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晚来寂静 > 第6章 圆石城 (3)

第6章 圆石城 (3)

夏冲感到,发生了某种令人紧张惶恐但与他并无关系的事情。他被乔芳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平房小院子里。院子里全是人,他看到了每一个舅舅舅妈姨父姨妈,但更多的是陌生人。他被小姨拉着穿过人群,通过触觉,感到小姨的手十分紧张。她也只有十二岁。他问她,为什么每个人的胳膊上都戴着一块黑布。她说,太姥姥死了。他当然知道太姥姥死了,所以这并不能算回答。但他不准备追问下去。猛然间,小姨警告他,别往那边看!于是他立刻往那边看去。他看到了姥爷,穿着灰­色­毛式制服,胳膊上缠着黑纱,正踩着什么东西,高踞人群之上,用一种古怪的声音哭嚎着。姥爷正在钉钉子,把他的妈妈装进一个木头匣子里去。每个女人都适时地痛哭起来,而男人们呵斥她们,说太姥姥年事已高,这是喜丧,乱哭什么?女人们坚持着她们的悲伤,而男人们则坚持呵责。他们在这场戏剧中各司其职。最后,一个年纪最长的白胡子老头儿唱起了哭丧调,众声喧嚷就都停歇了。乔姥爷长叹一声,叮叮当当地敲起了锤子,给他的瞎眼的妈妈指路。他往左钉,“右边躲哎,额娘!”他往右钉,“左边躲哎,额娘!”

一朵乔启氏形状的小乌云,在天空一角浮现,与夏冲挥别。他刚想回应,却发现自己手里始终攥着一只小核桃,就把它收进蓝罩衫的口袋,妥帖地扣好了乔雅特意缝上去的口袋的扣子,才彬彬有礼地挥起手来。

院子里一片混乱。夏冲被乔芳交给了另一个人,然后又被交给下一个人,在不同的人手里转来转去,最后到了陈垚的妈妈手里,陈垚正站在她身后奋力啃着一根江米条。他穿着一条花裙子,这是因为他妈妈喜欢女孩,却没有生出女孩。陈垚妈妈说,她要去搬花圈了,命令陈垚和夏冲手拉着手。我们俩就拉起手来。陈垚继续啃那根江米条,我问:“好吃不?”他白了我一眼。我等了一会儿,又问:“你吃的是啥啊?”陈垚犹豫了一下,相当奋力地掰断了江米条,递给我一半。我陡然面临难题。我既担心伸手迟了,他反悔,又怕贸然伸手,他立刻缩回手去,于是蓄势之后神速出手,一把抢过来,塞进嘴里。果然坚硬如铁。我知道这种东西,是给长辈的过年礼物,被送给一户人家,又被转送给另一户人家,等等。我还吃过一块差不多硬的­鸡­蛋糕呢。想想看,砖头一样的­鸡­蛋糕!我捧着这半根文物般的江米条,咬啊咬啊,牙咬疼了,腮帮子也酸了,可是连点儿粉末都没有尝到,只是吃了陈垚的口水。这时他妈妈——我叫她阿姨,可我知道她叫罗燕——命令我们俩站在原地不许动,陈垚说,他就要动。他妈妈又说不许动,他说,他也要去搬花圈。他妈妈就杵了他一拳,他摇晃一下,冲她翻了个白眼。

这时我问,什么叫死?罗燕阿姨说,就是不活着了,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我又问,那还回来吗?“傻子才想回来呢。”她用南方人的口音说,选出一个最小的花圈,“你们俩抬这个,跟着。”

其后一段时间我们做了什么,记忆是模糊的。记忆再次清晰起来时我看见一片瓦蓝的秋日天空笼罩在城市上空,街道上有两个小黑点,黑点之间有个白­色­圆环,正是两个小孩抬着一只花圈走在斑马线上。那两个孩子正是我和陈垚。这也说明他们已经走出了巷子,因为夏冲喜欢的斑马线只有少数马路才有。秋日的天光刚刚转暗,所以那大约是四点半钟。他俩跟随着人流,拐了一个弯之后,就站住脚看一个老头儿吹糖人。陈垚口水涟涟,扭头想找他妈妈要钱,可是送葬队伍早已不见了踪影。他们猜测着队伍的方向,往前走了几分钟,又折回去走了片刻。两个孩子发现,队伍好似水珠一样蒸发掉了。比这更奇怪的是,街上的气氛陡然一变。

夏冲还从来没在街上见过这么多人呢。人们站在街上,一动不动。好似在玩游戏,有个什么人陡然喊了一声“定”,每个人都木然地站定了。连狗都趴在树下一动不动。一切都跟刚才不一样了。

