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齐鲁文化 > 第九章 巍巍泰山(26)

第九章 巍巍泰山(26)

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汉武帝大赦天下,司马迁出狱,并以宦官的身份担任中书令,继续自己的“工作”——著书立说。大约三年后,那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绝笔巨著《史记》基本创作完成,此后又进行了相应的修改。约公元前87年,司马迁去世。

司马迁与泰山的关系,还得从《史记·封禅书》说起。在《封禅书》中,司马迁根据“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的亲身见闻,结合自己对封禅文献的研究,不但对封禅的起源进行了探索,还把历代帝王的泰山封禅活动进行整理,并给予生动翔实的记载。这种富有政治­色­彩和文化­色­彩的祭祀活动引起了后代帝王的重视,他们将其作为隆重的国家大典加以延续。

《封禅书》中写道:凡接受天帝之命而成为人间帝王者,都愿意举行泰山封禅仪式。自古以来,只有在无任何祥瑞征兆情况下去封禅的,而没有亲眼目睹了祥瑞征兆却不去泰山封禅的。有的人虽然身为帝王,但没有治理好天下的业绩,尽管想到泰山封禅,但他不配;有的帝王道德高尚,有治世之功,可以举行泰山封禅,但他因政事繁忙,没有时间去泰山封禅……由于上述众多原因,举行泰山封禅是非常罕见的。此外,司马迁将传说中的舜帝每年巡狩至泰山举行祭祀活动作为封禅的依据,追述了舜前后的封禅情形,并对汉武帝封禅泰山的经过进行了特别的叙述。

根据史书记载:司马迁20岁时来到向往已久的泰山领略峰峦之伟岸,考察封禅的遗迹。后来,先父的遗恨使司马迁对泰山的崇敬情感更加刻骨铭心。司马迁在朝为官时,武帝曾经多次前往泰山,他都在随从之列。《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我到齐国(今山东省北部),从泰山到琅琊(今山东省诸城县),北至大海边,方圆两千里内土地肥沃,老百姓­性­格开朗豁达……”

泰山在司马迁心目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这在他给好朋友任安的《报任安书》中就能看出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表明泰山在司马迁的心目中永远是庄严凝重的形象!

4薄拔冶咎┥饺恕保翰苤灿胩┥

曹植(公元192年—232年),字子建,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他才思敏捷、才华过人,10岁时就能诵读大量诗、文、辞赋,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喜爱,相继被封为鄄城王、东阿王、陈王。曹­操­多次想将他立为太子,但曹植才盛率真、行为放任,缺乏心计与权术,屡犯法禁,逐渐失宠。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承魏王位,不久称帝,因害怕曹植夺位,对其横加猜忌和*。曹植的生活由此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了时刻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千古流传的名句“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创作于这一时期。公元232年,曹植抑郁而死,年仅41岁。

作为三国时期“建安七子”的核心人物,曹植因长期生活在泰山周边地区,曾经多次登上泰山,并认为“我本泰山人”(《盘石篇》)。此外,他还创作了一大批有关泰山的诗文,如《飞龙篇》和《驱车篇》。

飞龙篇

清晨游泰山,云雾多缭绕。

忽遇二童子,脸­色­真美好。

身骑一*,手拿灵芝草。

我知是仙人,跪下问仙道。 txt小说上传分享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