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1945年正义的清算强击柏林 > 第28集团军

第28集团军

的3个步兵师的支援下,继续向北朝着滕珀尔霍夫推进。列柳申科的近卫坦克第4集团军则横扫了柏林城的西南边缘。自苏军开始进攻柏林以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首次联合起来共同作战。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第47集团军向西推进,随后又掉头返回,从东南方向攻入柏林。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近卫坦克第9军奉命沿着柏林的西北外围发起进攻,然后转向西南朝波茨坦进发,与科涅夫的部队会合。截至4月22日晚上7时,近卫坦克第9军和步兵第125军均已成功渡过哈弗尔河,在亨尼希斯多夫东部建起了一个桥头堡。

四面楚歌 双管齐下合围柏林(3)

在稍远的南面,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主力部队继续从尼斯河向西突进。在特罗伊恩布里岑附近,近卫机械化第5军发现了另外一个集中营,里面关押着大量的盟军战俘,仍然由纳粹党卫军看守。紧接着,苏军侦察部队便与敌人展开了激战。苏军指挥官扎尔钦斯基中尉在交火中受了致命伤,但就在临牺牲前还击毙了该集中营的德军指挥官。德军防御随即土崩瓦解。在被解救的战俘中,就有挪威陆军总司令奥托·鲁格少将。近卫机械化第5军奉命从特罗伊恩布里岑向朱特博格以及设在那里的德国空军基地发起进攻。在战斗中,苏军坦克推进异常迅猛,直接开进德国空军的一个阅兵场。当时,德军刚刚在这里组建了一个空军师,看到几乎是从天而降的苏军,大批人员和车辆纷纷作鸟兽散。结果,所有的武器和飞机(144架受损飞机、362台飞机发动机和3000枚炸弹)悉数落入近卫第9歼击师的囊中。

科涅夫最大的愿望就是攻入国会大厦,他麾下的雷巴尔科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以机械化第9军为先锋,从施普伦贝格一路奋战,渡过努特运河,向柏林外环公路杀去。当晚,他们攻入马林菲尔德和兰克维茨的南部郊区,抵达泰尔托运河,因遭到对岸德军的猛烈炮击而前进受阻。德军已经摧毁了运河上的桥梁,沿岸工厂结实的钢筋混凝土墙壁则构成了理想的防御堡垒,几乎坚不可摧。科涅夫命令雷巴尔科实施大规模炮火突击,集中大约3000门火炮、自行火炮和迫击炮对准一个地段开火,而后强渡运河。

同一天,近卫第3集团军占领了科特布斯,最终包围了德军第9集团军的“法兰克福—古本”集团的残余力量。自4月19日在明谢贝格的最后一道防线崩溃以来,巴斯的第9集团军被严重削弱,但他一直竭力保全北翼部队。这时,其北翼部队和法兰克福卫戍部队接到希特勒的命令,要坚决顶住苏军对菲尔斯滕瓦尔德的迅猛攻势,坚守阵地到最后一兵一卒。根据最高统帅部下达的4月24日之前包围德国第9集团军的命令,科涅夫在4月21日就将雷巴尔科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的侦察部队从北部调往柯尼希斯武斯特豪森,归入崔可夫的部队。

此时,苏军几乎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但由于包围圈拉得过大,苏军防御力量薄弱,德军很有可能从两条路线突围:向西朝着易北河方向逃窜,向西北渡过施普雷河逃窜。巴斯派出3个步兵师保护这些路线:部署在利岑的第156师、库尔马克和党卫军“尼德兰”装甲掷弹兵师的余部。此外,党卫军第32装甲掷弹兵师的部分兵力重新进行部署,保护施普雷河和奥得河—施普雷河运河沿线,从菲尔斯滕瓦尔德到穆杰尔塞的道路。

包围圈内的德军处境相当危急。数以万计从东部逃来的德国难民和包围圈内躲避战争的居民,与纳粹国防军一起挤在施普雷瓦尔德。食物还算充足,但平民和士兵混杂在一起,使得内部交通状况愈加恶化。燃料和弹药严重短缺。此外,这些德国人还遭到苏联空军第2、16和18集团军的24小时不间断的轰炸和攻击。

4月21日,被困德军的炮弹消耗殆尽。海因里希获悉消息后,立即建议巴斯将最高统帅部的命令扔到一边,放弃奥德河上的阵地,想方设法突围。第二天,他给克莱勃斯打电话强调指出,如果不允许第9集团军立即撤退,他们在当天结束时就有可能被苏军包围并分割为两部分。几小时后,克莱勃斯打来电话,只同意防守法兰克福的部队撤离阵地,加入到第9集团军现在的阵地上来。

