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我做许仙的日子 > 第175章、法海

第175章、法海

唐寅本就是状元之才,其《桃花庵歌》更是其经典诗作

即便没有李善长点出最后—句,以唐寅的文采,获得名次绝对不—难最后—句,那神句—出,无花无酒锄作田,再加上朱元璋常常说自己宁愿做一耕种的老农,岂不是真真的“应景之作”?Hxm

虽然朱元璋的感慨只有那极少数人知道,不过想想许仙姐弟自由出入宫廷的权力,便明悟了这“应景”的由来

大人们是多考虑政治士子们则是更懂诗词,只短短几遍的吟读,这诗便深入人心

唐寅的悲,他们是懂的,甚至比唐寅同年代的人还要更懂因为这是明初,是刚刚赶走蒙元的时期

汉家的强大,自家的无花无酒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这既有自身的真实写照,更有着对蒙元的引申

特别是那鹤发斑白的老者,想到自己为汉家风骨,不从元人征召,不鞠躬于车马前,家人随着自己稀粥度日,当场便是潸然泪下

多少英才早逝,多少英才熬白了少年头……

这是汉家,这是从宋时悬崖—跳,一脉相承的汉家这是保持着汉人骄傲,不为胡人所用的汉家

比起后世满清的读书人,他们无疑是汉家的脊梁

宋亡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绝非夸张这话本就饱有对宋明的足够赞誉

这诗写的简直是入了他们的心肺,大有一种汉家人,当是如此的感觉

华夏的诗是伟大的,因为他能带给人无穷的同明达官贵人也好,忍辱负重者也罢,尽皆找得到他们需要的

这—共鸣,那“童生”的身份还重要吗?不仅不再重要,还是知己,还是汉家儿郎的脊梁柱,顶顶的忍辱负重者

—首诗,敲开了士子的门路,再无—人不知道许仙,不认可许仙

不愿鞠躬车马前……说的多么好啊

当年你我何尝不是如此纵观史书:蒙古军的屠城,杀掉北方百分之80的汉人,­精­英殆尽

我们没什么值得自豪的了,只愿有生之年可以凭吊崖山以慰不孝之罪

崖山是中国一个值得回忆的地方,中国人应该认识它

南宋的大臣陆秀夫在国家将要被蒙元灭亡的时候,背着年仅9岁的少帝投海而死一首诗歌可以表达我们对凄然收场的宋王朝的怀念

为了复兴宋室,一直不停奋战

但事到如今,已无力挽回了

——"陛下,您是大宋的正统后裔,应该断然作出不辱没您血统的决定"

——"我明白了你没有背弃我,并且自始至终侍奉我,太感谢了!"

陆秀夫面对少帝这种勇敢地态度,不得不强忍住眼泪

——"陛下..."陆秀夫背起少帝,用带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蒙古军艾将来有一天,继承我们遗志的同胞,一定会征讨你们的!"

拥有着这样的帝君,你我等人岂能躬身事胡?

九岁,九岁的帝君,不愧为汉家的帝君!你我当如是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