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洛收起心中无限的伤感与疲惫,摆摆扇子:“你先带小姐回去,我还有事。”
“总舵主……”抱着陈知画的人看着那年轻却孤独佝偻的背影,实在说不出那句——总舵主,我们收手吧!
家国大义,民族复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但是,就算是觉得靴子里灌了铅般沉重,陈家洛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走过去——履亲王的府邸。
进了朝堂,还是知道了一些事情,譬如,主管礼部的履亲王永珹也是循亲王的人,实为皇子,位高权重,而且性格温柔和善,现在只能指望他,救一救那些可怜的商人了!
胤祐对陈家洛的到来并不惊讶,而且给了他在荣郡王府都没有的待遇——亲自迎进门,请坐下,并让下人上茶。
清甜中带着一丝微微的优雅的温温的茶水让陈家洛苦涩的心慢慢平静了下来,他迟疑半晌,还是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你是说,荣郡王手里掌握了一份有关出旗商业府的,对循亲王很不利的证据?”胤祐的声音很温和,带着点蛊惑人心的感情,虽然比起自家八弟是差远了,但是对付一个陈家洛,足够。
陈家洛捧着茶碗,颓然地点头——他知道他这么做,自己的大计可能就泡汤了,但是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商会被毁,更多的同胞死在鞑子的屠刀下……
胤祐不想提醒他,此事漏洞实在太多,就独独一个翰林院庶吉士掺和商业府的理由,恐怕眼前之人就没想清楚。
不过自己的目标也不是他,所以胤祐并不打算逼进,而是淡淡地岔到另外一个故事上去了:“据说,陈大人少年一直在外‘游学’,去过不少名山大川,应该也听说过许多奇闻异事吧?”
陈家洛现在已经被黄连填满了心,根本没有心情扯什么民间传说,只是无力地点了点头。
胤祐暗暗叹气,其实陈家洛那个“荒唐”计划,怎么说呢?自家那侄子确实不着调,永琪那侄孙子就不说了,要是陈家洛有点王莽或曹操的魄力,说不定还真能成,可惜他是个好人,还是个大侠:“陈大人,本王倒是听说过一个奇妙的故事,不知道陈大人有没有兴趣听一听?”
不等陈家洛反应,胤祐便悠然开口:“从前,有一个古国,它的君主很残暴,只知道捞钱,可以听任自己的百姓因旱灾饿死了几百万。幸运的是,民间出了一位英雄,他带领着一穷二白的百姓们奋勇反抗,他们很穷,只有小米加……镰刀锄头,可是他们很勇敢,他们坚持跟君主的精锐部队抗争。”
陈家洛倒是难得提起了一点兴趣,他感觉这跟他经历有点儿像:“……后来呢,那位英雄成功了吗?”
“别急啊,听我说。那位英雄很穷,他只能在百姓的支持下打仗。”胤祐淡笑着抿了一口茶,继续说,“有一次,他在一个县又遇到了君主的精锐部队,英雄精于兵法,他算了自己要打三天的仗,于是跟当地的百姓说,要供应他的军队三天的军粮。”
“一个县,三天的军粮?”陈家洛惊了,在回疆那边,他也是打过仗的人,一支军队三天的军粮……那是个什么数目?
“是啊,当地的县委……哦,县令报告这位英雄,全县的粮食,加在一起只够他的军队吃一天的;第二天,他去把稻田里所有没有成熟的稻子割下来,把百姓家的留着来年种田的种子收集起来,又可以吃一天;第三天,他令人宰掉全县所有不管家养还是野生的动物,育种的,没长大的小猪也宰掉,这样,就保证了三天的军粮。”
“连幼苗和种子都……”陈家洛的脸已经是惨白的了,双手不断颤抖,“那百姓怎么办?”
“陈大人不是该关心英雄打赢了没有吗?”胤祐似笑非笑地看他。
陈家洛才反应过来自己有点反应过度了,立即抹汗:“下官逾矩了……请问王爷,这仗,结果到底怎么样?”
胤祐不吝于表现出自己对那位英雄的敬佩:“打赢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领兵者的智慧气度,不输赤壁之战中的公瑾,总之是很漂亮的一场仗。”
“……那百姓呢?”陈家洛的牙齿还在打战。
“那个县,在后来的几年里,不说农田,连树木都不生了……因为树皮,被人吃光了。”胤祐没有直接回答,但是毕竟是中了探花之人,哪里能不懂?
“后来,那位英雄打败了暴君,建立了新的国家,百姓很幸福。但是那个县,直到新的国家建立十年后,都没有恢复生气。”
陈家洛默默闭上了眼睛,但是胤祐的话还是传入了他的脑海:“不过,英雄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的,百姓都称颂那位英雄,继续打仗的时候,甚至许多民众都把自家舍不得吃的存粮主动拿出来,用小车推着送到战场上,英雄跟暴君决定胜负的一场仗——英雄的军队把暴君的军队困在城中数月,暴君的军队粮草尽绝,是饿的打不动了,才投降的。后来,这场战争,被称为‘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
作者有话要说:因为想把陈家洛摘出来,只能让七七出手了,毕竟这个是最善良的……
故事都是真实的,那个县叫葭县,不过打仗的是彭老总,“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的决定则是太祖下的。这里就综合了一下。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