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高门庶女 > 第 33 章

第 33 章

思芸每次也都听得很认真,只是神情总有几分惆怅,冯氏知道的心思,私底下也劝过她。婚事己经这样了,只能认命,要是这门亲事再簧了,就更没办法嫁人,姑娘老在家中是不行的。至于嫁的好坏,有时候真的是天知道。

临近年关韩家上下忙碌起来,过年的各种事宜,还有三姑娘思芸的喜事,虽然是填房,孙家却是照着规矩来的。世袭罔替的侯府,就是看着现在不如以前,但排场还是有的,亲友团还是强大的。

思芸的嫁妆也是早就准备好的,二太太对自己的亲生女儿那完全是厚待,又想她是嫁入侯府,又添了一些。等到送妆那天,衣帽鲜艳的小厮抬着,六十四抬的嫁妆出门,来往行人看着也是各种艳羡。

思宸和思慧当时正在三姑娘屋里,二太太指挥着人忙活着,思慧撑着窗户往外看,一脸高兴的道“三姐姐,二太太真疼你,这么多抬嫁妆。”

思芸神­色­仍然淡淡的,不能一脸愁苦,但真说不上欢喜。思宸大概猜出她的心事来,嫁过去当填房,过去就要先争先抢,小夫妻的情爱还不知道还有没有,就是换成思宸她也愁。但愁归愁,事情己经如此,思宸忍不住多说了一句“三姐姐,有句话是妹妹自己想的糊涂话,三姐姐也就听听,出阁之后,凡事都好说,但自己的嫁妆一定要握在手里。”

女子出嫁带到婆家的嫁妆那是属于自己的私人财物,不管是婆婆还是丈夫都无权过问。女子不管是被休还是和离,她带来的这些嫁妆都要全部带走,就是她死了,她的嫁妆也只能留给自己所出的孩子。要是无所出,这些嫁妆娘家是可以向夫家要回来的。

要是婆家强行要嫁妆,真闹起来了,告到公堂上婆家也是拿了多少吐多少。当然真因为嫁妆的事情闹到公堂上,那也就是彻底决裂,除非打定主意要和离,不然谁也不愿意这样。

韩家的这样的人家,和离是肯定不可能的,而且虽然有这样的法律规定,但女子被婆婆或者丈夫骗走嫁妆的也不再少数。要是娘家这边不打算和离,一般也不会跟婆家那边闹太僵了,毕竟结交是好事,闹成仇家了,女儿还在人家里日子,那日子肯定好过不了。

把嫁妆牢牢的抓到手里,不管怎么说就是要自己拿着,钱财拿在手里,想吃什么想用什么自己随意。虽然嫁入这样的高门大户里,不可能少了吃穿,但要是吃穿都不能随心,那就真的太憋屈了。

思芸不由的抬头看思宸一眼,这话二太太没跟她说过,冯氏跟她讲过很多道理,含含糊糊的也提过这话,但并没有说的很明白。她毕竟是媳­妇­,这些话不好跟小姑子说,思宸是第一个把话讲的如此明白的。

思宸说完就笑了起来,道“这是妹妹的糊涂话,姐姐听过就算了。”

思芸却是拉住她的手道“妹妹的话不糊涂,姐姐晓的。”

思芸出嫁前一天先是上头,姑娘­奶­­奶­太太连陈太君都过去了,思芸脸上仍然没有几分喜­色­,陈太君看着思芸心里直叹气,脸上却是一脸笑,嘱咐了许多话。倒二太太一直高高兴兴,女儿总是寻了个高门大户风光的要嫁了。

到了出阁当天,思宸和思慧自然早早去了二房,卫氏和沈氏两个亲嫂子己经在了,冯氏因为是寡居这种场合要回避并不过来。沈氏倒是真心忙着张罗,卫氏这个嫡亲嫂子脸上情份有了,心里也就那样了。

思宸看着并不意外,二太太对于儿媳­妇­也就是那回事,卫氏是她亲儿媳­妇­虽然不会像对沈氏那样,但也就那回事。卫氏和思芸又没什么血亲关系,二太太对待她那么回事,想卫氏真心待二太太,拿自己的小姑当亲妹妹还真不容易。倒是沈氏让思宸有点意外,沈氏倒是有几分打心里可怜思芸。

孙家的花轿进门,思芸的盖头盖好,出嫁­妇­人是可以去前院观礼的,未出阁的小姐就不能去了。喜娘扶着思芸往外走,屋里的­妇­人们大部分也都跟了出去,只剩下三个姑娘还有一些丫头婆子,思宸就是心里为思芸不值,面上也不会露出,倒是七姑娘思真突然间叹了口气。

思慧正为思芸高兴着,女子出嫁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这种时候肯定要高兴。听到思真突然叹气,不由的惊讶的看过去。

思宸却是笑着接话道“七妹妹怎么了,莫不是看着三姐姐走了,没人陪你玩。这个不用担心,只管来找我和六妹妹就是了。”

思真脸上硬挤出一个笑脸来,道“我就是怕两个姐姐嫌我笨不跟我玩。”

思慧听思真如此说,忙上前拉住思真的手道“妹妹说的哪里话,只管来找我们就是,我们是姐妹,更该在一处才好。”

思真强笑着点点头,不由的看思宸一眼,她不知道思宸突然这么说是不是给她解围。不过这个话接的很好,屋里虽然主子们都不在了,但二太太的心腹丫头还在,自己这一声叹万一传到二太太耳朵里,不知道会不会说她好好的日子添晦气。

其实她这一声叹也不是为了思芸,她是为了她自己,二太太都能舍得把自己的亲女儿送去当填房,自己这个庶出女儿在二太太心里更是什么都不是了,谁知道会给她找什么样的人家。

思芸回门

思芸回门

花轿出了门,韩家的忙碌并没有结束,姑娘们相对好一些,媳­妇­们是各各忙碌。到三日回门,陈太君大摆宴席,这趟回门是新姑爷跟着一起回来的,得过来给陈太君请安,也让家里长辈们都见见。

思宸也跟三太太早早过来给陈太君请安,今天是不散场的,都坐等思芸回门。陈太君脸上也有几分喜­色­,不管怎么样,嫁都嫁了,只能希望她嫁的好,过的和美。二太太更是满脸欢喜,女儿欢喜的出嫁,必然高高兴兴的回来。

众人闲话着,就听有媳­妇­笑着进门道“三姑­奶­­奶­己经到二门了,三姑爷先去拜见老爷们。”

陈太君高兴着道“快点迎进来。”

沈氏起身笑着道“我去迎迎三妹妹。”

陈太君笑着点点头,二太太就是再不喜欢沈氏,这时候也会发作,只是不理论。

沈氏牵着思芸的手很快回来了,思宸不由的看过去,己是­妇­人打扮的思宸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脸上神情是欢喜的。思宸看着也为思芸高兴,不管怎么说思芸是一等一的好,又是新­妇­才进门,孙六爷既然好­色­,应该会善待思芸。

陈太君上前把思芸拉在自己身边,新婚才三天要是都出问题,那婚姻多半是极不幸的。现在思芸笑着回来了,总是一个好的开始。

陈太君拉着思芸问话,思芸只是笑着点头说好,现在天气冷,也不好花园里坐着,众人只是在屋里坐。说了些闲话,媳­妇­就传话“孙姑爷来见老太太。”

“请进来。”陈太君笑着道。

思宸也不由的往门口看过去,小丫头挑起帘子,只见孙六爷笑着进来。二十来岁的年龄,样貌确实俊朗,但看着却好像有点虚,有点有气无力的模样。

孙六爷进门,思芸也站起身来,两人跪下向陈太君请安,陈太君笑着点点头,这是陈太君第一次见孙六爷,看着还行吧,至少模样不错,配的上思芸。

两人起来思芸又为孙六爷一一介绍家中女眷,太太级的全部都是一个荷包,这都是早就准备好的。­奶­­奶­小姐们也只是见礼问安,对长辈见礼时孙六爷还算规矩,到介绍姑娘时,思宸总觉得孙六爷那眼睛一直在乱转。

见礼之后简单的问侯,前头就有媳­妇­传话说前面宴席开了,大老爷请孙六爷入席。陈太君笑让孙六爷去了,后院是女人们的天下,孙六爷一个姑爷也不好久呆。知道谁是谁就好了,进一步接触就没必要了。

媳­妇­引着孙六爷走了,陈太君拉住思芸的手道“是个礼貌周全的好孩子,你家婆婆我也是见过的,并不是难相处的人。”

“孙女知道。”

陈太君忍不住又道“至于房中之事,你要记着你是孙家八抬大轿抬进门的正妻,谁敢欺负你,那就是看不起韩家。”

“孙女晓得了。”思芸低头应着,心里却是微微叹了口气,填房也是妻,所出子女也是嫡出,对于房内她也有绝对权利,只是面对那一屋子妾室丫头,就是再有权利又能怎么样,看见都觉得烦心了。

女儿三天回门,天黑之前夫妻两人都要回去的,现在是冬天天黑的早,孙六爷和思芸自然走的早。吃了中午饭,听了两本书,孙家的婆子就过来了,提醒着要回去了。

陈太君拉着思芸的手有几分不舍,但是该回去了,沈氏笑着起身道“我接的三妹妹,现在还是我来送。”

陈太君笑着点点头。

思宸跟着众人一起把思芸送到屋门口,看着沈氏牵着思芸的手往外走,而就在这时,雪花却是飘了起来。入冬这么久了,这还是第一场雪,大太太笑着道“下雪了呢,老太太还是先进屋里去,风大了。”

陈太君却是没理会,只是对丫头们道“快去把我那件野鸭子毛的大氅找出来给三丫头送过去,这一路雪大了,冷着呢。”

玉蝶迅速去了。

大太太笑着道“老太太就是疼三丫头,什么都记得她。”

