害任何人的利益,还有切实可行的方向。
若有一天真的有人按照他提的方法搞出了类似于杂交水稻这种东西。
那对天底下所有的百姓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
卫辞将自己的想法写完润色,最后抄写到答卷上。
此时皇上已经离开了,虽然说殿试皇上是主考官。
但皇上也不可能真的坐在这等到所有考生都答完题。
皇上能百忙之中露个面,在这里坐一会已经算很给面了。
不过皇上虽然走了,几位阁老还在,卫辞看到自己的师祖陈阁老以及跟师祖不对付的温阁老都在此处。
卫辞将草稿纸上的策论一字一句的抄到答卷上后,此时已经到了交卷时间。
卫辞没有出这个风头,等到有两三个人交卷后,他才跟着交卷。
交完卷出来卫辞也没等人,他和程佑安章子敬已经约好明天到京中的状元楼再聚。
至于魏秉直,两人心照不宣,私下不宜走的太近了。
殿试考完卫辞彻底放松下来,接下来的时间他每天出门和章子敬程佑安等人出门喝酒。
偶尔也会去一些文会看看,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卫辞的师母王夫人已经开始给他相看成亲的人选。
如今卫辞已经完全是陈党的人,他的妻子人选就要有讲究了。
对此卫辞是无所谓的,他也没什么恋爱脑,更不会要什么婚姻自由。
老师和师母要为他寻一门对他前程有助益的婚事,他没有任何意见。
不管将来娶了谁,只要对方是个讲理的人,他都会善待她,对她一心一意。
即使不爱她,他也会做到忠诚专一,这也是他对妻子为他的前程提供助益的补偿。
同时卫辞也在四处看房子,要成婚总要有房子。
鸟儿求偶都知道筑巢,卫辞总不能以后住妻子的嫁妆房产。
此次来京尔雅曾给了卫辞一万两让他购买房产。
京城的房价虽然贵,但也没贵到一万两一套房的地步。
不过地段,大小,环境都要一一筛查。
京中地段不一样的房子,价格也大大不同。
若是卫辞愿意选择贫民居住的地方,那里的房子自然也便宜,二三百两就能买一套一进的宅子。
但是那种地方鱼龙混杂,乱的很,没有安全保证不说,离皇宫还特别远。
卫辞以后入朝为官,就算他暂时没资格上朝,那也要到翰林院或者六部点卯的。
住的离皇城太远,恐怕每天凌晨一点起床时间都不够用。
卫辞自然不能选择那种地方。
文家住的这片区域就不错,附近都是官员,每天都有衙差巡逻,离皇宫也近。
可惜这片房子卖的人极少,这里住的都是官员,大家都不缺钱,谁没事会卖房呢。
卫辞从去年就开始让人留意附近有无人卖房,
好不容易等到一家,结果对方却是二进的院子,有点小。
他想买稍微大一点的房子,将来等父母到了京中住的也舒服一些。
那户人家也是要换更大的宅子才把这户小的卖掉。
后来卫辞只是略微一犹豫,那户房子就已经卖掉了。
最近好不容易卫辞才终于等到又有一户人家要卖房。
这次要卖的房子是一套三进院,大小十分合适,卫辞很满意。
只是一开始卖家要的价格有点虚高,卫辞找了人去谈价。
来回商量了好几次,最终才定下三千六百两的价格。
其实这个价格还是有些高,在这一片,二进的院子才卖到两千多两。
多了一进居然多了一千多两,实在贵了些。
但没办法,谁让这里卖房的人少呢,卫辞又急着买,只能价格高些了。
商量好了价格卫辞付钱拿到房契,又与对方一起到衙门做了登记,从此以后这房子就姓卫了。
文源清早就知道卫辞要买房,现在看卫辞买的房子跟文家在同一街区。
离文家走路只需十分钟左右自然十分高兴。
还询问卫辞手里的银钱可够用,不够就先找他拿。
卫辞脸皮还没厚到花老师的钱,这一年多来住在文家,已经占了许多便宜。
哪还好意思再找老师要钱,所以卫辞连忙拒绝了。
(https://www.vxqianqian.cc/4548/4548734/30346668.html)
www.vxqianqian.cc。m.vxqianqian.cc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