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夷文化时期
“东夷文化”又称“海岱文化”,是距今8300—3900年前产生于齐鲁大地的文化,有人称其为齐鲁文明的前奏或前期文明。这一时期的文化之所以被称为“东夷文化”,是因为古代文献将史前齐鲁居民称为“夷”或“东夷”。
东夷文化的发展可分为5个时期,即距今8300年的后李文化时期、距今约7300年的北辛文化时期、距今约6500年的大汶口文化时期、距今约45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和距今约3900年的岳石文化时期。
一、后李文化时期
“后李文化”发现于1992年,主要分布在泰沂山系北侧的山前地带。当时,山东省文物部门在临淄齐陵镇的后李家村进行考古发掘,于古车马遗址中发现了许多古代的陶器碎片。经文物专家鉴定,这些碎片距今约8200—8500年,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之一。由于是在临淄后李家村发现的,所以叫做“后李文化”,那段时间也被人们称作“后李文化时期”。
后李文化遗迹主要包括房址、壕沟、灰坑等。房址均为半地|茓式,平面多圆角方型或长方形,面积一般30—50平方米,大者50余平方米。居住面有的经过烧烤,有灶址和一些陶、石器等生活用具。陶器以红褐陶为主,红、灰褐、黑褐、青灰褐陶次之。制作工艺为泥条盘筑,器表多素面,器形以圆底器为主,仅有少量平底器和圈足器。器类主要有釜、罐、壶、盂、盆、钵、碗、形器、杯、盘、器盖和支脚等。
由此可见,“后李文化时期”的生产力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和规模,能够制出造型古朴、质地松软的陶瓷器皿,并对颜色有了很好的认识和使用。
二、北辛文化时期
北辛文化是在1978—1979年间的考古中被发现的,因发现于滕州官桥镇北辛村附近而得名,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是原始社会开始趋向繁荣的重要阶段。
据考古发现:当时的北辛地区是一个氏族部落的聚居地,部落中的人们已经能够手工制作鼎、罐、釜、钵、碗、盆、壶、支座等多种类型的陶器,还会在器物上刻画窄堆纹、北辛文化考古发掘现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