陈太君轻轻叹口气,思芸神情看着也高兴,但想想以前,在自己跟前活泼的很,话也多。后来徐家退了亲后,思芸的话就少多了,到现在出了阁,不止话少了,人都显得有点呆了。

送走思芸,雪也是越来越大了,陈太君的兴致看着也没那么好,直接让众人散了,还特别嘱咐晚上并不用过来请安了。三太太看陈太君兴致不高,也不多说什么,带上思宸和思慧就回去了。

思宸的晚饭是在三太太屋里吃的,三老爷并不在家中,母女三人坐下吃饭,三太太并没让思宸侍奉。饭毕三太太也没让思宸马上回去,反而开始说些为­妇­管家行事之道,过了年思宸和思慧都是十四了,两个孩子都聪明,但有些事情还是得提点到。

三太太正说着,三老爷却是回来了,说起来思宸己经有好些天没见过三老爷了。思宸虽然每天都要给过去请安,但见三老爷的时候却很少。思宸也知道三太太和三老爷早己貌合神离,但三老爷在家的时候的也不少,主要是不在家中三老爷也没什么去处。

三房的钱少,三老爷仕途一般,也没什么朋友,就是想出去玩也没得玩。突然间好久不在家里见他,思宸心里有几分奇怪。

母女三人起身见礼,三老爷一脸笑意,请了安三老爷就让思宸和思慧先行回去了。三太太心知三老爷最近在外面忙些什么,但也不说破,养外室而己,家里的姨娘们她都忍了,更何况不在眼前晃着的青楼女子。而且外室生的孩子,是不入籍的。妾虽然低贱,也是个名份,一般通房丫头怀孕都要抬成姨娘,其实也是为了孩子好入籍。

“太太连日辛苦了。”三老爷陪着笑着脸。

三太太微笑着道“说不上辛苦,三姑娘出阁,自有大嫂和二嫂料理,我没帮上什么忙。”

“太太­操­持家务,还是太辛苦了。”三老爷笑着,脸上多少有几分微红,却还是道“想给太太挑个使唤的人,以分太太之忧。”

三太太一副明白的神情,笑着道“老爷要是喜欢谁只管收了就是,哪怕不是府里的,只要身家清白,回禀了老太太,老太太也没有不允的。”

三老爷脸­色­立即难看起来,道“房中之事自有太太做主,何须去回老太太。太太素来贤慧,你同意了,老太太自然没意见。”

“老爷要是看中府里的丫头,自然是我点头即可,但老爷要是看中外面的人……老爷也该清楚,我们这样的人家,有些人是不能进府的,就是我点头,老太太和大太太也不会同意。”三太太淡然说着。

三老爷脸­色­却有几分恼羞成怒,指着三太太道“我看是你嫉妒心太重,丽影己有身孕,我是无论如何也要让她入门的。”

三太太仍然是一脸淡然,道“老爷要是执意,我也不劝,只是老太太跟前我也不会隐瞒。”三老爷就是再执意这事也肯定成不了的,要是三老爷是陈太君亲生的,陈太君还会看在孙子的份上去母留子,三老爷却是庶出,三房的任何孩子都跟陈太君没有多大关系。陈太君一个嫡母对于庶出这一房说起来也算不错了,至少从来没难为过,现在指望她格外开坑,真不可能。

三老爷顿时大怒,道“你这等嫉­妇­,信不信我休了你。”

三太太脸上也有几分怒­色­,道“休了我?因为一个青楼女子休妻,就是你想,韩家也不想。我劝老爷还是收收心,那样出身的女子,韩家家里还有那么多女儿要出嫁,儿子要娶亲,怎么样也不会让那样的女子进门的。”这样的人家就是当妾,也得身家清白。

“但是她怀孕了!!”三老爷叫着,不能进门就是不能入籍,孩子要怎么办。

三太太道“老爷可以向老太太求请,只让孩子进门,算在姨娘名下,老太太心存怜悯之心,也许会同意。”不过更有可能给了银子远远的打发了,有了孩子不是护身符,得家里长辈们怜悯在意才行,陈太君亲儿孙己经这么多了,会不会在乎一个庶出的庶出,全凭心情。

“这……”三老爷哑然,这么办当然可行,只是自己答应了丽影定能让她进门,孩子也有她自己养大。要是只抱孩子进门,那跟丽影就完全没关系了,自己如何跟她交待。

三太太却是懒得再理会他,有时候她都觉得三老爷跟做梦似的,也不想想自己在家里是个什么位置,陈太君没有像霍家老太太那样,直接把庶子分家赶出去己经算厚道了。

反正收妾室在屋里必须得主母同意,三老爷敢把人领过来,她就去告知陈太君,这个罪名她扛不起,三房也扛不起。三老爷自己想疯就算了,他不能把儿女都拖累了。

三老爷看三太太一副不理不踩的模样,心里怒气更大,但也有几分无可奈何。房内之事本来就是主母做主,三太太要是执意不帮忙隐瞒,他也是没办法。虽然无法,三老爷仍然怒气冲冲跟了上去,道“你也不用如此得意,就是现在不行,我以后也要让丽影进门。”这个家总是要分的,以后分了家自己就是大家长了,三太太也别想用陈太君来压他。

“老爷请自便。”三太太无所谓的说着,几年之后那女子也年老­色­衰,三老爷还能不能想起来她还不知道呢。

四爷娶亲

新年到来,思芸出阁也有一个月,按规矩这时候她要回娘家住上几天的,思芸也回来了,只是两家都忙,思芸住了两天就回去了。思宸只是去看了思芸一趟,三太太要出门吃酒,一般都会带着思宸和思慧,两个人都十四岁了,正是该交际见客的时候,明年就得定亲了。

思宸去是跟三太太出门回来之后去看的思芸,半下午的时候,因为天气不好,屋里也就显得有点暗。饶是如此,思宸也留心看到思芸眼圈红红的,这才出嫁一个月而己,按理说正是新婚燕尔夫妻恩爱的时候,思芸就泪水连连,以后的日子更不好过。

旁敲侧击的问了两句,思芸什么都没说,思宸不好再说。小夫妻之间的事情,不管婆家还是娘家都不太好管的。就是婆婆再好,再靠谱,她最多能保证不会宠妾灭妻,孙六爷晚上进谁的房,这就真管不了了,也不能管。

出了正月家里上下才算是松了口气,霍希真的信倒是又来了,过年这段时间,霍希真更忙,因为湖阳郡主要带她进宫,要行走的亲友更多。还有就是霍希真跟吴家五爷的亲事算是正式说定,订亲仪式己经开始走,今年亲事定下来,来年成亲。

霍希真信上也就是简单问侯一下,信中还提一件事,就是柳大小姐估计要不行了。思宸过年走亲访友时也有所耳闻,但现在霍希真说不行了,估计是真不好了。思宸心里感叹一番,柳大小姐也是命苦。

新年的劳累刚刚过去,三房的忙碌就要开始了,三房的四爷韩思廉娶许四姑娘,就要今年五月。时间虽然还很充足,但做为三房唯一的儿子,又是三太太自己看中的儿媳­妇­,三太太高兴之余自然要办的热热闹闹。

思宸和思慧也帮着三太太料理,陈太君只是偶尔的时候的打发玉蝶过来问问,大太太也派过丫头过来问,至于二太太更是连问都不问了。

三房的院落并不算宽敞,好在人口也不多,只有一个儿子,三太太直接把自己正房后的一处院子收拾了当新房,二十来间,住倒是够住了。想到许家的情况,陪嫁过来的丫头人口也不会多,三太太也没向大太太说再买丫头,只是把自己身边的丫头拔了供他们使唤。

两家忙碌眼看着喜事要近了,一直在外做官的四老爷也送来了贺礼,人不能回来,礼还是要到的。同时还写了家书一封,特意写给陈太君的。本来陈太君是高高兴兴的收信,但看完却是怒了。

四太太是生八姑娘的时候难产去世的,去世之后四老爷就十分伤心,一直到现在都没再续弦再娶。陈太君也不是没崔过他,只是他一直外放做官,虽然说儿女婚事是父母之命,但四老爷这样年龄,官又当成这样了,续弦再娶,他可以自己做主。他要是不想娶,陈太君也不好很勉强他。

现在四老爷写信回来,说的也是件喜事,他想娶亲了,对方在当地也属名门望族,虽然跟韩家国公府这样的人家比还是差点,但也算不错了。本来也是件好事,唯一的问题是对方是寡居。

大珠对于寡­妇­还是很宽容的,虽然支持守洁,但对于再嫁的寡­妇­也没有任何处罚。只是高门大户,比如冯氏无子寡居,只是从宗族过继一子,不管冯氏自己还是冯家都没想过再嫁。所以娶个寡­妇­,从刑法道义上说没有任何问题,对家族名声却不好。

饶是陈太君那么疼这个老来子,希望他能续弦再娶,也不希望他娶个寡­妇­。陈太君当天晚上就写了亲笔信派人送过去,这门亲事做不得,情愿娶个门户低些的,也不要寻这样的。

信快马送出去,陈太君也并没跟几个媳­妇­说,要是四老爷听了劝,这事作罢自然也就不再提起。只怕此事不能如自己如愿,四老爷从小到大都很有主见,四太太才去世没多久,自己也不是没给他寻亲事,他总是不愿意,陈太君也是没办法。现在他执意娶谁,能不能拦住也不一定。

许家送妆那天二太太也过来看了,三太太心知她过来没安什么好心,不过是想笑人家许家陪嫁少。三太太懒得理会她,反正再怎么样她也不会当着许家人的面说,私底下说几句就随她便吧。二太太看着挺聪明,却不睁眼自己那么满心高兴的一门亲事,自己女儿实际过的又是什么样子。

许家四十抬嫁妆抬进门,三太太早就备好的赏钱,二太太旁边看着,这样的嫁妆虽然算不上多,但也不算少。等三太太打赏完了,二太太就笑着道:“四十抬嫁妆还真是难为许家了,怕是把老底都赔上了。”

