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诸葛亮来到军中之后,徐庶就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悄然袭来。其实二人在追随刘备之前私交颇笃,虽然谈不上管鲍之交,却也曾煮酒论道抵足而眠。两人年纪都不算太大,少年时都于襄阳庞德公府上走动得甚勤,说起来也算至交。不过自从诸葛亮迎娶了南阳阀阅黄承彦家的姑娘,两人的交情就开始发生某种潜移默化的改变。首先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好端端突然间给了诸葛亮一个“卧龙”的美誉,与襄阳庞士元并称龙凤,隐然为荆州士人年轻一辈之翘楚。平心而论,徐庶并非一个心胸狭隘之辈,他之所以在这诸侯纷争的乱世托刘备以栖身,实在是因颇有自知之明。他极明白以自己的才略名望,不要说在邺下排不上号,就是在襄阳,只怕也只能敬陪末座。因此他才选择了正在落魄中的刘皇叔,他相信,自己的才略在荆州士人当中或许不算突出,但在人才凋零的左将军幕府内,做个首席谋主还是绰绰有余的。
然而令徐庶颇为郁闷的是,他到新野左将军府效命不久,诸葛亮这位“卧龙”竟然也应刘皇叔之邀欣然出山入幕。好在刘备做事还算公平,在诸葛亮来了不久便任命他做了左将军府司马,说起来这个位置也不算低了,左将军府论级别比襄阳的镇南将军府都要高上那么一头,徐庶这位司马自然水涨船高,从名义上说在荆州牧府中位高权重的蔡瑁蔡司马如今的官衔都还在他之下。对于在荆州地面上蹉跎了多年的徐庶而言,能够得到这个位置实在不能不说是异数。
不过虽说名义上地位崇高权柄重大,徐庶却半点也笑不起来。
左将军府司马司典兵机军务,掌左将军兵符将印,平日统率诸将节制三军,地位仅次于职为左将军副贰的长史,是刘备幕府当中响当当的三号人物。但是实际上,刘备手下的武将都是追随他南征北讨几十年的沙场宿将,大多都是桀骜不驯眼睛长在额头上的人物。几位主要将领当中,关羽是见过大世面之人,据说当年在许都时曹司空都对其解衣推食相待,此时身上又封着亭侯爵位,哪里是他这个入幕不久的文弱书生支使得动的?其余诸人当中,赵云倒是不甚孤傲,但平日里与诸文武僚属来往甚少,说话时也多客客气气不卑不亢,虽然谦卑得很,却总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徐庶进府不久就弄明白了,这实际上是个除了刘备谁也不要想支使动的角色。
说来说去,幕府几员大将当中,唯一好打些交道的就是张飞将军了……
只是这个张将军么……徐庶一想到这位最喜附庸风雅装点门面的将军,就不禁头痛起来。幕府众多武将当中,张将军的字写得是最漂亮的,书也是读得最多的——正因为如此,这位将军每与自己一处之时最喜欢的便是谈文论赋请教学问,至于军务兵机,几乎绝口不谈。和这位张将军接触时间愈长徐庶愈是糊涂,几乎有些弄不清自己究竟是左将军的首席幕僚还是陪太子读书的一介词臣。
说起来,府中高低将领大小郎尉,几乎没几个人把自己这个堂堂司马放在眼里……
至于兵符将印……更是想也不用想,刘豫州掌兵多年,早已经习惯了亲掌兵权,兵符将印几乎须臾不得离手,偶尔几次暂离军中,兵权多是托付给关羽代掌,自己这个将军府司马却从来无缘得秉兵符。总之,徐庶这个司马在左将军府中地位颇为尴尬,大多时候更像一个摆设而不是一个幕僚。
而这一切,在诸葛亮入府之后变得更加明显。
卧龙先生毕竟不凡,徐庶听府中僚属杂吏传言说,刘豫州本来一开始就欲拜孔明先生为幕府长史的,是孔明先生一力坚辞了,甘愿做一个总领签书房事务的小小书记。近来投奔刘皇叔的人越来越多,钱资粮秣吃紧,诸葛亮这才临危受命出任粮曹参军,名位仍在徐庶和关羽、简雍等文武臣僚之下。
徐庶不得不承认,诸葛亮比自己要聪明得多,也务实得多。即便是在左将军府这么一个巴掌大的小朝廷里,一上来就骤居高位也绝不是什么好事,那些原从老人自不必说,便是糜竹、糜芳等依靠裙带关系得入刘备幕府的无能之辈,平日里也不大把徐庶这个司马大人放在眼里。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