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考官大人也开始了闲聊“噫,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今科考题不知哪位大人所出,实在是大有水准”
这儒家的学子,无论是何门何派,哪位贤人的弟子,对于亚孟的民为本,都是不得不认账的,甚至大加赞扬
因为在古代,这民并不仅仅是平民百姓,而是士农工商全有了,甚至在某些儒家弟子的解读下,这“民”只有一个,天下士绅至于其他阶级
工商不说,平民百姓直接换了个称呼,泥腿子,—脚踢了出去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自然也就有了“明朝皇帝与民争利”的传说什么“矿”艾什么“士绅纳粮”……这挨得上老百姓吗?士绅本就是统治阶级
扯远了,就是说在这样的认识下,是绝没有人说这“民本”不好的
“这是丞相大人亲点的考题”主考官泄露“天机”说道
“原来是丞相大人,果然是高瞻远瞩”
“看看这篇文章,把皇权与民权并立,了不起,了不起!实在是了不起!”另一个也不甘示弱,读起了这士子的文章
三人听了无不赞许“噫!以相领百官,百官治于民……好,好,好!写的好!”
“这个就评为甲等二位大人以为?”主考官问道
“同意”
“同意”
一篇民为本,大多是有意无意写了皇权与相权的问题这是明初,虽说经历了战乱,但是正是如此,才开阔了士子的眼界就是不明白皇权与相权关系的,也写了民心民意的文篇
皆大欢喜
直到……
嘶-
一声抽冷风,吸引了其他二人的注意
“怎么了?”
“二位大人看看这文章”
“怎么了?民为本……胡闹,胡闹!实在是胡闹!这是哪个士子的文章!”主考官勃然大怒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到审卷官手中的文章不仅没有名姓,就是字迹,也是小官的字迹
另一人放下手中的卷子,问道:“大人,发生了何事?”
“何事?你听听这句:君当与民知,民知,共监百官百官贤则天下安,百官贪腐,天下必亡故,官为牲口,当时时鞭挞以行……无礼,无礼至极!”主考出离了愤怒
不要以为这主考是礼部官员,便是礼部做主了实际上他王文做得上主考,是他分明体会深刻了李善长的布局,即:以相权限制皇权
可是这个士子的文章呢?通篇都是教皇帝防着百官的,并告诉皇帝这百姓比百官要值得信任多了
若不是这文章到了他们这,有多人审过,王文都能气得当场撕了他甚至在心中骂着:这个魂淡,到底是哪—个?我倒想知道这魂淡还到底是不是士子?还什么百官好大言,好欺上瞒下……什么天下,中央归朝庭,地方归百官有如树木,主干健壮,枝叶全无,长久不得……又什么百官不过捕虫之鸟,鸟不在,树仍在;枝叶若无,天下必亡是故,民为本……魂淡,你自己知道就算了,但是这事能说吗?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