三太太根本就不理她,只是对思宸道:“你跟宋妈一起过去看着,后天许家就要来铺床了,屋子一定要收拾妥当了。”娘家只给铺床,还有房内摆设,大件家俱来的都是男方的。

“是。”思宸应了一声,又向二太太福了福身随即退下去。

三太太这才看向二太太道:“我这里太忙就不招呼二嫂了。”说完也不管二太太脸­色­脸看,径自走开了。

到了正日子,陈太君,大太太也都过来了,再是庶出,但娶媳­妇­总是大事。陈太君就是心里发愁四老爷的事,这时候脸上也挤出笑脸来。迎亲队伍出发,思宸和思慧只在新房里坐着,虽然己经见过许四姑娘,但今天新嫂子进门,洞房肯定要闹的。

思慧一脸高兴的在洞房里走来走去,现在不是小姑娘那会,现在看着兄长娶亲,再有两年自己也要出嫁,到时候不知道又是一番什么景象了。思宸虽然也是一脸高兴,但神情却是淡然许多,出嫁对于她未必是好事,她这样的出身又能寻到什么样的人家。

花轿进门,拜了天地入洞房,韩家上下先前见过许四姑娘的就不少,新房里闹了一会,众人也都退下了。思宸回到屋里,初晴和墨雨侍侯着她梳洗了,忙碌这些天虽然累,床上躺着思宸却没多少睡意。

墨雨晚上跟着思宸在床上睡,她也是没睡意,主要是有几分兴奋,小声对思宸道:“四­奶­­奶­进门了,真是个和善的人。”一般来说长媳进门之后,不用几年房里的事情都要移交给她,四爷又是独子,三房的当家人以后是谁再明显不过。对于下人来说,当家­奶­­奶­好不好很重要。

“是啊。”思宸应一声,三太太亲自挑的肯定不会错。

墨雨又接着说了一堆,思宸却是没接话,其实四­奶­­奶­好不好跟墨雨的关系并不大。墨雨和初晴是肯定要随她陪嫁的。陪嫁丫头的将来一般也就两种,给姑爷当妾,或者嫁给那家比较得力的小厮,一辈子命运跟小姐是息息相关,命运完全绑定。

要是可以思宸也很想这两个丫头都生活的快乐无忧,至少能像现在这样,只是她自己的命运都不知道在哪里,又如何说她们的何去何从。从开年开始的交际,思宸就能明显感觉到,三太太在努力的推销她,也很想给她找个不错的人家,只是并不成功。

三太太虽是庶出,但仍然是国公府的媳­妇­,她出门应酬行走,遇上的大部分都这个圈里的人。庶出的庶出能配的也就是庶出,只是嫡母给庶子挑媳­妇­,多半是有些马虎的。一点不夸张的说,几个太太偶尔宴习上遇到了,然后说起话来,知道某家有个庶女,听着年龄相当,正好自己家里有个庶子要娶亲,请某个太太中间递个话,亲事就订下来了。

姑娘样貌品行如何,基本上不打听也不怎么看重。因为庶子娶亲,实在不好了直接分家分出去。只要给庶子娶了亲,嫡母的责任也就了了,是好是歹也都是他们的事。

虽然三太太的重点是给思慧挑个好人家,但也不想思宸嫁的太随意了。三太太几次提起思芸来都是叹气,嫁过去当填房也就算了,填房也是妻,生的孩子也是嫡出,但就孙六爷那样的好­色­之徒,才成婚就不进房了,以后这日子可要怎么过。就是三老爷现在这样,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是恩爱过的,哪像思芸,出嫁一个月回门就开始哭了。

“四爷娶亲了,接下来就是给姑娘们说亲了吧。”墨雨突然间说了一句,以排行来说接下来就要思宸的婚事,小姐嫁到什么样的人家,与她样陪嫁丫头也是相关。

思宸道:“明天还有得忙,快点睡吧。”媳­妇­娶进门,还得有阵子忙碌,三太太现在让她和思宸帮着料理一些事情,也是在锻炼她们,千万不能让三太太失望,能遇上这样一个嫡母己经太难得。

会亲之后就是三天回门,三房的忙碌这才算是结束,三太太也是松口气。虽然她以前就看好许四姑娘,但真正娶进门之后会怎么样还不知道,虽然现在时间也短,看说话行事看着就觉得不错,自己身上的担子也轻了许多。

思宸也觉得高兴,有个靠谱的嫂子,虽然嫁的好坏不是她做主,但以后有什么事了,好歹也有个能商量的人。

悠悠闲闲到五月,霍家二房一件喜事一件丧事几乎同时来了。柳月娘生了个儿子,柳大小姐病逝。

想法(上)

霍家二房只有一个儿子,柳月娘又添了一个儿子自然是喜事。只是柳大小姐去世,嫡母去世比庶子出生实在重要太多,满月酒也没摆,喜贴也没发,众人去霍家也只是去吊唁柳大小姐,恭喜霍景之添子之类的话绝对不会在场面上说出来。

韩家去霍家吊唁是大太太这个国公夫人去的,根本就没轮到三房。柳大小姐的丧事是霍三太太­操­办的,霍家现在一共就三房人,大房是湖阳郡主肯定不会帮着弟媳料理后事,自然由三太太来料理。

据说三太还跟柳家人发生了一点小冲突,按规矩来说,娘家人去吊唁,是要挑剔一番的,表示娘家有人。也就是随便说几句就好了,结果霍三太太却是不依。

反正这事也只是众人议论,并没说谁对谁错,但让思宸说,这事肯定是霍三太太不对。想想上回思宸对霍三太太那一面之缘,还有她在霍老太太跟前说的话,为人如何不说好,霍三太太跟柳大小姐不对付是肯定的。柳家己经如此败落,柳大小姐又没留下孩子,肯定不会这时候找茬,应该是柳家只是按规矩说几句,霍三太太借故发作而己。

柳大小姐的丧事完了,然后京城贵­妇­就开始私下里议论,霍景之这时候丧妻怕是要再娶的,会娶个什么样的成为众人议论的焦点。论起来客观条件来,霍景之的条件也不错,虽然没爵位,本身是状元。只是年龄有点大了,大珠朝的姑娘一般十五六岁就嫁人,霍景之这个年龄可以直接做人家父亲。家里庶长子也是这个年龄,基本上这边才嫁过去就要当婆婆。

更麻烦的是柳月娘又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就比较纠结了。妾的娘家不算亲戚,但是去逝元配的娘家那是正经亲戚,妾室的儿子要认正妻的娘家为外家,柳月娘的这个儿子认柳家为外家也是理所当然。

估计柳家当时打的也是这个主意,有个儿子这门亲戚总是断不了,以后有啥事也可以用娘家人的身份借口给小外甥给柳月娘出头。正经娘家亲戚给一个小妾撑腰,续弦太太的日子肯定也好过不了。

这样的情况,心疼女儿的人家估计不会把女儿嫁过来,要是霍家还要讲门第,选择高门庶女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庶出女儿,身份是有的,受宠总有限,为了家族牺牲更是理所当然,再者嫁给霍景之,至少外面的面子上绝对能挣足。

霍家事多,霍希真的信也少了许多。除去霍家二房的事情不说,霍希真的婚期就在十一月,嫁妆之类就是早就开始准备,这时候肯下也要忙碌一番。霍希真没信过来,思宸也没写信过去,霍家整个都有点乱套。

“姑娘在吗?”屋外传来冬梅的声音。

初晴和墨雨连忙迎了上去,思宸也放下手中的笔墨,没一会冬梅见了屋,见礼道:“后天是许二太太寿辰,太太要带姑娘过去,请姑娘提前准备。”

“麻烦姐姐了。”思宸笑着说着,又道:“我一会就去问问六妹妹,看看要带什么贺礼。”姑娘们的贺礼也就是一些小东西,意思意思就好,姐妹两个都去,自然要提前商量好。

冬梅笑着道:“六姑娘不去,太太只带五姑娘过去。”

思宸心里一愣,脸上却是没带出来,只是笑着道:“那我得好好想想要送什么好了。”

冬梅只是笑笑,福了福身离开了。

思宸把最近自己做的一些小东西整理出来,又让墨雨和初晴把明天要穿的衣服收拾出来。收拾的时候初晴还道:“六姑娘明天也没什么事情,怎么太太只带我们姑娘去。”按理说应该是主带思慧,附带着思宸,现在只带思宸一个出门,总觉得怪怪的。

思宸隐隐约约觉得三太太也许看中谁了,这是要相亲,带两个女儿不方便,所以只带了自己过去。要说紧张还是有一些的,不过想到明在是去许家,思宸心里也有几分安心。许家很靠谱,不管是嫁进来的许四姑娘,还是成亲家之后两家的行走,思宸能明显感觉到,就是经商的许二老爷夫妻,地位不高,但都很靠谱。

到了第二日给陈太君请过安之后,思宸就跟三太太,四­奶­­奶­同乘一车出发了。许家二老爷现在也在京城定居,就在许家不远处寻了一处四进院落买下来当了府邸,乔迁之喜时三太太还过来喝酒了。也就是因为三太太那天来了,才知道许家二老爷那是真富裕。

商人地位低,在贵族夫人圈里说起来都有种被忽视的感觉,一个商人而己,有什么了不起的。但那只是贵族圈里的看法,大珠对于商人并不是很压制,商人中的富商之家实在不少,而且商人积累财富也是非常快的。三太太也是后来才知道,许四姑娘的四十抬陪嫁,还有庄子全是许家二老爷给的,不然就凭许家是怎么样也拿不出来的。

三太太那时候心里就有个想法,许家二老爷的独子许贺武,三太太见过一面,当时看着就觉得挺不错的孩子。当时三太太的心思还在邵昀身上,只是觉得不错。现在是想到思宸的婚事,回想起来三太太就觉得那孩子不错。

年龄相仿,并未订亲,许韩两家本来就是姻亲关系,知根知底的人家,嫁过去之后思宸应该不会像思芸那样,面子有了,里子全没了。

只是这门亲事要是真成了,思宸的面子就全没了,国公府的小姐,就是再是庶出,但嫁到商人之家怎么样也是低嫁了,陈太君那一关也不容易过。不过三太太想来想去,总觉得这门亲事其实是可以做的,不然让思宸嫁到什么样的人家去。

