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峥沉迷解题的时候。
他并不知道,江青华已经疯狂抓头很久了。
太阳?核聚变?核反应方程?
江青华,乱了。
越乱,就越会被恐怖的题面迷惑。
越乱,就越难发现简单纯粹的解题思路。
不知乱了多久之后,江青华瞄向了第二题。
这是一道小球撞杆儿,算动能和速度的经典题目。
这个好,有套路。
动能、动量守恒的公式套上去就对了。
然而,他错了。
他并不知道,物理竞赛中。
越是看似恐怖的题,它其实越简单。
越是什么小球和杆儿之类的弱智玩意儿,反而越难。
比如人造卫星轨道,太阳核反应之类的东西,虽然题面很壮阔,但也只是考验的是你的应用代入能力罢了,只要把物理环境和简单的知识串在一起,总能轻松地给出答案。
反而小球和杆这些鬼东西,对你的考核精细到恐怖的程度——
球撞到杆的哪里?
杆会产生怎样的扭转?
扭转到极限后,又会怎样摇晃回来?
最终会停留在什么状态?
对了,这个杆儿的两端,还各绑了一个小球儿。
这种复杂的状况,祭出微积分一步步分析,基本已成定局。
江青华在这个过程中,无疑越陷越深。
他开始深深地怀疑起自己。
为什么学了这么久,反而连小球细杆这种弱智题都搞不懂了?
苦痛之中,江青华的肚子也不争气地咕噜起来,有些扛不住了。
其实,这道题着实也难了李峥很久,远比太阳核聚变要久。
只因计算步骤,实在是太复杂了,比数学考试还要难很多。
至于林逾静……
她用了一种角速度和角动量的奇特的方法完成了解题,完全绕开了过程分析和求导计算,早已开始做第三题了。
这三种境遇,也完全体现了三个人的风格。
李峥:a→b→c→c……→林逾静:a→(奇怪的思路)→江青华:a→?→b→
办公室内的战争打的火热,办公室外却很悠闲。
陶菲菲打水回来的路上,正好碰到了接受采访归来的俞鸿。
虽然平日没有太多的交集,但面对竞赛,面对对于如何培养李峥和林逾静,俞鸿破天荒地热情起来,拉着陶菲菲就不让走了。
“小陶,你可千万别小看李峥。”
“这个人的进步速度非常恐怖。”
“而且他是全方面,没有知识死角的进步。”
“最后赢了李峥几分的那个史洋,可是从小就泡在化学实验室,多少年一遇的化学天才。”
“结果李峥的理论分不还是比他高?要不是实验机会有限,结果还不好说呢。”
“你就听我的,直接给李峥树一个最高的目标,往前冲就对了。”
陶菲菲听得连连点头,但也有些不以为然。
在她眼里,化学竞赛与物理竞赛的差距,大概相当于亚运会和奥运会的差距。
差距的核心在于,化学有大量硬吃的知识点,而物理更拼天赋。
这就导致那些真正的妖人,根本没精力也没兴趣投入化学竞赛,只有物理竞赛才能提供给他们施展才能的舞台。
李峥化竞得到如此恐怖的成绩,其核心原因还是他本人恐怖的学习强度。
论起思维天赋,他当然也不赖。
只是,他将要面对的,可是一大群林逾静级别的妖孽啊。
当然,陶菲菲也不好直面跟俞鸿杠,最多只敢阴阳怪气。
“那俞老师,我请教一下啊。”陶菲菲搓着水壶,不紧不慢问道,“您看啊,化竞初赛,李峥和林逾静一个第二,一个第七,大概差了5分对吧?”
“是,我也没想到李峥更高。”俞鸿连连点头,“你要知道,当时史洋又比李峥高了五分,之后不过一个月的功夫,李峥的国决成绩完成了全面反超。”
“是是是……但我想问一下……”陶菲菲抿嘴道,“就以化竞初赛为时间节点,假如李峥投入学习化竞的精力是100,那林逾静大概是多少俞鸿眉色一紧,想了很久后,才抬起手,比划了一个陶菲菲问道
两个人陷入了漫长的沉默。
“其实这个2,我已经说的比较保守了……感觉她打篮球都更用心一些。”俞鸿摇头叹道,“没办法,我这辈子没见过林逾静这种程度的。”
“您这么一说,我反而对林逾静的期待更高了……”陶菲菲倒抽了口凉气,说道,“您要知道,面对物理竞赛,林逾静的投入……是100。”
“妈呀……”俞鸿惊得张大了嘴,“那你……还教得了吗?”