两个孩子抬着花圈走来走去,没有任何一个大人问他们在做什么。很多人在哭,有人蹲在地上,还有一些人抱在了一起。一队人哭喊着走了过去,像蓝­色­的蚂蚁,又一队人哭喊着走了过来,像绿­色­的蚂蚁。路灯亮起来,照亮了一条条通衢大道。街头巷尾,人们正在挂起条条白纱。医院里有人在哭,粮站的大门上悬起了挽联。街边的高音喇叭更响了,听起来不同往日。平时的喇叭总是传出严厉的声音,好像不停地发泄着怒火。今天的声音则又难过,又凄凉。

只有公共汽车还在照常行驶,白顶蓝身,圆滚滚的,滑过了轻工街。夏冲从没在这么晚的时间还待在室外,觉得十分新鲜。城市是寥廓和古意苍苍的。树木很多,房子都在萧疏的树枝后面。

他们走过了几条兵荒马乱的街道,又转回到了吹糖人的老头儿旁边。这个老头儿可不是单个儿的,他是食品公司领工资和粮票的正式职员。可是现在,他没有忠于职守,停止了吹糖人。在他的安放在白­色­木头箱子上的小作坊里,吊着一串儿糖的孙悟空、猪八戒、鸭子、猪和小汽车,随风摇摆着,冷了,软了,褪去了颜­色­。吹糖人的老头儿肃然而立,默默地望着西南方的天空。

陈垚抛下了花圈,趋前问那个老头儿:“同志,你太姥姥也死了?”老头儿痛感孺子无知,一跺脚,说:“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去了!”他用沾满红­色­糖浆的手抹着黏稠的眼泪。

“我­操­!”四岁的陈垚转过头来,瞪着四岁的夏冲。他们没能透彻地理解这句话,但是一个惊骇的意识同时照亮了他们的头脑。这个意识就是对于这样一个事实的感觉:事态严重。这个意识久久不曾熄灭,像车间里彻夜长明的电灯泡。钨丝雪亮。对于什么是毛主席,他们莫衷一是。陈垚说,毛主席是毛主席。夏冲当然知道毛主席是毛主席,所以这算不上回答。问题是,毛主席是什么?这下子陈垚回答不上来了。片刻之后,陈垚歪了歪他的嘴,率先痛哭起来。

玫瑰灰­色­的天上,云朵低低地覆压着。夏冲见陈垚哭得涕泗横流,认为他很蠢,拼命克制着不学他,还是没忍住,也跟着哀哀抽泣起来。陡然间,他又破涕为笑:“飞机,飞机!”陈垚也雀跃起来。果然,一架孤零零的战斗机在最后的余晖下掠过中天,拖着一条悲凉的凝结尾迹。

这对悲哀的、迷路的同志,穿过悲哀的、迷路的人群,继续寻找悲哀的、迷路的葬礼的队伍。可是到处都是葬礼的队伍。他们被这难以理解的一天击溃了。他们疲惫不堪,垂头丧气。花圈依旧拖在身后,刺耳地哗啦啦响着,在凸凹不平的柏油路面上蹦跳着。这是­阴­历的月中,一轮红­色­的圆月升上中天,照耀着圆石城。千家万户皆哀声。眨眼之间,全城缟素。“怎么了?”陈垚问了一个又一个人。回答始终是一样的。那答案让他们惊骇、震撼,不是因为内容,而是因为人们的口气。听起来这就像是在说“天塌了”。那么,怎么办?夏冲在吹过汗毛的凉风中感觉到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在每个人的表情上,每一棵树的枝丫间,每一条砖缝里。没有答案。在圆石城,工厂全部停了工。人们在彻夜召开会议。街头的喇叭一遍又一遍播放着《中央治丧委员会公告》。蒸汽机车鸣响了汽笛。哀乐四起。一个年轻男人悲痛地晕倒了。有人紧张地拉起了窗帘。在劳动公园的栅栏边的那个十字路口,两个警察一手扶着他们的带电灯的自行车,一手按着白制服上的红领章,他们站得歪歪斜斜的,被悲痛压驼了背。

夜深以后,我们被几个大人抓住了,圈在一个街角,等候自家大人来找。身边一堆走丢的小孩,都哭哭啼啼的。这时陈垚说:“尿尿。”原来他有个习惯,­干­重要的事情之前要先说出来,比如吃饭之前,他要说“吃饭”,过马路之前,也要说“过马路”,等等。我以为他会掀起裙子蹲下撒尿,可是他没有,他站着掏出了小­鸡­­鸡­,蓄势待发。我哭累了,也困了,正迷迷糊糊间,眼前忽然一片潋滟水光,正是他滋出了一股无­色­的、明亮的尿液。尿在空中画出一个问号:怎么办?

这就是我的人生的第一个完整的记忆,生活的开幕式。我想你不可能有更浩大的开幕式了。

--t。xt-。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