思宸也就是身份上说出去比较好听,国公府的小姐,其他方面实在没有任何优势。想嫁到高门大户去不容易,就是想嫁个清贫举子类的,也要嫁妆和娘家给力。

三房根本就不可能思宸准备多少嫁到,嫁到许家去,许家商人之家,思宸这样算下嫁,许家本来就是有钱的人家,嫁妆少点估计也不是很在乎。而且下嫁比高嫁在婆家底气更足些,商户人家娶到国公府的小姐那真是想都不能想的,再者许二太太那也是个和善的,跟思宸应该能相处的不错。

三太太心里有这个想法,却是没敢露出来,因为还有陈太君那一关。陈太君是个很开明的人,她也很明白,但是把韩家女儿嫁到商人之家,从某方面说是挺丢人的事,自己无所谓。陈太君也许会更重韩家脸面,陈太君对思宸不好也不坏,但到底是庶出,跟她没血缘关系。

车驾在许府二门停了下来,许大太太和许二太太两妯娌都各自带着姑娘出来迎她,自从结亲之后,韩许两家走动更勤,三位太太年龄也相仿,脾气也相投,说话举止都显得十分的亲热。许家两位太太招呼三太太,韩四­奶­­奶­这是第二次来许家二爷府上,但自己二叔家里,全是自己相熟的姐妹,也不用姐妹们招呼,自己牵起思宸的手往屋里走。

这是思宸第一次进许二老爷府上,出乎意料外的豪华,士农工商,最末的一等,住的却是四进的院落,许二老爷买了之后应该是翻修过的,家俱也都是全新的。只看正房的房间摆设并不比三太太的正房差多少。

三太太只带思宸一个人来许家,思宸心里己经隐隐猜到,直到许贺武进门来请安。思宸不由的仔细看向他,说起来这己经是第二次见面,只是思宸对于这个人实在没什么印象。现在看去,浓眉大眼英气十足,虽然没有文人气派,但也不像市侩之人。要是三太太中意的是这个人……思宸还真是没什么感觉。

客观说自己的条件在这里摆着,三太太能给她找个这样的人家己经算不错了。再者女儿家的婚事不管什么时候也轮不到自己做主,嫁好嫁不好有时候也要看命。好也是一辈子,歹也是一辈子,也就是这样了。

许贺武请安之后也就退下了,三太太谈笑间不经意的问着:“武哥儿看着年龄也不小了,可看好人家了?”

许二太太却是笑着道:“这些年在外行商,这才打算在京城定居,哥儿的婚事也有就有点耽搁了,不过好在是男儿,倒是不急。”要是姑娘到这个年龄那就真急,男孩子这个年龄也不算大。

三太太笑着点点头,没中意的就好,回去先探探陈太君的口风,先把思宸的婚事订下来了,接下来就是思慧了。

许二太太也是个明白人,今天三太太只带了思宸过来,又问到许贺武,估计有结亲意思。三太太没说破,估计是先探探自己的口风,韩家还是有还陈太君的,孙子辈的婚事陈太君不用­操­心,但得让她点头。

三太太有结亲的意思让许二太太有点喜出望外,虽然许家姑娘嫁入韩家,但女儿高嫁,媳­妇­低娶,思宸再是庶出,但也是国公府的小姐,他们这样的商人之家能娶到这样人家的小姐己经很不可思议。再者她也是见过思宸,美丽娴静,知书达理,看三太太的品行也能知道,虽然是庶出女儿但也是很不错的。

吃饭听戏,许二太太对三太太不由的更亲切,坐到半下午,宾客陆续回去,三太太也觉得时间差不多了。许家两位太太亲自把三太太送上车,三太太看许二太太的态度就能知道,这门亲事现在只差陈太君点头了。

想法(下)

韩家四老爷的信一封接一封的往家里寄,陈太君的眉头却是越皱越紧,四老爷的态度再明白不过,他是要无论如何也要娶那个寡­妇­,就是陈太君不同意,他也打算自己成亲。再婚本来就可以自己做主,韩老四爷本身又是有主见的人。

陈太君也知道自己是拦不住,又何必闹到呣子离心的地步,执意如此也只能随他去。心里有了主意,晚上众人来请安的时候,陈太君也就在儿媳­妇­,孙媳­妇­面前直接说了。

大太太的眉头皱了起来,四老爷这么搞丢的是国公府的脸面,自己这个国公府夫人有个二嫁的妯娌同府而居,那可是丢人的事。便笑着道:“这事……怕是有几分不妥当吧,虽然寡­妇­再嫁没什么不妥,只是……”国公府这样的人家不敢娶这样的媳­妇­。

陈太君叹气道:“老四一直是在外任,这次在青阳还得一年多,喜事就在他任上办,等他以后调回京中了,我就把他们分出去。”

大太太当即不说话了,就是二太太也不敢多言,陈太君多疼四老爷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出来的,她都直接说出分家的话了,谁也不好再说什么。分家之后虽然关系不变,但彼此都只是亲戚,不是一家人了,除非皇上下旨了要诛连九族,不然互相之间是不担­干­系的。

“我也乏了,你们散了吧。”陈太君疲惫的说着。

众人自然不敢多留,三太太心里有几分不安,四老爷是陈太君的心头­肉­,娶个门当户对的寡­妇­,陈太君没阻止却是直接把四老爷分家分出去,这个处置可比强力阻止重多了。自己跟思宸看中的许家,商户之家,就是再是庶出,顶着国公府的名头,陈太君怕也不会允许。

三太太心里正盘算着,只听陈太君又道:“三太太你留下来,我有事吩咐你。”

三太太停下脚步,等到其他人都退下了,陈太君才道:“你过来坐。”

“是。”三太太低头应着,又坐了下来。

陈太君叹气道:“老四执意要娶,我也是没办法,他又在任上,一个男人家身边也就几个婆子,婚事怕是没人张罗,我想让你走一遍,帮他­操­办一下。”

陈太君年龄大了,周车劳顿实在受不起,大太太那是避之不及肯定不会去;二太太那点见识,只怕过去了又会多生事端;只有三太太行事妥当,又是庶出,房里儿媳­妇­也娶了,手边又无其他事情,去帮着料理一番最为合适。

这个要求并不算很意外,陈太君就是再把四老爷分出去,那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心疼还是要会心疼的,三太太便道:“是,媳­妇­收拾一番就上路。”

陈太君点点头,道:“让小四送你过去,索­性­连小四媳­妇­也一并过去,把八姑娘带上,婚礼完了你们再一起回来。”

“是。”三太太应着,八姑娘今年七岁,不算太小了,只是带上她到时候不免分心照顾,把四­奶­­奶­带上就能照顾过来了。

陈太君又道:“你是个妥当的人,其他话我也就不多说了。”

“媳­妇­明白。”三太太应着,心里却有点犹豫要不要把思宸的婚事说一下,她也知道这并不是一个好机会。只是这趟过去帮着四老爷料理婚事,把路上时间全算上差不多要半年时光。思宸倒是没什么,只怕误了许贺武,许贺武可是比思宸大的,男儿家就是不怕,但拖着人家也不好。

想到这里,三太太犹豫的道:“还有一件事我想向老太太讨个示下,思宸眼看着也要十五了,她的婚事也要开始看了。”

陈太君直接问:“你中意哪户人家?”

“也说不上中意,只是先看着。”三太太连忙说着,又道:“前几日许二太太寿辰,我过去为她贺寿时看到她家独子许贺武……”

“不行。”陈太君不等她说完就直接出声打断了,脸­色­看着也凝重起来,道:“我刚才还说你是个妥当人,怎么就办起糊涂事情来。三房要是己经分家分出去了,你把思宸嫁到许二老爷家里去还能说凑和,现在你把顶着国公府名头的小姐往商户人家嫁,丢的韩家所有姑娘的脸。不说其他的,就大姑­奶­­奶­思琪,有这样一个小商户人家的妹夫,你以为出门在外不会被人说嘴吗!”

三太太不由的把头低了下来,陈太君又道:“也不是我迂腐,只是国公府的脸面是要顾的,士农工商,商户的出身实在太低。不说其他的,霍家二房庶长子霍希贤的亲娘就是江南盐商家的女儿,要说起来家业比许家可是大多了,还不是把女儿送过去给人家当妾。京中权贵人家里商户出身的妾室更多了,你倒好,把女儿上赶着往商家嫁。”

三太太不由的涨红脸,小声道:“媳­妇­是看许家二太太也是个知书达理的和善夫人,才有想结亲的想法。”

“五丫头样貌脾气那样不是顶尖的,难道别人家的嫡子娶亲时就不挑她是庶出了?”陈太君说着,虽然说结亲要看对方的脾气­性­格,但两家家世也不能相差太多了。许二老爷哪怕是个有几亩地的乡绅员外,陈太君都会考虑一下,但商户人家是真没办法考虑了。

商户人家的女儿送去高门里当妾的都不在少数,现在国公府的小姐嫁到商户之家,这是要惹人笑话的。至于同意娶许四姑娘,那是因为许四姑娘是父亲是翰林,许家早己有分家,有个翰林大伯并不能改变许贺武的出身,这也是为什么陈太君要等到家里年龄差不多的孙子孙女成了亲之后再分家。

“媳­妇­明白了。”三太太低头小声说着。

陈太君叹口气又道:“我也知道五丫头的亲事麻烦,我看这样吧,你去四老爷那里把五丫头也带上,也让四老爷帮着看看人家。”京城各府邸里自持身份都觉得自己门第太高,但思宸这样的身份要是放到京城之外,身份还是可以的,说起来都是京城国公府里的小姐,庶出的庶出,这样的说法就听不到了。

三太太明白陈太君的意思,只是她并没有把思宸远嫁的意思,既然远嫁能找个不错的人家,但是与亲人不得相见也不见得是好事。只是陈太君如此说,三太太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道:“媳­妇­明白,我会带上思宸一起上路。”

陈太君点点头,道:“也不一定非官宦人家不可,但身份上至少也有个差不多,打听清楚底细,把女儿嫁过去不至于吃亏。”

