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齐鲁文化 > 第八章 齐鲁名山古寺(16)

第八章 齐鲁名山古寺(16)

现在的湛山寺占地约2万平方米,寺前有个石砌的放生池,夏季莲花盛开、柳叶低垂,是善男信女放生积德的地方。池子的东侧是药师塔,塔高为七级,内部有五层,灰砖灰瓦、庄严古朴。山门两侧各有一只石狮子,传说其为北魏遗物,原本在古城青州,后来碾转移至湛山寺门前。山门的门楣上有“湛山寺”3个大字,两边的墙上刻有“佛臼增辉”、“转*轮”8个大字。门内的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西方三圣殿和藏经楼,此外还有海印堂、功德堂、方丈室等建筑。

天王殿为单檐歇山顶式建筑,供奉着弥勒菩萨,左右还有四大天王的造像。天王殿的后面是大雄宝殿,也是佛刹的中心建筑,高高矗立在花岗岩台基上,殿内供奉着释迎牟尼像,左右分别为文殊、普贤菩萨的塑像。

穿过花园般的天井,便来到了三圣殿,门楣上是赵朴初先生(公元1907—2000年,安徽省太湖人,中国*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题写的“海印遗风”匾额,是为纪念明代憨山大师所题。殿内供奉着阿弥陀佛,左右分别是观世音和大势至二菩萨。

藏经楼建在寺院的最北端,内藏《龙藏》、《续藏》、《大正藏》、《百纳藏》等佛经6000余卷,其中有宋代的金银书《妙法莲华经》。赵朴初先生曾称赞此经:“天雨曼陀罗,到眼光烂漫。端严杂流丽,书法殊­精­湛。明人补缺处,笔态隔霄汉,谛视亦可珍,­精­诚有一贯,斯宝世所稀,不独一市冠。”

1989年,湛山寺建立了“青岛湛山寺安养院”,内设安养堂、延寿堂等部门。安养堂是老年僧尼修行辩道、安度晚年的处所;延寿堂是接待国内外佛教界和有关人士来此供养的处所。当年的5月10日举行隆重的开光典礼,来自济南、沈阳、台湾、美国等地的佛教界人士参加了这一盛典。

五、枣庄甘泉寺

甘泉寺古称伽蓝神庙又称龙窝寺,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卓山北侧,因寺中有甘泉而得名。该寺建于元仁宗延佑六年,明朝万历年间曾进行过较大规模的重修。后来曾多次毁于战火,到1949年前后寺院基本倾圯殆尽,仅存残坦颓壁。

1992年,枣庄市对甘泉寺进行大规模重修,新寺占地约10亩,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窑神殿、东西配殿等建筑,此外还有连接长廊、放生池、甘泉、千年银杏树、石碑等物。

重建后的大雄宝殿、东西厢房等建筑均雕梁画栋,四周院墙蜿蜒曲折、古朴幽雅。大雄宝殿内供奉着如来佛祖,东西两侧为十八罗汉的神像,神态各异、惟妙惟肖。西北角处是一棵千年树龄的银杏古树,树下是一块立于明朝万历十五年(1588年)的《重修龙窝寺碑记》石碑。此碑高约4米,由一块巨石雕刻而成。碑文是明朝光禄寺卿贾梦龙所撰,其弟贾梦鲤所书。石碑的背面记载着甘泉寺曾经的辉煌:良田千顷,僧人逾百,重修时的捐资者有数千人,不远处有甘泉潺潺注入放生池。

在重建甘泉寺的过程中,人们发掘整理了元、明、清等朝代有关重修甘泉寺的石碑12块,于是在重建后的大雄宝殿右侧建起了碑林。其中一块雕龙石碑为清嘉庆六年(公元1802年)所立,记载了枣庄被称为煤城的历史。碑文中写道:“吾邑人有煤窑开自前朝万历年间,迄今(即嘉庆年间)掘取殆遍”、“邑之人王琛与山人太谷智太洋合伙采煤而得之”。

1996年,甘泉寺被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为枣庄地区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山东省佛教协会指派千佛山高僧、88岁高龄的寂昌法师常住甘泉寺任住持,甘泉寺从此香火日渐旺盛。

六、莒南卧佛寺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