法兰克福的德国守军用了3天多的时间,直到4月25日,才成功突出重围。此时,科涅夫派遣的第28集团军余部已经完成对包围圈的封闭。同时,近卫第5和13集团军在近卫坦克第4军的支援下,封锁了德军企图逃往易北河的道路。4月24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第3集团军在托伊皮茨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第28集团军连接起来。这样,苏军就完成了对德国第9集团军的包围。直到此时,巴斯才终于决定采纳海因里希的建议,准备于4月28日实施突围。

书包 网 想看书来

四面楚歌 双管齐下合围柏林(4)

此刻,雷巴尔科的部队距离崔可夫的近卫坦克第8集团军最多只有11公里,列柳申科的近卫坦克第4集团军距离第47集团军也只有32公里。苏军几乎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柏林很有可能被苏军这种钳形攻势分割成两部分。这样一来,雷巴尔科的部队就会占据最佳进攻阵位,向国会大厦发起最后的突击。凌晨1时左右,科涅夫接到最高统帅部下达的第11074号密令,通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他们的作战区域将分别从吕本到托伊皮茨、米滕瓦尔德和马林多夫,会合地点是柏林城内的安哈尔特车站。根据该命令,国会大厦这个被苏军视为战利品的目标正好落在了朱可夫的作战区域内,而科涅夫的作战区域距离国会大厦仅有137米。

科涅夫,这位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尽管非常恼火,但还是立即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十分明确,他的部队在攻克柏林的任务中仍将担当重要角­色­。事实上,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已经做好了夺取国会大厦的准备。渡过泰尔托运河后,他们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德军的战壕、机枪掩体和隐蔽的装甲车辆了。科涅夫计划借助大规模的炮火攻击渡过运河。就在一周前柏林战役刚打响时,科涅夫和朱可夫都曾利用火炮轰击德军。而科涅夫这次动用的火炮数量远远超过战役开始时的数量,在前沿阵地每1000米就部署了650门火炮,共计1420门火炮,计划于4月24日上午6时20分开始对德军阵地进行长达55分钟的炮击,希望藉此摧毁德军防线。科涅夫部署的火炮密度很大,轰炸的目标也非常多。除了某些建筑物和十字路口外,400门火炮同时向目标开火。炮击结束后,雷巴尔科的3个军接到命令强渡运河:右翼的机械化第9军向巴科前进,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近卫坦克第1方面军取得接触,协助他们渡过达默河。这时,来自各个坦克集团军的联络官之间已经取得了联系。雷巴尔科指示机械化第9军的第70和71旅向马林迪尔德推进,掩护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的进攻。

同时,列柳申科的近卫坦克第4集团军接到命令继续向波茨坦前进,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第47集团军合力包围柏林。临近4月24日结束时,苏军对柏林的包围圈仅剩下一个长24公里的缺口。近卫机械化第6军攻占了波茨坦以西30公里处的勃兰登堡,成功夺取了大约24公里长的战线,期间将德军“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扬”师拦腰斩断。

朱可夫也立即开始执行最高统帅部下达的新命令,指示第47集团军向施潘道全速推进,并从近卫机械化第9军中抽调1个师在波茨坦与近卫坦克第4集团军连接起来。此外,他还命令崔可夫和卡图科夫的部队强渡施普雷河,最迟在4月24日突入滕珀尔霍夫、施泰格利茨和马林迪尔德地区。同时,波格丹诺夫的近卫第2集团军接到命令向柏林西部的夏洛滕堡发起攻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指挥官们接到命令,开始组建进行巷战的突击班,协同坦克一起进行24小时昼夜攻坚战。最后,为了加强突击第3、5集团军和近卫第8集团军等主力突击部队的战斗力,朱可夫将几个坦克军和旅部署到上述部队之中。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经过几场恶战后,最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库兹涅佐夫的突击第3集团军与机械化第1军、近卫坦克第12军一起,在坦克第9军的支援下,推进到柏林北部和东北部郊区的维泰努—利希滕贝格铁路,清除了街区内的大量德军。别尔扎林的突击第5集团军与坦克第11军一起抵达施普雷河,成功夺取远处一个并不十分坚固的桥头堡,准备全力以赴强渡施普雷河。崔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一路打到施普雷河和达默河,刚一抵达施普雷河东岸就发现了德军丢弃的大量驳船、摩托艇和其他水上交通工具,很快就将它们派上了用场。第聂伯河舰艇部队也成功地抵达上述两条河流,支援所有苏军部队过河。崔可夫的士兵和坦克很快摧毁了德军在该地区的抵抗,先是夺取了伍尔海德,随后又夺取了艾德勒绍夫。23日傍晚,他们占据有利位置,与雷巴尔科的部队会合,在阿尔特-格利埃克和伯讷斯多夫同德军展开激战。