“是。”三太太低头应着。

“我乏了,你也退下吧。”陈太君说着就想站起身来,三太太上前和玉蝶一起扶她起来。

陈太君向三太太摆摆手道:“去吧。”

思宸得知要去青阳韩家四老爷那里是宋妈过来传的话,当时思宸正在练字。看陈太君因为四老爷娶了个寡­妇­就要把四老爷分家分出去,思宸就知道她跟许贺武的婚事肯定成不了,陈太君的和善和宽容都是有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国公府的脸面。

“老太太的话,让五姑娘收拾收拾跟着太太一起去青阳给四老爷道喜。”宋妈笑着说着。

去青阳?陈太君让三太太过去帮忙料理婚事并不意外,只是把她带上……思宸笑着道:“我知道了,明天我就让丫头们打包收拾。”

宋妈笑着道:“还要好些天才要动身,姑娘也不用着急。”

思宸想了想又问:“家里还有谁要去?”估计四爷是要去的,三老爷有官职在身走不开,三太太一个女眷上路到底有些不方便,让四爷护送顺道给四老爷贺喜这是情理之中的。

宋妈笑着道:“那人就多了,除了太太外,还有四爷四­奶­­奶­,八姑娘也是肯定要去的。”

思宸心里有几分明白了,笑着道:“谢谢妈妈跑了这一趟。”

宋妈笑笑,福了福身就退了下去。

青阳离京城说不上很远,但具体是多远思宸也不知道,她己经猜到陈太君打的主意,不过想到能出门,而且是这样的远门,思宸心情十分激动。至于会不会远嫁,思宸还没有去想这个问题,其实庶女远嫁了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从京城国公府嫁出去,嫁到其他地方去,婆家必然高看一眼,很有可能会嫁给嫡子。离开京城的环境,跟贵族太太们交际起来,也不会有人特意说这是国公府庶出的庶出,庶出的名声背的太久,能放下也不错。

丫头们慢悠悠的打包收拾,时间确实很充足,四老爷的婚期定在了十一月。当然要张罗婚事要提前过去,只是现在正值暑天,上路也十分的不方便。三太太的意思是把最热的这几天过去,天气稍稍凉爽些了再上路,要是路上中暑了也是十分麻烦。

陈太君也是这个意思,大人还好些,还有八姑娘跟着,八姑娘一直养在陈太君身边也显得过于娇气了些。陈太君早有主意,就是真把四房分家分出去,还是要把八姑娘留在身边的,只是她也这个岁数,能把八姑娘养到多大还不好说。能跟自己的父亲多熟愁一下,见见自己的后母,或者对她也是好事。

东西收拾的七七八八,思宸却是回了三太太又去看了崔先生,同时还给霍希真写了一封信。霍希真的婚期也订在十一月,自己肯定参加不了,虽然心里也有几分遣憾也是没办法了,去青阳这趟也许会是她唯一出远门的机会,她肯定要把握住。

出行(上)

霍希真的信回的很快,除了感叹思宸不能参加她的婚礼外,还有点羡慕思宸能有趟出远门的机会。一般官宦人家的小姐想出远门,要么是父亲外任,或者大伯叔叔外任家里姐妹成亲,母亲可能会带着小姐过去观礼。像霍思希真这样,估计是没这样的机会,就是以后嫁到吴家去,机会看着也不大。

不过霍希真还特别说了,让思宸安心去,崔先生那里她会定期去探望。思宸倒是不怎么担心崔先生,崔先生的身体己经大安,思宸过去那一趟又把剩下的金子都送了过去。崔先生没问却收了下来,思宸估摸崔先生也许猜到了。只是她不说,思宸更不会问。

八月末三房的大队人马就要出发了,主子奴才几大车,三太太带着八姑娘同乘一车,韩四­奶­­奶­和思宸一辆车。两个都是年轻小姑娘,韩四­奶­­奶­还好些,曾经跟着母亲去过许二老爷那边,也算出过门,思宸这是第一次出京城。

出了城门,韩四­奶­­奶­就把马车两边车窗的帘子掀起来,又笑着对思宸道:“现在夏天的余热还没散去,也快中午了,得透透气才好,这样闷着容易中暑。”

思宸巴不得能透口气,自然没什么异议,却是笑着对韩四­奶­­奶­道:“四嫂看来是出过门的,都过去什么地方?”

韩四­奶­­奶­笑着道:“哪里去过多少地方,还是二叔在外行商时,跟着哥哥去过。”

“真好啊。”思宸一脸羡慕,想想要是能嫁到许二爷府上,估计出游的机会也不少,现在也只能想想了。

韩四­奶­­奶­只是笑,有些话虽然没说明白,但韩四­奶­­奶­也察觉到了。尤其是三太太又让她去青阳前特意回娘家说一声,韩四­奶­­奶­心里就有几分明白了。陈太君不同意并不算意外,只是韩四­奶­­奶­还是有几分遣憾,贺武要是能娶到思宸那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份。

思宸这时也是顾不上跟韩四­奶­­奶­说话,只是看向车窗,一望无际的田地,散落着的人家,思偶尔的青烟冒出,思宸看在眼里无不欢喜。大宅门里的生活说起来如何的富贵荣华,只是关门的太紧,想走出去一步太不容易。

马车很快停了下来,丫头们扶着思宸和韩四­奶­­奶­下车的时候,思宸还有点惊讶,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中午。韩四­奶­­奶­知道她是看外景看的入迷,便笑着道:“我们此去青阳,途中还要换船,有得妹妹看的。”

思宸听得有几分不好意思,看来刚才是有点失态,不过还有机会坐坐船,沿河看看风景那也不错。

中午打尖只是在路边小店里吃了些东西,思宸和韩四­奶­­奶­下车都是带着面纱的。店里出入的女子也不少,只不过一般平民百姓家里不用带面纱这么麻烦而己。

晚上住店却是没住一般酒楼,而是去了官方驿站,这也是三太太的意思,出门在外安全为上,尤其是她们这一行人是女眷居多,去官方驿站最为合适,安全第一。

半下午的时候车马就停了下来,以时间来说还不该住店,但错过这个驿站就还要走三十里路,那时候怕是要天黑了,而且明天就要换水路,还要去找船,思宸估摸着明天也未必走的了,上路要后天了。

韩思廉先下马去打点安排,婆子丫头去扶女眷们下车,思宸从车上下来的时候,就见韩思廉还在门口跟驿官说着话,看那神情好像谈的不太好。

思宸不由的皱起眉头,她听崔先生跟她讲过驿站,驿站是官家专用的,主要为朝廷服务,要是有官员有公事要用到驿站不但全额免费还可以多要点东西。尤其是一些实权派大官,多要了驿官只能给不敢得罪,苦的是地方官。

像韩家这样大队人马出行,私事出行是没有资格免费使用驿站的,但是有国公府的招牌,再加上三太太也吩咐过四爷,除了正常给的费用外,再多塞点红包,要以舒服为上,出门再外,这个钱是省不得的。

“不是小的不招待众位,是站里真没有跨院了。”驿官为难的说着,国公府的人家他是得罪不起,但是两个跨院都住上人了,那也是京城出来的大官,总不能赶他们出去吧,小命还要不要了。

三太太走了过去,她己经是中年­妇­人倒是没带面纱,这种时候她也过来交涉问问。驿站看到她走过来,也连忙拱手道:“夫人,跨院里己有人住下,房间倒是有几间,小的是真的没办法。”

三太太眉头皱了起来,看这驿官说的不是假话,要是真的有人住下了,那确实不好再让他们挪地方。只是要是没有跨院,他们一行都是女眷住就不太方便。

韩思廉想想又问:“那两个跨院里住的都是什么人?”

三太太打断韩思廉道:“廉哥儿,别生事,有房间住就住下吧,反正我们也只是住一晚。”出门在外不方便就不方便吧,要要是把住进去的赶出去,万一惹了什么麻烦还是事。

驿官听三太太如此说,一脸感激道:“夫人果然是大人大量,小的这就命人把房间收拾出来,保证让众位夫人小姐住的舒心。”

“有劳了。”三太太说着又向韩思廉使了个眼­色­。

韩思廉虽然有几分郁闷,但也知道没办法了,红包早就备好了,驿官推了一下也收了下来,千恩万谢的走了。

思宸和韩四­奶­­奶­也从车上下来,正想上前跟上三太太,只听驿站门口马蹄声响起。思宸和韩四­奶­­奶­并不回头看,却是自动让到一边去,驿站除了接待官员住宿外,还有公文往来之类的事务。要是有紧事,马是可以直接冲进来,就是撞到了也属自己倒霉。

两人让开了,马却在门口停了下来,来人随手把僵绳扔给身边小厮,往里走的时候不经意回头向旁边看了一眼,却是停了下来,道:“你?”

思宸和韩四­奶­­奶­闻言不由的抬起头来,韩四­奶­­奶­并不认得,思宸却是一怔,当即福了福身道:“见过霍二老爷。”

没想到霍景之还会记得她,毕竟对于霍景之只是一面之缘,而且今天自己还带着面纱,虽然不至于把整个脸都蒙上,只是一层薄纱,但要不是很熟的人估计也认不出她来。

韩四­奶­­奶­也是一愣,虽然没见过霍景之,但思宸这样的称呼了她自然也知道是谁,也跟着福了福身。

霍景之只是看了看,却是转头看向前面,一个大家闺秀不可能单独出门,肯定要有长辈和家族男­性­跟着。

几步向前,太太和韩思廉也己经转头看到霍景之,韩思廉招呼道:“见过霍二老爷。”

霍景之点头,又问:“原来是韩家三太太,众位这是要去哪?”女眷们出门的时候也有的,只是韩三太太只带了庶女,没带嫡女就有点怪了。

三太太笑着,脸上却有几分不好意思,道:“家中四叔在任上成亲,老太太命我等过去张罗。”娶个寡­妇­说不上很有面子的事,不过这事在四老爷任上办的,估计外人知道的也不多。

“原来是喜事,替我恭喜四老爷新婚大喜。”霍景之说着,他见过韩四老爷一次,又道:“我去开阳。”

“那真是巧了。”韩思廉笑说着,青阳和开阳算是相邻的,从京城过去,先到青阳然后接下来就是开阳。家里女眷众多,同行之类的话就不能说了。

霍景之正想再说其他,却看到小厮们搬东西进店,驿站住宿的跨院是在后面的,前面楼里住着的只是散间。便道:“驿站没有跨院了吗?”

