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去世后,戚继光受到排挤,于1583年被调到倭患早已荡平的广东任镇守。戚继光郁郁不得志,3年后告老还乡,于1588年在山东蓬莱老家逝世。
戚继光不但是屡立奇功的将才,还是有名的军事理论家,《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两部军事理论著作均在中国古代十大兵书之列。
三、心胸坦荡的文学家:于慎行
于慎行(1545—1607年),字可远,号谷山,明代文学家、诗人,兖州平阴县东阿镇(今山东省济南市东阿县杨柳乡)前屯村人。
于慎行天资聪颖,自幼刻苦学习。传说有一天,年少的于慎行看见邻居在造新房,有位老先生出了一幅上联:“磨砖砌地”,让于慎行来对。于慎行应声对出下联“练石补天”。张岱评其对句“出口即有宰辅气象”。
嘉靖四十年(1561年),年仅16岁的于慎行考中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考中进士,进翰林院为庶吉士,不久担任翰林院编修。万历初年,博学多才的于慎行参编《穆宗实录》,并破例以史官充任日讲官。
于慎行为人忠厚老成、心胸坦荡,万历五年(1577年)因与内阁首辅张居正失和,称有疾病回乡。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过世,于慎行重新被起用,官复原职。此时张居正遭政敌攻击,于慎行以非常恳挚的语言给有关的官员写信道:“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实堪可怜,望予关照。”此举得到时人的称赞。
万历十七年,于慎行升任礼部尚书。当时,朝中产生了“国本之争”(封建时代把立太子看作“国本”),大臣们认为应按“无嫡立长”原则立常洛(万历帝的皇后无子,常洛是王妃于1582年所生)。但万历皇帝喜爱郑妃,想立常洵(是郑妃于1586年所生)为太子,双方争得不可开交。
万历十八年(1590年),于慎行连续上疏,请皇上早立太子,遭到了万历皇帝的严厉训斥。但第二天他又上疏恳请,并说这是礼部尚书应该提的事。万历皇帝大怒,说他“要君疑上,淆乱国本”。于是于慎行引罪乞休,万历十九年在得到神宗皇帝批准后归隐故乡。
在家期间(共16年),于慎行重修《东阿县志》,主编《兖州府志》,并探讨当世得失之故,旁搜博采,属词此事,创作了《谷城山馆文集》42卷、《谷城山馆诗集》20卷,《读史漫录》14卷、《谷山笔尘》18卷。
万历三十五年,朝廷推举内阁大臣,于慎行名列7人之首。神宗命他官复原职,并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此时的于慎行已经年老体弱、重病缠身,经再三推辞不允后才勉强来到京城晋谒,但没几天就病逝了,时年63岁。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