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长城是随不同的地形、山势和地貌而修筑的,主要由关、烽火台、团城和墙等部分组成。“关”全部建在山口要道上;“烽火台”建在大关的山顶,以便于传递敌情;“团城”建在关两侧高山上,以巨石为墙,既便于屯兵,又利于观察敌情;“城墙”一般建在山脉南侧的斜坡上,地势南低北高,城墙的底厚约3米,“关”处厚4~8米。由于南半部分为外墙,平均高度在4米左右,关口处墙最高8米,敌人向上进攻时难度非常大。北半部分作为站墙,厚约1米,高约1米,便于瞭望、巡逻、隐蔽与作战,非常适合守护,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防御功能。城墙的阴面建有横向的小石墙,墙内垒着泄水沟,既能拦沙又能泻水,以防止城墙被雨水冲坏。
城墙的用料多为就地取材,砂石山用砂石,青石山用青石,特殊地带以悬崖代墙,部分城墙用沙土夯筑而成。城墙的堆砌方法也因料而异,土墙用夯筑法,石墙、关楼与城堡用支垫干垒法,关门洞采用发暄技术。其中以干垒法和发暄技术最值得称道,使用此种方法修筑的城墙不怕雨雪冲刷,也不怕风吹日晒。
巍峨壮观的齐长城恰如一条巨龙穿越在崇山峻岭之间、阡陌沟壑之上,与瀚浩壮阔的大海相衬托,气势磅礴、雄伟异常,有“少海连墙”之美誉。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