四面楚歌 双管齐下合围柏林(5)

当天晚上,苏联首都莫斯科举行盛大的晚会,礼炮齐鸣,火树银花,庆祝柏林战役即将进入Gao潮阶段。苏军已从三面包围了柏林,只剩下三条通往西部的道路。此时,朱可夫的部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胜利,再用几天甚至几小时的时间就可以最终包围柏林。但与此同时,苏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很多连队仅剩下20~30人,团指挥官被迫将部队重组成2个营,而不是通常的3个营。德国东部的森林里,道路两边和花园内,从奥得河到柏林,到处是被匆匆掩埋的数以万计的红军将士尸体。其中也夹杂着大量德国军人和平民的尸体,有许多城镇甚至整个化为灰烬。

就在莫斯科市民庆祝己方军队的胜利时,科涅夫发现自己的后方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战斗。22日夜间,一支由2个步兵师和第4装甲集团军100辆坦克组成的德军从包岑附近向西北方向的苏军发起反突击。这股德军位于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左翼,德累斯顿东北大约40公里,格尔利茨以西大约25公里。他们的装甲部队向施普伦贝格推进,在苏军第52集团军和波兰第2集团军的接合部实施突击,楔入乌克兰第1方面军防区达20多公里。当时,波兰部队负责保护朱可夫的近卫第5集团军的左翼,德军向他们发起突然袭击,并炸毁了后勤补给和通讯线路,整个部队陷入混乱之中。两天以来,这股德军一路北上,几乎快要将苏军对德国第9集团军的包围圈撕裂。这种局面一旦出现,就会消除苏军对柏林南部的压力,德军就有可能在柏林城里继续据守一段时间,从而与美、英盟国进行谈判。

科涅夫意识到了德军对自己的威胁(他希望自己在攻克柏林的战役中充当主要角­色­),于是迅速作出反应,派遣乌克兰第1方面军参谋长I.E.彼得罗夫大将前往处理混乱局面。彼得罗夫在对前沿阵地进行视察后,命令V.I.科斯特列夫少将组织协调防御事务。科斯特列夫立即开始展开工作,同被德军切断的波兰第2集团军重新取得联系,并与第52集团军和近卫第5集团军一起对德军发起反击。截至4月24日晚,他终于出­色­地遏止住了德军的推进步伐。

如今,德军最高司令部把拯救柏林的最后希望寄托在了温克将军的第12集团军身上。他的部队正驻扎在柏林西南部,隔着易北河与美英盟军相望。4月23日凌晨1时刚过,陆军元帅凯特尔就来到温克在维森堡森林的指挥部,传达了总参谋部的命令,要求温克迅速回师救援柏林。凯特尔,这位德国最高统帅部参谋长以罕见的坦率态度,直言不讳地告诉温克,希特勒已经崩溃了,并且请求:“(向苏军)发起进攻,拯救元首是你的神圣职责!”他们商定第12集团军将经由瑙恩和施潘道开赴柏林。温克认为大约两天后可以发动进攻,遭到凯特尔的反对,“我们等不了两天了”。凯特尔离开后,温克和手下的指挥官们进行了商讨,决定在不放弃易北河阵地的前提下,尽可能向柏林靠近。这是因为,留守易北河阵地一方面可以阻止西方盟军前进的步伐,另一方面也为他们留下了一条撤退的后路。“把侧翼部队留守在易北河上,可以为我们保住一条西逃的后路,”温克说,“把部队开往柏林,只能是被苏军包围,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做法。我们将竭尽全力同第9集团军会合,把每一个有可能向西逃离的军人和平民救出柏林。”