“哎!”陶菲菲痛苦地拍了下大腿,“太难了,她偶尔有问题……我根本都听不懂在问什么……我都怀疑我这个研究生是假的……”
“还好她没问过我化学题。”俞鸿劫后余生,冲办公室努了努嘴,“现在他们干啥呢?”
“做复赛题,相当于你们化竞的初赛吧。”陶菲菲小声道,“俩人较上劲了呢。”
“正常,化学也偶尔较劲。”俞鸿不觉变得期待起来,“是真题么?你知道分数线么?”
“真题,我都知道。”陶菲菲摇头道,“不过我大概能猜到结果。”
“呵呵。”俞鸿眼睛一眯,轻轻拍了拍陶菲菲,“你还是太年轻了
“结果出来了再找我聊聊吧。”
“来不及的俞老师,这套题得做到晚上7点多……”
“没事,我等你。”俞鸿也便掏出手机,吞了口口水,“好久没吃烤肉了陶菲菲意识到,俞鸿又要在学校吃什么可怕的东西了。
俞鸿此时,已经摆弄着手机远去了:“那我订个6人份了啊,好歹有俩大小伙子呢。”
“您……破费了
陶菲菲进了办公室,见三人都在努力解题,本意是不想偷窥的。
但还是忍不住。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她对自己的判断力是十分自信的。
这种自信不是天然拥有的,而是在一次次预测与结果的比对中磨练出来的。
李峥35,江青华14,林逾静75。
这便是她预测的,三个人最佳发挥的水准。
现在已经开始二十多分钟了,大概能看出一些端倪。
陶菲菲就此悄ⅿⅿ地溜达到林逾静身后。
少见地,林逾静没有发现她的偷窥,依然在低头认真验算。
陶菲菲粗扫着答题纸,眼见前三道题颇具美感的答案,只稳稳点头。
不愧是林逾静,大概第五道题才会感觉到难度吧。
接着,陶菲菲又溜达到了江青华身后。
看着他白茫茫的答题纸,和凌乱稀疏草稿纸。
陶菲菲笑而不语。
搞复赛题,果然还是太勉强了啊。
最后看李峥。
只一眼,陶菲菲便慌了起来。
草稿纸已经快写满了……
就连答题纸也写了不少。
但只是前两道题都给出了完整答案,后面的题目都只有一些琐碎的步骤,距离答案还很远。
这是什么套路,脏分题魔吗?
所谓脏分,就是明明不会做,但可以写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哪个点撞上了,便能捞个一两分。
陶菲菲不禁抬了抬眼镜,仔细看去。
她发现李峥并非是硬写知识点,答题纸上给出的步骤八成都是没问题的。
只是,他空有思路,却不知如何推算下去。
即便如此,陶菲菲也甚是满意。
李峥比她想像的要灵动许多,思路很开阔,现在只是差在技巧,培训一下,省一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怀着这样舒适的心情,陶菲菲重又坐到电脑前,筹划起今天要留什么作业。
轻松写意的她并不知道,李峥已经陷入了绝境。
乍看之下,李峥似乎扫题扫得很快,20分钟就搞了这么多出来。
实际上,李峥已经开了足足1分钟的加速了,相当于狂做了两个小时的题。
答题纸上这些琐碎的步骤,几乎是他能答出来的一切了。
李峥也早已自估了分数,这个卷面,最多最多,也就30多分。
面对这个结果,李峥唯有低头苦叹。
不愧是陶老师,这个估算,真的是准啊……
他本是可以继续开加速的。
但那没有任何意义。
就是做不出来。
原因无它,全在数学。
实际上,卷面上70%的题,李峥都有解题思路。
但真做起来,很快就被数学计算卡住咽喉了。
有人说,论思维量,数学竞赛是物理的6倍。
论计算量,物理是数学的6倍。
现在看来,那个逼说的很可能是对的。
此时,李峥方才理解了剑宗与气宗的争端。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