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我们这一代读书人 > 第24章 第三辑 我眼中的学者(7)

第24章 第三辑 我眼中的学者(7)

我已经年逾九旬。我在任何方面都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包括年龄在内,能活到这样高的年龄,极出我意料和计划。世人都认为长寿是福,我也不敢否认。但是,看到比自己年轻的老友一个个先我离去。他们成了被哀悼者,我却成了哀悼者。被哀悼者对哀悼这种事情大概是不知不觉的。我这哀悼者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七情六欲,件件不缺。而我又偏偏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我内心的悲哀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鲁迅笔下那一个小女孩看到的开满了野百合花的地方,是人人都必须到的,问题只在先后。按中国序齿的办法,我在北大教授中虽然还没有达到前三甲的水平,但早已排到了前列。到那个地方去,我是持有优待证的。那个地方早已洒扫庭除,等待我的光临了。我已下定决心,绝不抢先使用优待证。但是这种事情能由我自己来决定吗?我想什么都是没有用的,我索­性­不再去想它,停笔凝望窗外,不久前还是绿盖擎天的荷塘,现在已经是一片惨黄。我想套用英国诗人雪莱的两句诗:“如果秋天到了,冬天还会远吗?”闭目凝思,若有所悟。

2001年10月26日

平凡而伟大的学者于道泉

本文原题为《〈平凡而伟大的学者——于道泉〉序》,现标题系编者所加。

老友于道泉先生离开我们已经颇有些年头了。然而,他的音容笑貌至今还不时在我耳边、眼前飘动。可见他留给我的印象之深刻了。

古今中外的学术史、艺术史等里面都提供了一些例证,证明大凡有天才的人,其言论行动,在平常人眼中都难免有点怪。怪者,和平常人不同也。中国的米颠拜石宋代大书画家米芾,字元章,是闻名古今的第一石痴。他举止癫狂,人称“米颠”。他玩石如醉如痴,最有名的就是“米芾拜石”的故事。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米芾初入州廨,见奇石便“呼为兄弟”,见之三拜九叩。因其字元章,所以“米颠拜石”也称“元章拜石”。不是传为千古佳话了吗?

于道泉先生是一个有天才的人,他的行动也常常被人认为是“怪”。这一点,连他自己都有所感知。记得有一次他亲口对我说:“我的脑筋大概是有点问题。”关于这方面的传闻,那就更多了。据说,他为了学习西藏文和蒙古文­干­脆搬进了雍和宫,同蒙古喇嘛住在一起,因此得了一个绰号“于喇嘛”。他在巴黎时,听说西红柿极有营养,于是天天只吃西红柿,一天吃五六斤之多,结果泻了肚。在伦敦时,适逢陈寅恪先生在那里治疗眼疾。为了给寅恪先生解闷,他天天到医院里去给陈先生读书、读报。读的书中就有马克思的《资本论》。但是同时他在研究“鬼学”,他相信有鬼。离开北大到民族学院以后,他曾研究过无土种植,后来又研究号码代音字问题。总之,这些行动都被认为是“怪”的。

为什么这样的“怪”会同天才联系在一起呢?一个有天才的人,认准了一个问题,于是心无旁骛,­精­神专注,此时此刻,世界万有不存在了,芸芸众生不存在了,是非得失不存在了,飞黄腾达不存在了,在茫茫的宇宙中,只有他眼前的这一个问题,这一件事物。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焉能不发古人未发之覆,焉能不向绝对真理走近一步呢?

但是,在平凡的人类眼中,这就叫做“怪”,于道泉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怪人。

对于于道泉先生,还必须进一步更深入更彻底地挖掘一下。我们平常赞美一个人,说他“淡泊名利”,这已经是很高的赞誉了。然而,放在于道泉先生身上,这是远远不够的。他早已超越了“淡泊名利”的境界,依我看,他是根本不知道,或者没有意识到,世界上还有“名利”二字。他的这种超越,同尘世间庸俗之辈的蝇营狗苟的争名夺利的行径比较起来,有如天渊。于道泉先生是我们的楷模。

因为于道泉先生留下的学术著作不多,他那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学养,今天很多青年学人都不知道了。这是极可惋惜的事。现在王尧教授编集成了这样一本书,发潜德之幽光,垂厚爱于未来,使于道泉先生这样一颗在中国学术界天空里的流星又发出了璀璨明亮的光辉。我们都要感谢王尧教授。

2000年12月13日

..。,x\t,,堂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