与此同时,与德军统帅部失去联系的第56装甲军正穿过柏林东部郊区向南进发,试图加入已成瓮中之鳖的第9集团军中来。指挥官卡尔·魏德林由于被怀疑背叛,最高统帅部已经下令随时可以将其逮捕并处决。在前几天的战斗中,第56装甲军被苏军一路追击到柏林郊区。由于接到许多相互矛盾的指令,奉命行事的第56装甲军逐渐与外界失去了联系。事实上,这种混乱局面几乎是由臭名昭著的“赛德利茨部队”一手造成的。这支部队由东线被俘虏的德军士兵组成,他们被说服或被迫为苏军服务。指挥官是德国将军沃尔特·冯·赛德利茨-库尔茨巴赫,他在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俘,于同年9月加入反对纳粹政权的“德国军官联盟”,该部队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他们与德国共产主义组织“自由德国民族委员会”一起工作,一方面旨在确保德国1938年的边界能够得到承认,另一方面确保在纳粹国防军起来反对希特勒后,苏联将对德国采取一种“合理”的政策。他们在苏联进行训练后被派往德军后方活动,竭力鼓动人民起来反对战争,反对希特勒。这支部队最具破坏­性­的行动就是传播虚假情报和假命令,制造混乱局面。据说,在柏林战役的关键阶段,有很多德国军官或伞兵骑着摩托车跑到某一支德军部队那里,口头传达“上级命令”,要他们部署到其他地方去。当然,并非所有的命令都得到执行,但却足以给德军防御造成很大的混乱。

四面楚歌 双管齐下合围柏林(6)

魏德林与上级部队失散后,率领他的坦克部队游逛了近一天的时间,最后来到一处公用电话旁,给柏林总部打了电话,并在那里通过无线电和巴斯的第9集团军取得联系。他很快得到指示,向南前进24公里左右,到达柯尼希斯武斯特豪森和小基尼茨附近,从那里突破苏军的包围圈,重新加入到第9集团军。魏德林向部下传达了命令后,独自返回柏林城内面见克莱勃斯和希特勒,准备接受死刑宣判。魏德林在回忆录中写道,颓废的希特勒当时带着一丝宽慰,愉快地接见了他,并撤销了逮捕令。然而,令他惶恐不安的是,他的下令部队进攻南部并重新加入第9集团军的指示已被撤销,第56装甲军现在正掉转方向,返回柏林。随后,他将接任柏林卫戍司令一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气数将尽 红旗Сhā上国会大厦(1)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苏军进攻柏林的战斗也在加紧进行。朱可夫的每个士兵都渴望第一个把红旗Сhā到“第三帝国”国会大厦的顶端。就在距离大厦几百米的地方,希特勒正准备用手枪和氰化物胶囊结束自己的生命。

柏林燃起了熊熊战火。截至4月25日,苏军切断了柏林与德国其他地区的联系,不断地轰炸柏林,整个城市变得面目全非。柏林所有的供水和供气设施均已终止,很多地方停止供电;多条街道堆满了废墟,人员和车辆根本无法通行;汽油极度匮乏,交通运转难以维持;当地报纸也停止出版。4月22日,最后一架飞机飞离滕珀尔霍夫机场,上面仅有9个前往斯德哥尔摩的乘客。当天,德国电报局在运营了整整100年后首次关门停业,他们接收到的最后一份电报来自东京,这样写道:“祝你们所有人好运!”

为了生存,许多柏林人开始四处抢劫,犯罪率瞬间猛增。他们抢劫的目标之一就是位于赫尔曼广场的卡尔施泰特百货商店。成千上万的市民蜂拥而入,拿走看到的一切物品,尤其是食物和衣服。最后,商店管理员­干­脆放弃了努力,听任他们拿走所有的食物。在把市民赶走后,纳粹党卫军就炸毁了卡尔施泰特百货商店。有传言说在这个商店的地下仓库里,存放着价值290万马克的物资,为防止这些物资落入苏军之手,党卫军决定将其炸毁。

德军似乎再也没有系统连贯的防御方案。虽然他们仍在负隅顽抗,偶尔也会取得一些零星的胜利,但与整个战局相比显得极不协调。很多迹象表明德军已经基本丧失了抵抗斗志。在舍讷贝格区的电话局,工作人员接到命令:脱下制服,烧毁党章和证件。