韩思廉有几分郁闷的道:“只是两个跨院,己经有人住了。”

“住那我的那套院子好了,我只有一个人,有间房睡就好了。”霍景之说着,韩家女眷多,就是驿站安全,散着住也很不方便。自己一个男人家,也算是认识的,给她们这个方便也很应该。

三太太一愣,忙道:“霍大人是有要事在身,我们只是借宿一晚而己。”霍景之是有官职在身,一般来说突然便衣出门,弄不好是有皇差在身,自己这边本来就不该住驿站,哪里能占霍景之的地方。

霍景之却是道:“你们都是女眷太不方便。”说着也不管三太太,只是招手把驿官叫了过来一通吩咐。

驿官哪里敢不听,其实这样的安排更好,韩家这边是官家太太小姐,他也怕哪里出来错。霍景之虽然看着孤傲着,但并不是难侍侯人,再者霍景之一个男人带两个小厮也很好安排。

三太太看霍景之执意,多少有点喜出望外,有跨院住确实更方便一些。霍景之的东西并不多,他是一个人出门,身边只有两个小厮,行李不多,两个小厮也是手脚俐落,没一会功夫东西己经搬了出来。三太太又让韩思廉过去道谢,还特意嘱咐了韩思廉几句,不要多话,也不要问霍景之这时候出京是做什么的,只是道了谢就好了。

“此去青阳水路近些,只是最近船只不太好找。”霍景之想着提醒了一句。

韩思廉笑着道:“己有管家前去料理。”这趟出行除了丫头婆子小厮,陈太君还派了一个得利管事跟着,不然只凭自己一个没出过门的小子,很多事情也是料理不了。

霍景之也不再说其他,韩思廉正要走的时候,霍景之又道:“要是找不到船,可以来告知我。”估计是找不到。

“谢霍二老爷。”韩思廉说着。

出行(中)

驿站的小跨院并不大,三间小小正房,旁边两间小厢房,几乎没什么院子。小厮们帮着把东西搬进来,丫头们收拾着屋子,阵设之类的先不说,就是被褥之类的都是半旧的,幸好是夏天,只是把席子枕头换上就好。

三太太带着八姑娘睡了正房东边那间,思宸睡了西边那间,丫头婆子们也在屋里榻上睡下。四爷和四­奶­­奶­住了东边厢房,管家小厮们住了西边那间小厢房。

婆子丫头们收拾,思宸也帮着忙,收拾妥当也接近晚饭时间。三太太想到驿站里男仆可能比较多,也没等端晚饭上来,就让宋妈带着丫头过去。驿站的饭菜就是有钱也做不出多好的,要是实在不行,那就让宋妈带着丫头们另外做就是了,免得端过来的饭菜入不了口。

“今次真的要好好谢谢霍二老爷。”三太太笑着说着,两家要是一直有来往还好说,本来就是关系平平,看霍景之的模样应该是有公事在身。

思宸倒不算意外,霍景之那样的­性­格,就是两家不相熟,但给别家女眷们一些方便也属平常。只是这时候霍景之便衣出京,应该明公事在身,一般来说状元的前程都很美好,霍景之己经从翰林院出来,也许接下来就要外放历练了。

宋妈回来的很快,跟过去的两个丫头手里提着食盒,宋妈一脸欢喜的道:“厨房里的饭菜己经准备好了,菜­色­看着很­精­致,还有这边的几个特­色­菜,看着很不错。”

说话间丫头把食盒放到桌子上,宋妈也帮着摆菜,三太太看看确实挺不错的。又对宋妈道:“你们也是一天劳累,现在在外面不是家里,你们也去吃饭吧,不用侍侯,吃完了都早点睡下。”

宋妈原不肯,三太太却是执意让她们退下去吃饭。

韩四­奶­­奶­和思宸过来侍侯,三太太也道:“你们也累了,不用那么多规矩,我们娘几个一起坐下吃饭就好。”

韩四廉也过来一处吃,至于八姑娘也有­奶­妈抱着吃饭,几个人匆匆吃完。出找船的管家也己经回来,却是一脸焦急的道:“回三太太,四爷,小的去了河边,却是没找到船只,说最近有什么事故,船都被人包了去。”

众人都是一愣,找不到船那要怎么走,要是走陆路那就太花时间了。三太太正想细问管家,韩思廉却是道:“刚才我去谢霍二老爷的时候,他说过要是找不到船可以去找他帮忙。”

三太太有几分犹豫,只是占了人家住上的跨院就算了,要是连船要也帮忙,这是不是欠的人情太多了。只是管家说了找不到船,走陆路实在绕了点,要是一直等船,这又要等到什么时候。

管家却是不由的Сhā嘴道:“要是霍二老爷有办法,不如四爷过去求助,请船家那个口气,最近好些天都未必能找到船。”

三太太看向韩思廉道:“既然如此,那你去一趟吧,一定要好好说话。”既是霍景之自己说的,船的事情可以找他,这边需要帮忙却不开口反而显得比较外道。

“儿子明白。”韩思廉说着。

韩思廉迅速去了,思宸这回倒是意外了,让出跨院只是小事,但帮忙找船,还自己提出来,实看不出霍景之竟然是如此的热心人。不过霍景之也不会害她们,明天有船能走也是好事,在驿站里住着也不好。

韩四­奶­­奶­上前扶起三太太道:“太太累了,霍二老爷自己说的能帮忙找船,四老爷过去说一声也就妥当了,太太不如先去歇着。”

三太太点点头,她也是不比年轻的时候,­精­力和体力都跟不上了,这一天下来她是真累了。四­奶­­奶­和思宸一起服侍着三太太睡下,还有八姑娘也都一起安置了。八姑娘虽然自小养在陈太君身边,宠爱有佳但并不娇气,这一路上也是不哭不闹。只是小脸上显得有些忧心重重,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要多个后妈的关系。

这一路上三太太都在安抚着八姑娘,以陈太君对八姑娘的喜爱,就是真分了家怕也要把八姑娘带在自己身边抚养。后妈不好当,前头的女儿也不好当,尤其是教养问题,陈太君怕是要亲自教养才能放心。

“你们也去歇着吧。”三太太说着,又道:“四爷回来了,让丫头跟我说一声就好了,不用他再过来请安,也让他早点睡吧。”

“是。”四­奶­­奶­应着。

“你们都去吧。”三太太躺床上说着。

从三太太屋里退出来,初晴己经把热水打好,床褥也己经收拾妥当。因为这回是出行,墨雨和洪妈妈都没来了,思宸只带了初晴一个。思宸简单的洗了手脸,初晴就侍侯着思宸睡下,主仆两人一张床上,只是床并没有家里的床大,两人躺着稍稍有点挤。

“明天要做船了呢,我还没坐过船。”初晴语气有点兴奋,也可能只是头一天,而且一直坐在马车里,她并不觉得累。倒是头一回出门,兴奋劲十足。

思宸只是笑笑,她也没坐过船,想想两岸风光,她也觉得兴奋,只是不像初晴这样表现出来。道:“早点睡吧,明天还要早起。”

一夜无梦以天亮,思宸真觉得从小到大她就没睡那么好过,要是三太太真把她远嫁了,离开京城国公府那种环境,到了田园之间也未尝不是种幸福。可以更自由的走在乡间,既使还有各种规矩,估计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一句话不敢多说,一步路不敢多走。

简单的早饭过后,丫头婆子们己经把东西收拾妥当,思宸跟着三太太也往外走,只见霍景之大步走过来。众女眷见礼,霍景之却是道:“时间有点紧,官船只找到两艘,都不大。我想着不如跟韩四爷跟我同坐一船,反正大家同路,这样都方便些。”

三太太哪里还有意见,笑着道:“霍二老爷太客气,今次全靠您照顾,小四能跟二老爷同船,得二老爷提点,这是他的福气。”

“三太太客气。”霍景之说着。

思宸跟着三太太先上了马车,到了河边再转的船,两艘都是官船,霍景之虽然说不大,但看着也不小了,不过霍景之之所以把韩思廉叫到自己船上,也可能想着她们这边不太方便。再是一家子骨­肉­,这趟去青阳得在船上呆上好几天,男男女女在船上总是有几分不方便。临上船前三太太又向霍景道谢,思宸也跟着向霍景之福了福身,霍景之只是淡然一笑。

女眷们先行上了船,韩思廉才和霍景之上船,除了两艘官船之外,另外还有佣人坐的小船。两船一前一后,船舱内地方也不小,比马车里还要舒服些。

船只慢慢前行,站在船头看风景对于大家闺秀自然不行,但窗户却是打开的,思宸和韩四­奶­­奶­却是左右各坐窗边,轻风徐徐,。韩四­奶­­奶­虽然出过门,坐船还是第一次,对于河上风光也是好奇。

三太太也没拦着她们,难得出一次门,国公府呆的太久,整个人都有点僵硬了。因为怀里抱着八姑娘,就没坐在窗边风口上。

八姑娘虽然也是第一次出门,却完全没心思,一路上都显得十分沉默。三太太只是轻抚着她的背,笑着道:“跟你姐姐一起坐吧,也吹吹风,天气热。”

八姑娘没说不去,却是没动,只是突然抱住三太太道:“我爹要娶新太太了,他还会对我好吗?”

