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的山东称鲁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地区。当时虽然内乱不止,但分裂局面基本结束,百姓暂得安宁,加上统治者重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商品贸易逐步兴旺,文化得到不断提升,涌现出一大批文化名人。
一、令“洛阳为之纸贵”的文学家:左思
左思(生卒年不详),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人,中国西晋文学家。他出身寒微,其貌不扬,少年时曾学胡书及鼓琴,但均没有成功。后来在父亲言辞的激励下发愤勤学,最终成为才华出众、擅长阴阳之术的一代文豪。
晋武帝时,由于左思的妹妹被选入宫中,全家迁居洛阳,左思被任命为秘书郎。晋惠帝时,因依附权贵贾谧,左思成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贾谧因犯下大罪而被处死,学识渊博的左思遂退居还乡,因貌丑口讷、不喜欢交际,所以专心著述。后来,齐王司马冏曾召其为记室督,但他拒不就任。 太安二年(303年),左思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左思堪称太康年间成就最高的作家,《三都赋》与《咏史》是其代表作,而今仅存赋两篇、诗14首。
据《晋书·左思传》记载:左思为创作《三都赋》曾构思十年,赋成之后,由于皇甫谧(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皇甫湾人,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医学家)等人的揄扬,轰动一时,以至于“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咏史》诗八首,大都错综史实、融会古今,名为咏史,实为咏怀,主旨是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比如:“ 弱冠弄柔翰”,就是借史事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表现自己“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的宏伟抱负与“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的高尚情操;“郁郁涧底松”,则以涧底松与山上苗形象地揭示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鞭挞了腐朽的门阀制度。《咏史》明显继承了建安风骨,情调高亢、辞藻华丽,洋溢着一股英豪之气,钟嵘在《诗品》中称其为“左思风力”。
二、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出生于公元303年,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擅长书法,有“书圣”的美称,因曾担任过“右军将军”的官职又被人们称为王右军。 txt小说上传分享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