如今,科涅夫尤其担心温克的第12集团军的威胁。4月24日,德国第12集团军的第41和48装甲军对列柳申科的近卫坦克第4集团军左翼发动猛攻。同时,德军第20步兵军在炮火掩护下也发起进攻,企图夺回波茨坦南部35公里的特罗伊恩布里岑。就在当天,苏军在南部击退了德军“格尔利茨集团”的进攻。战斗进行了整整一个白天,到晚上仍在继续。苏军最终成功地守住了阵线。骁勇善战的近卫机械化第10旅负责据守特罗伊恩布里岑。他们采取大胆的方案,首先听任德军推进到距离自己非常近的地方,而后用重机枪猛烈开火,将德军赶回去。苏军坦克则从隐蔽处开了出来,追击并用履带碾碎德军步兵。在此期间,为了回应德军对近卫坦克第4集团军左翼的攻击,近卫第5机械化军军长耶尔马科夫从近卫坦克第51团中抽调部分兵力组成一个机动反坦克预备队,同时建立大量的反坦克火力点和隐蔽的火炮阵地。他还动员刚刚从集中营里被营救出来的苏军战俘,将他们分成许多战斗小组,每组10~25人,把从德军手里缴获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发给他们,专门对付德军坦克。

次日上午,德军两个师在第243火炮突击团的掩护下,对特罗伊恩布里岑地区的苏军机械化第10旅再次发起进攻。与此同时,另一路德军对附近的贝利茨—布赫霍尔茨地区单独发起进攻。在近卫空军第1对地攻击军的支援下,苏军再一次击退敌人的进攻。苏军战机采取低空飞行,把大量的反坦克炸弹倾向德军。随着第102步兵军第147步兵师(隶属于第13集团军)和第15步兵团的到来,苏军突破了德军在特罗伊恩布里岑的环形防线,守住了己方阵地。

但苏军面临的困难并没有因此消除。4月25日夜到26日,被围困的德军“法兰克福—古本”集团开始为大规模突围做最后的准备。德国第9集团军的20万兵力和2000门火炮、第4装甲集团军大约300辆坦克部署在被苏军包围的阵地上。然而,德军的油料和弹药都极度匮乏。德国空军曾经试图空投补给物资,但由于飞机数量太少,无法将绝大多数物资空投到指定区域。在此种情况下,德军从所有被毁或者击伤的车辆中汲取油料,并决定在首轮突击中用完绝大多数的重型炸弹,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突破苏军防线,突围出去与第12集团军会合起来。4月26日8时,德军第21装甲师、“库尔马克”摩托化师和第712步兵师组成特别战斗群,开始向苏军阵地发起攻击。同时,德军第5军从西部向哈尔伯和巴鲁特发起辅助进攻,德军第5猎兵军和党卫军第11装甲军由北部和东南部发起攻击。苏军进行了猛烈还击,击退了敌人的进攻。双方在很多地方甚至发生了白刃战。截至上午10时,德军对巴鲁特的进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切断了苏军在巴尔特—措森一线的主要补给路线。苏军第395步兵师竭力向巴鲁特推进,第50和96步兵师逐渐把德军逐出哈尔伯,赶进了树林。近卫第3集团军在哈尔伯附近的防线缺口迅速得到修补。德军“法兰克福—古本”集团再次成为瓮中之鳖。几乎就在同时,温克向柏林前进的步伐也逐渐地放慢下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气数将尽 红旗Сhā上国会大厦(2)

鉴于朱可夫元帅在柏林北部取得的一系列成功,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已经不必从背面迂回柏林。4月23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罗科索夫斯基执行战役的最初方案,向西和西北方向推进,以部分兵力攻占斯德丁,粉碎海因里希的“维斯瓦河”集团军群最后一支­精­锐部队———冯·曼陀菲尔指挥的第3装甲集团军。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命令第2突击集团军歼灭斯德丁的德国守军,其他部队继续向西推进。截至4月25日,他们已经渡过兰道河,在第3装甲集团军的防线上撕开一个突破口。这时,曼陀菲尔和海因里希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罗科索夫斯元帅基的战役企图:从南部和西南部包围德军,切断其与柏林的联系,阻止其向西逃窜。实际上,巴托夫将军的近卫第1军如今正在向斯德丁—新勃兰登堡—罗斯托克一线挺进,德军面临被彻底分割的危险。曼陀菲尔估计自己最多只能再坚持一天。海因里希接到希特勒的急电,并向他发出了撤职的警告。海因里希并没有服从希特勒的命令,而是命令曼陀菲尔全力撤退,放弃斯德丁。就在这时,凯特尔突然不期而至,对北部前线视察,吃惊地发现德军并没有像预料的那样顽强抵抗,而是有组织地全面撤退。凯特尔气急败坏,立即召集海因里希和曼陀菲尔,要求就部队撤退的做法进行解释,并命令他们继续坚守阵地。海因里希和曼陀菲尔两人辩解说自己不可能守住阵地,因此不会无条件地服从命令。这让凯特尔恼羞成怒。后来,曼陀菲尔回忆说:“海因里希和我都不明白他在说什么。”双方展开短暂的争论,凯特尔用手中的权力威胁海因里希:“海因里希上将,你已被解除“维斯瓦河”集团军群司令官的职务,现在请回到司令部等候你的继任者吧!”说完后立即钻进他的汽车扬长而去。