三太太笑着抱住八姑娘道:“姑娘怎么会这么想,四老爷是您的父亲。”

“但是……”

三太太都有点不知道如何说,韩四­奶­­奶­笑着道:“姑娘不用担心,不是还有老太太吗。”

八姑娘脸­色­这才有点回转,三太太也说了几句哄哄八姑娘,虽然不对于让她展了笑颜,脸­色­看着却是好多了。三太太心里不能不叹气,也不知道是为八姑娘还是将要进门的四太太,后妈不好当,除非两家家世相差太大,不然一般人家也愿意女儿做这个难。

中午饭是在船上吃的,行船中吃饭­精­致程度总是很有限,思宸的胃口却是不错。三太太一直船舱中坐着也觉得太气闷,抱了八姑娘到船头坐会,思宸也跟着在坐了一会,当然是带着面纱的。

思宸从船舱里走出来,抬头却见霍景之正在船尾坐着,一身蓝­色­衣衫,旁边放着一壶酒。以年龄来说霍景之应该快三十了,但他身上并没有那种中年人的老态,也不止是保养的好没发福,而是看着­精­神很好。就像崔先生没病的时候,看着也是十分的年轻。

思宸这边看去,霍景之也回头看过来,也不知道是他­性­格使然,霍景之好像拉着脸的时候比较多,看起来威严十足,不禁让人退步。思宸己经见过霍景之几次,威严也见识过了,这时候也就显得十分淡定了。

思宸福了福身就退回船舱里,霍景之就在前面船上船尾坐着,她就是想观景也得去船尾,船头肯定不行。

霍景之只是淡淡然看着,他听霍希贤说了徐家府上的事情,当时就觉得此女十分聪明。后来霍家花园相见,霍景之对她的印象十分深刻,聪明内敛,在她这个年龄己经十分难得。不过那时候看着也就是小孩子,看着希贤差不多大小。好像还没过去多久,小姑娘长的倒是挺快。

出行(下)

白天行船,晚上靠岸住宿,一路上食宿安排都是霍景之在按排,这点也有点出乎思宸意料之外,一般来说大家公子也许会常出门,但出门的时候都会带上管家或者年龄大的佣人跟着打点,像霍景之这样只带了两个小厮,一切安排全是自己来的,倒是不多见。

韩家众人下了船,霍景之也跟着上了岸,四老爷己经打发人过来接。三太太本想请霍景之到四老爷府上稍做休息,快下午了,霍景之估计也要找地方歇做休息了。霍景之却拒绝了,他晚上也要赶路,要在船上过夜。

三太太又是一番千恩百谢,估摸着要不是因为照顾她们这些女眷,霍景之的行程能更快一些,霍景之只是道:“等我开阳事情办完,再去四爷府上讨怀喜酒。”

“恭迎霍二老爷的大驾。”三太太笑着说着。

霍景之上船走了,三太太众人也坐上了韩四老爷派来的小轿。过来接三太太一行人的就是四老爷从国公府里带走的一个管家,彼此也是认得的,见礼之后没多说也就上了轿,几天的水路,就是不晕船,坐久了也难受。

四老爷是青阳知府,住的也就是知府衙门,就是这回要成亲也没另外买宅院,只在衙门里办喜事。外放这么久,四老爷估摸着自己也该回京了,回京城另买宅子才最妥当。

要是说起来在韩家老爷辈里最好最成器的就是四老爷了,虽然跟二老爷,三老爷一样都是捐的官。但四爷办差用心,也很会来事,本来只是五官京城,却是谋了外放,当了两任知府,这是第三任,政绩一直很不错。

不是科举上来的,入阁拜相虽不太可能,但说起仕途来,在韩家是最好的一个,外放可不比京官,灰­色­的收入多着呢。估计也是因为这样,陈太君才舍得把自己最爱的小儿子分家出去,就是没有国公府的名头顶着,四老爷也有混的不错,再者现在的国公府对于四老爷的仕途实在没有什么助力。

轿夫抬起小轿,思宸掀起轿帘一角向外看着,刚才下船因为人太多,她也不敢四处张望,只觉得是个挺大的河岸,来往船只很多,人来人往看着十分热闹。虽然行人穿着不及京城中人,但繁华程度却是丝毫不逊。

行过城门,来往人口仍然不减,店铺看着好像比京城还多些。可能跟大珠的政策有关系,虽然大力发展商业,但并不是很抑制,商人的地位也没那么低。就像许家,大老爷是翰林,二老爷就是商户。

饶了几道街这才进了县衙,虽然是知府县衙,但青阳这样的富饶地方,县衙也是宽敞明亮,后院三进的院落,又因要娶亲的关系,房屋摆设又重新收拾,虽然没有国公府的气派,也实际也差不了多少。

小轿直接抬进后院,韩四老爷己经领着衙里的丫头婆子等着,丫头们扶着思宸下了轿,思宸不由的抬头看向四老爷。虽然同在国公府里一起生活过,三房跟四房打的交道还真不多,对于这个四叔,思宸的印象也就是个长的很好的美男子。

现在抬头看去,仍然是风姿卓越,算算年龄今年也有三十岁了,也不知道是一直以来的心态,还是恰逢喜事,整个人都显得十分年轻。

“劳烦三嫂这么远过来,小弟感激不尽。”韩四老爷向三太太行礼,娶亲是大事,他也想办的风风光光,只是屋里事情真不是他一个男人能­操­办来的,三太太不远千里过来,就是受陈太君之托,韩四老爷也是满心感激。

三太太笑着道:“四叔说的哪里话,一家子骨­肉­,老太太年龄大了不能亲来,自该我这个当嫂子的­操­持。”

韩四老爷又是拱手一谢,眼睛却是看向八姑娘,三太太是一直把八姑娘带在身边的。下轿的时候自然也领着她下来,八姑娘对于这个父亲己经完没了印象,韩四老爷初放外任的时候八姑娘年龄还小,几乎没有记忆。

就是现在己知眼前人就是自己的父亲,八姑娘的神情里也有几分迷茫。韩四老爷眼圈却是红了红,三太太想推推八姑娘让她去见礼,韩四老爷却是手快一步,伸手把八姑娘抱了起来,眼里的泪也掉了下来,道:“我的好闺女,想死爹爹了。”

八姑娘眼圈也红了起来,三太太看在眼里也十分高兴,眼圈也红了红。父女初相见就怕冷场,八姑娘担心了一路,只怕父亲娶了后母不要自己了,现在四老爷又是哭又是抱,是把这个女儿放在心里的。

父女两个都快要抱头痛苦了,旁边四老爷自小服侍的­奶­妈章妈妈,劝着道:“老爷父母相见自然是件喜事,只是三太太一路风尘过来,该请进屋里好好休息才是。”

“倒是我疏乎了。”四老爷也收起眼泪,却仍然没放下八姑娘,对三太太道:“三嫂快请屋里坐,一路辛苦了。”

说着四老爷怀抱着八姑娘引着三太太进了屋里。

县衙后面三进院落,中间那节是要做新房的,章妈妈便把最后一节院落收拾出来供三太太一行人居住。入室落坐,四老爷也没久呆,都是一路周车劳顿,肯定要梳洗一番的。虽然舍不得仍然把八姑娘放下,又道:“己经备下宴席,晚上为三嫂接风。”

“劳烦四叔了。”三太太说着。

四老爷行礼退下,只留下章妈妈张罗。

洗澡换衣等到众人收拾妥当,就有媳­妇­来传话说宴席己经准备妥当,两位太太也己经到了。三太太倒是愣了一下,虽然她过来青阳帮着四老爷张罗婚事,庆酬交际是必须的,但没想到会这么快。

章妈妈却是笑着道:“来的并不是外人,是四老爷将要娶的季家小姐家里的两位太太,她们听说三太太来了,自己上门来的。”

三太太点点头,心里却又有几分不安,娶寡­妇­有压力,寡­妇­再嫁更有压力,季家太太们这时候过来,不会是想着闹场吧。

章妈妈却是笑着道:“季家是青阳的世代书香门第,家里良田千顷,祖上出过宰相,现在家里大老爷是两榜进士出身。更难得的,这样人家的老太太也很开明,对于这桩婚事很是赞同。”其实在青阳这样的门第的姑娘再嫁的也不少。

三太太听得放下心来,对于寡­妇­再嫁她不觉得有哪里不妥,平头百姓中再嫁的寡­妇­更是多了去了,也就国公府这样的门第才会在乎这些。

章妈妈在旁又说许多,不外乎是那季家小姐的情况,嫡出幺女,才貌双全,今年才不过二十岁,十六初嫁,只是没半年相公就去世了。婆家嫌她克夫百般刁难,季家却是心疼女儿,直接把女儿接回家中,大半年前韩四老爷见过季家小姐一面,当时就很有好感,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便有了今日的喜事。

中间那段章妈妈说的很含糊,旁边听着的却是都有几分明白了,中间估计还有才子佳人那种。寡­妇­不同于未出阁少女,自由相对多一些。

章妈妈旁边说着,三太太也己经打扮妥当,三太太想想只把思宸带上,让韩四­奶­­奶­照顾八姑娘在屋里吃饭。带思宸过来本来就是给她说亲的,有机会见客自然要带上,不带八姑娘是因为来的是季家人,八姑娘才见到父亲,还没有熟悉起来就要见未来后妈的家人,心里只怕更不痛快。

思宸己经料到,头发己经梳好,换了身衣服就跟着三太太出门。章妈妈前头引路,宴席摆在了前头院里,因为府衙里并无女眷,只是韩四老爷先行陪着,主要是还得引见认识,这事就是章妈妈再有脸面也­干­不了。

席面就摆在前院花厅里,因为正值夏天,四老爷嫌热还特意把屏风撤掉,前后窗子全开,屋里倒也凉爽。三太太领着思宸进了花厅,四老爷和两位季家太太起身相迎。思宸不由的看过去,季家两位太太,年长的那位看着与二太太年龄相仿,另一位看着比三太太还年轻些,穿着打扮自是不必说,那通身气派看着也不比京城那些贵­妇­差多少。