如今,柏林的处境几乎沦落到了令人绝望的地步。在北面,德军“维斯瓦河”集团军群几乎彻底溃败。在西面,温克由于担心盟军攻占自己在易北河上的立足点,下令第12集团军放慢向柏林前进的步伐。在南面,第9集团军的残部仍然四面楚歌,科涅夫的部队正在对其进行猛攻。在东面,朱可夫的部队开始取得实质­性­的战果。总而言之,苏军的8个集团军扼住了柏林的喉咙,正在慢慢吞噬它。4月26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发起联合攻击,准备突入柏林中心区,占领“第三帝国”国会大厦和一些重要的政府办公大楼。为此,苏军动用了12700门火炮和迫击炮、21000门“卡秋莎”火箭炮、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464000兵力。苏军开始向柏林猛烈开炮,附近所有地区变为废墟。苏联空军第16和18集团军又派出了数百架轰炸机,从空中对这个正在被毁坏、燃烧的城市进行轰炸。同时,苏军开始从多个方向对柏林中心区发起最后的进攻。

东南部,雷巴尔科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在卢钦斯基的第28集团军步兵的协同下,准备强渡泰尔托运河。他们首先用火炮进行猛烈轰击,打开一条通往对岸德军的防守严密、厚实的防御工事的通道,步兵和坦克包括苏军最新式、最重型的“约瑟夫·斯大林”坦克,开始强渡泰尔托运河。但在德军的顽抗之下,苏军第9机械化军被迫退回南岸。雷巴尔科在其他位置的部队却成功夺取了北岸的据点。几小时内,苏军突击工兵架设了两座浮桥,大批坦克开始通过运河。在雷巴尔科的西侧,列柳申科的近卫坦克第4集团军仍在奋力渡河。科涅夫指示他们向东运动,借用雷巴尔科的浮桥过河。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甚至达到了双方都竭力避免的令人恐惧的近距离巷战的程度。苏军火炮和飞机把德军碉堡和阵地炸得面目全非,步兵迅速穿过一堆堆的废墟,用机枪、手榴弹和火焰喷­射­器对着敞开的屋门、地下室和建筑物进行攻击。坦克则摧毁了可容纳德军狙击手或成为机枪火力点的防御工事,从那些身受重伤或行动缓慢、未来得及躲避的德军士兵身上碾过。

渡过泰尔托运河后,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继续向施马尔根多夫、施泰格利茨、格伦瓦尔德和皮切尔多夫推进,准备与从西北部进攻的波格丹诺夫的坦克部队连接起来,切断驻守在波茨坦和万塞的德军。几个小时内,坦克第7军成功推进到哈弗尔河,距离波格丹诺夫的部队仅有1830米。在稍远的东面,崔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也渡过了泰尔托运河,正在向滕珀尔霍夫机场前进。崔可夫决定,如果希特勒还在柏林城内,绝不能让他跑掉。希特勒最有可能乘私人座机由滕珀尔霍夫逃往巴伐利亚,所以苏军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占领滕珀尔霍夫机场。当时,虽然希特勒并没有这种想法,但还是派重兵把守滕珀尔霍夫机场,周围布满了隐蔽的坦克、纳粹党卫军和高­射­炮。据德军俘虏交代,机场地下的修理库里还存放有一些飞机和相当多的油料。崔可夫派两个步兵师分别从东西两侧包围机场,随后命令主力部队从南面向机场发起进攻。苏军冲上飞机跑道,用机枪和坦克炮向四周开火,并快速堵住了机库的出口。截至中午时分,苏军占领了滕珀尔霍夫机场。在激烈的战斗中,整个柏林城几乎燃烧起来,数百道浓烟升入空中,能见度降到只有几百码,使得飞行活动极其危险。鉴于这种情况,当天苏军空军没有再出动大批战机对地面部队进行支援。