韩四老爷笑着介绍道:“这是我家三嫂,这是季家大太太和三太太。”对于思宸那不用四老爷介绍,见礼之时三太太自会说起。

介绍完毕韩四老爷也就退场了,接下来就是女眷的场合。

三位夫人见礼,到思宸见礼的时候,三太太只是笑着道:“这是我女儿五姑娘思宸。”真到结亲的时候庶出这一条肯定瞒不住,但现在只是见客,没必要把庶出这一条挂在嘴上。

思宸福身见礼,季家两位太太也有准备,见面礼自然是少不了的。礼毕季大太太就笑着拉起思宸的手道:“都说青阳水乡里的姑娘漂亮,现在看到五姑娘,才知道我真是井底之蛙,天底下竟然真有如此标致的人儿,我算是见识到了。”

季三太太也在旁边凑趣,饶是思宸也被夸的低下头羞红脸,其实这种夸奖思宸也是第一次听到。在京城时见客,别人看到她就是两个字的印象:庶出。到了这里,就算身份改变不了,却是淡了许多。

三太太看在眼里也十分高兴,思宸确实很漂亮,在京城漂亮的容貌虽然遮不了她的出身,但这里是青阳,要是有相当不错的人家,嫁到这边来也不错。

青阳

厮见后众人坐下吃饭,虽然两家是姻亲,今日初见却没还没谈这些。只是说了些家常话,思宸只是微笑听着并不接话。季大太太还试探的问了问三太太韩家的态度,寡­妇­再嫁在常人眼里看着平常,像国公府这样的人家会怎么样就不好说了。

三太太不好直说陈太君反对,但也不能说陈太君大力支持,要是支持就不会只派自己这个庶出媳­妇­帮忙料理婚事细节,其他事情不闻不问。而且分家的事情,陈太君那样直接的说出来,想来也是无所谓让众人提前知道,只是含糊的说:“老太太的意思,先在任上成了亲,以后回了京城就分开单过。”

季大太太和季三太太脸上闪过一丝惊讶,季大太太随即笑了起来,道:“这样也好。”以自己小姑的条件,就是寡­妇­能再嫁,但一般也嫁不了多好,以韩四老爷的人品才貌家世,季家真是没得挑了,分家也好,分出去了就不用受婆婆的气,自己关起门来过日子更舒心。

三太太看季大太太这样说,心里也放心不少,对于将要进门的四太太来说,分家还真是好事。不然婆婆跟前不待见,寡­妇­再嫁又在妯娌里头抬不起头来,分家单过那日子不知道多舒心。

菜过五味,季大太太和季三太太也要告辞,她们会这时候过来其实是季老太太的意思,虽然说韩四老爷说的坚决这门亲事一定能成。但韩家还有老太太会不会同意还不好,突然间韩家三太太来了,说是来帮着办婚事的,但是不是来拆台的也不好说。

以季老太太的意思,要是韩家实在不同意,那亲事也就算了,勉勉强强嫁过去,因为婆婆被休掉的又不是没有。现在听三太太如此说,成亲之后分家分出去,季家二位太太也算是放心了。

三太太亲季大太太和季三太太送上轿,临行之即季大太太还拉着思宸的手道:“你也是周车劳顿,等过几日闲了,请你来家里跟家里姐妹们玩。”

三太太笑着点头,又客套几句,心里却是很高兴。出门行走认识更多的太太小姐这样对思宸才能更有利,季家的情况比三太太想象中的好,跟这样人家交好的人家想必也是靠谱的。

晚间思宸并没跟三太太睡,住了西厢房,三太太照例带着八姑娘睡下,四爷和四­奶­­奶­住了东厢房。一路上风景再好,但舟车劳顿这么久,思宸还是真累了。初晴做为丫头就更不用说了,主仆两个躺下就睡着了。

思宸再睁的时候天己经大亮,思宸当时就吓了一大跳,这不会是起晚了吧。身边的初晴还睡着,连忙推推她,初晴也吓了一大跳,两人匆忙从床上起来。外头小丫头听到动静,这才进了里屋。

三房主子来这么多,丫头肯定不能全带上,章妈妈早就各人又配了两上小丫头,本来就因为四老爷的婚事另外买了丫头,人手倒是够用。

进门的小丫头倒也伶俐,笑着道:“姑娘莫急,现在时间还早,三太太也没起来,姑娘慢些梳洗。”都是一路风尘过来的,多睡会也是常事,反正不比嫡母起的晚就好了。

思宸听说也放下心来,却是不敢怠慢,连忙收拾妥当过去。韩四­奶­­奶­己经在了,正侍侯着三太太梳洗。章妈妈也来,本想亲自过来服侍,三太太哪里敢让她服侍,只是让她过去照顾八姑娘。收拾妥当了,韩思廉过来一起吃了早饭,韩四老爷己经去了前头办公,一般要到下午才能回来。

本来以章妈妈的意思,让三太太休息两天再开始料理婚事不迟,这一路走过来也是辛苦。三太太也没急着接手,只让章妈妈说说青阳这边有名望的家族。虽然双方都是二婚,毕竟这样的身份,要是太简单了,陈太君得知了怕也不依。这些名门望族都是要请到的,交际应酬的时候还顺道推销一下思宸。

大半晌的时间就在章妈妈的讲解中度过了,思宸对于青阳的状态也更了解。青阳交通发达,又临川,水中生意发达,大珠又不打压商人,所以富贵商户在青阳随处可见。倒是这边的名门望族反有不如之势,联姻反倒多了起来,一个是要钱,一个是名,就比如那天来的季家三太太,就是盐商家的嫡长女嫁过来的。

季家虽然是青阳名门望族,但这一代再火起来是大老爷中了两榜进士之后的事,不然也不会让三子娶商户之女。不过就是季家再发迹之后,对这个三太太也是十分和善,按照章妈妈的说法,季家的老太太和大太太都是十分和善的。至于季家二房,季二老爷夫妻早亡,只留下一女由季大太太抚养,还未成年。

下午韩四老爷回来,同时拜贴也来了,国公府的三太太来了,就是国公府对于青阳太遥远。但知府大人的嫂子来了,还是帮着料理跟季家婚事的,韩四老爷同僚的太太们,当地员外乡绅的太太们肯定要来拜见。

每张拜贴三太太仔细看了,还让章妈妈过来一起看,要是所有的拜贴的人都要见,她累也累死了。只见必要的就好了,还有就是看看有没有合适思宸的人家。

接连几天都是府衙内都是摆酒唱戏,这太太那太太,三太太都有点晕头了,饶是思宸记­性­好,想把这些关系全部记住也花了一番功夫。虽然没说破,但思宸和韩四­奶­­奶­都清楚有给思宸挑人家的意思,只是挑来挑去,三太太都没能看上眼的。

思宸这样的出身在京城是不行,但现在下嫁了,男方至少得是嫡出。家世啥的也不用十分讲究,但得论一下前程,也不是说非得举子之类的,但至少也是学子,将来有可能中举的那种。嫡出会读书,这两个条件三太太不觉得要求太高,也可能是初来乍到,看来看去也没多中意的。

思宸也跟着三太太在青阳的太太团里混了个脸熟,每次应酬那些太太们对着思宸总是一通夸,如何漂亮,行为举止如何有大家风范。这倒不是假话,国公府的规矩那真是没得挑了。而且随着的年龄的增长,思宸不再是孩提时模样,确实越来越漂亮。每日起床对镜梳妆的时候,思宸也忍不住叹气,既使有漂亮的容貌也未必能给她带一门合自己心意的好亲事,要是能那该多好。

最初一波的交际应酬完了,三太太也开始着手­操­办四老爷的亲事,韩四­奶­­奶­和思宸也帮衬着,十一月初就要成婚,现在开始­操­办还真不能说早。幸好房子己经翻修过了,家俱也买了些,只是外任为官,又是府衙,弄得再好以后搬走更不好拉。

两家都准备婚事,三太太主要跟季家大太太打交道,季老太太早把家务交给大媳­妇­,自己只是受儿媳­妇­,孙媳­妇­的孝敬当个老封君。

夏天过去天气转凉,来的时候思宸虽带了秋装,但并未带多,因为她这个年龄还可能再长个,很有可能去年的衣服今年就不能穿了。几件带来的秋装思宸试了试,果然显得有点小了,初晴还在旁边笑着道:“姑娘又长个了。”

思宸只是笑笑,她现在个头是不低了,看着比三太太还要高些。其实让思宸说,这个身高刚刚好,希望明年不再长了。

去年的衣服不能穿,思宸就想着要回三太太一声,裁缝做衣服需要时间,不能等到要穿了再做,那样就来不及。结果不等思宸说,章妈妈己经带着裁缝来量尺寸,不止三太太,思宸,韩四­奶­­奶­这些主子们的,就连带过来的丫头的衣服也一并全部重新做。

衣服之外,思宸和韩四­奶­­奶­还得一套头面首饰,三太太推托一下也没拒绝。知府虽然是四品,看着好像只比五品高一级,但外放不比京官,灰­色­收入多,四老爷的实际收入不知道比三老爷多少倍。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换季做几身新衣而己,对于四老爷那真是连毛毛雨都算不上了。

新来的秋装才送来,还不等换上,季大太太的贴子就来了,请了三太太一家去季府玩了大半日。季姑娘要待嫁,来的又是末来婆家的人,自然不能出来见客。季家的媳­妇­姑娘相伴,玩的倒也高兴。尤其是季家的花园让思宸惊叹一番,倒不是说季家的花园比国公府还要强大,只是风格不同,水乡的园林另有一番风味。

而且来青阳这么久,也见过不少大家小姐,说实话青阳规矩真没那么大,也可能是因为望族与富商结交的多。青阳未出阁的女子在家人允许,有人陪同的情况下游湖上街都是可以的。思宸甚至于开始想着,要是能嫁到这边来,未尝不是好事。远离京城,在乡间逍遥自在未尝不是件好事。

临走之时,季大太太还特意相邀思宸过去游湖,季家自己有画舫,现在虽然己入秋,但天气还不冷,秋天江上又是一番风景。那天季家几个孙媳­妇­,还有几个姑娘都要一起去,所以也就邀上思宸一起,就当姑娘们同乐会了。

思宸不敢答应,三太太却是笑着道:“既然大太太相邀,你就去吧,老是在家里闷着也怪烦的。”

“是。”思宸这才应了一声。

1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