气数将尽 红旗Сhā上国会大厦(3)

在更靠东的地方,苏军近卫第39步兵师向施普雷河进发,利用一座残存的桥体,在西岸占领了一处据点。随后,他们与那里的德军展开激烈的逐屋逐街道的争夺战。当时,为了肃清德军的抵抗,快速抵达柏林,争夺“主要的战利品”———国会大厦,朱可夫和科涅夫的部队在进入某个地区之前,往往首先使用重炮火力对当地的德国守军予以歼灭。根据编制,平均每个突击班配备的野战炮不少于3~4门。在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作战区域里,科涅夫命令列柳申科的部队改变进攻方向,朝着柏林西部挺进,由机械化第10军进攻驻有2万德军的万塞,最迟在4月28日拿下这座要塞,同时命令机械化第6军向勃兰登堡快速挺进。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作战区域内,突击第3集团军接到命令向德国总理府西侧的动物园发起进攻,与成功夺取兰德维尔运河的崔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取得联系。4月27日结束时,驻守柏林的德军手里只剩下东西长16公里、最宽不超过公里的狭长地带。

柏林城似乎到了末日。所有地方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没有丝毫的生气。市民们蜷缩在地下室和掩体内,许多人被坍塌的天花板和墙壁砸死在里面。他们即使躲过了苏军的首轮炮火攻击,也会很快被红军从藏身之处驱逐出来,成群结队地赶进临时搭建的审讯中心,有的则被苏军的火焰喷­射­器活活烧死。在苏军还没有到达的街区,凶残的纳粹党卫军到处搜捕逃兵,迅速用绳子把他们捆起来,吊死在附近的街灯柱子上,或者­干­脆将他们就地枪决。

所有柏林市民,尤其是­妇­女,对于苏军非常恐惧,她们惊恐不安地等待着最糟糕的事情发生。实际上,在很多战斗中,苏军的行为并不像传说的那样可怕。皮娅·霍芬是舍讷贝格的一名家庭主­妇­,她和几个邻居主­妇­正在为藏在地窖里的家人准备饭菜时,突然冲进来很多苏军。她这样描述道:“我默默地举起双臂,一只手拿着刀子,另一只手拿着西红柿。但是,全副武装的红军仅仅用德语问道:‘这里有士兵吗?有国民冲锋队员吗?有枪支吗?’”当她和其他主­妇­摇头表示否认后,这些苏军拿走了她们的手表,随后就离开了,走时还说‘表现不错’。”其他的柏林市民,那些千方百计地在柏林城内存活下来的犹太人在苏军面前显得更加轻松,西格蒙德·韦尔特林格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和家人一直躲藏在一个朋友那里。当时,苏军走进他们躲藏的住宅,一名军官高声喊道:“我们并不野蛮,我们会善待你们。”然而,他们在发现几支藏匿的左轮手枪和一些丢弃的军装后,就让住宅里的人们站成一排准备枪毙。西格蒙德向前迈出一步,解释说他们一家都是犹太人。西格蒙德后来向他的朋友瑞恩这样讲述道:

那名青年军官笑了笑,摇了摇头,做了一个割断喉咙的手势,说到现在不可能会有犹太人存活下来了。西格蒙德反复重申自己是犹太人。他看了一下那些靠墙站立着的人。就在几个星期前,他们中的一些人原本可以告发他,因为他们知道他的藏身处,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此刻,西格蒙德大声辩解说:“他们都是好人,他们把我和家人藏在这间屋子里,我不能容忍你们伤害他们。这些枪支是国民冲锋队遗弃在这里的,与他们无关。”他的极力辩解救了所有人的命。这些德国人开始和苏联人相互拥抱。我们简直高兴极了!那个苏军军官给我们拿来了食物和饮料,站在一边注视着我,还催我们快吃。”

但是,并非所有的柏林市民与苏军的交往都这样令人高兴。苏军第一轮攻击结束后,接踵而来的是苏军的杂牌部队。他们不像先遣部队那样严守军纪,珍惜自己的军人荣誉。他们通常由囚犯组成,对于德语一无所知,并且蔑视这种语言,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在城区横冲直撞,随意抢劫、杀人,甚至强Jian­妇­女。

截至此时,德军整个防线混乱不堪。尽管通信系统还在运转,但收到的却是来自各方的令人困惑的命令,它们通常相互矛盾。希特勒不再从藏身的地下室里发出命令,而是不停地打听消息:施坦因纳现在什么地方?温克现在什么地方?他们还要多长时间才能赶来拯救柏林?4月25日,当陆军总参谋部助理参谋长埃里希·德特勒弗森将军前往元首的地下室时,发现一切都乱了套:门口竟然没有人站岗,没有人检查他的公文包或搜查他是否携带武器(从1944年7月20日以来,这已经成为一套严格的程序),空瓶子随意丢弃在狭小的屋内,警卫人员只不过在地下室入口外挖了一道壕沟。最近几天,希特勒的情绪波动很大,忽而灰心绝望,决定结束生命,忽而又近乎疯狂地期盼温克尽快前来拯救柏林。汉娜·莱契是一名非常漂亮的女飞行员,也是最值得希特勒信赖的一个朋友。她回忆当时希特勒“在地下室里焦急地走来走去,手里挥舞着一张被手汗浸湿得快要碎掉的公路地图。只要有人在场,他就与他们一道策划着温克的作战方案。”

气数将尽 红旗Сhā上国会大厦(4)

事实上,温克根本没有打算花费太大­精­力抵达柏林,他当然救不了希特勒。当地下室的人们逐渐开始对温克的忠诚产生怀疑时,希特勒的“忠诚的海因里希”———希姆莱正在积极谋求与盟国实现媾和,而后联手对付苏联。4月25日,美国驻瑞典大使向美国政府报告,收到希姆莱希望进行和谈的请求,并且将电报原文转发给美国国务院。于是,刚上任13天的杜鲁门总统为此事专门来到五角大楼。希姆莱在电文中称,希特勒如今已经病入膏肓,过不了几天就会死去。即便不是这样,他也没有几天的活头了。希姆莱自愿投降,但只会向西方盟军投降,绝不向苏军投降。伯纳多特问希姆莱,如果盟国拒绝受降,他该怎么办。对方回答:“那我就到东线指挥作战,直到战死。”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杜鲁门通过保密电话,语气平静地告诉丘吉尔:“我们不能接受(希姆莱)这种建议,这样做会败坏我们的名声。我们已经和苏联人达成协议,不能够单独接受媾和。”丘吉尔也表示赞同。这件事就这样搁浅了。当斯大林接到英国和美国方面的通知,获悉希莱姆的和谈建议以及美英的共同反应后,表示非常感谢,并承诺“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红军将继续对柏林施加压力”。

两天后的4月28日,对于躲藏在地下室里的希特勒等人来说是绝望的一天。苏军已经打到了总理府。希特勒的党羽还在梦想着能听到温克前来拯救柏林、施坦因纳发动进攻等消息。晚上8时,鲍曼给海军上将邓尼茨连发几份电报,透露出地下室内当时的惊慌和妄想:

那些手握兵权的将领们并不敦促部队前来拯救我们,而是保持沉默。如今看来,背叛已经取代了忠诚。我们仍然呆在这里。总理府已经成为废墟。舍尔纳、温克和其他将领必须尽快来援救我们的元首,以示他们的忠诚。

但是,无论温克还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挽救柏林市中心区的危局。苏军从四面八方步步紧逼,与德军展开逐条街道、逐间房屋的争夺,柏林城即将彻底毁灭。事实上,此时的德军不可能进行任何形式的协同作战。多数抵抗力量是绝望的“国民冲锋队”和“希特勒青年团”,但他们长期缺乏后勤补给。柏林卫戍部队新任司令官魏德林将军请求德国空军空投补给物资。几架Me-109型“梅塞施米特”战斗机和Ju-52“容克”运输机把一些药品伞降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城市,但弹药数量却非常少。德军在向中心区撤退时,企图把一些桥梁和其他关键设施炸毁,但由于缺乏炸药,再加上军备和战争生产部长施佩尔拒绝提供桥梁设计图,使得该项计划落空。在柏林城内,人员伤亡数量迅速攀升,速度之快令人惊惧。医院和难民收容中心挤得水泄不通,大多数死去和受伤的人员还散落在街头、堆积在地下室或者埋在倒塌的建筑物下面。在市中心两个高大坚固的高­射­炮楼内,盘踞着数千名德军,但在苏军的猛烈炮火打击下,很快便灰飞烟灭了。

诸神黄昏 “千年帝国”灰飞烟灭(1)

罪孽深重的希特勒已经死亡,但他的狂热信徒们仍在继续战斗。直到1945年5月2日,残余的德军才放下武器向苏联红军投降,响彻柏林城上空达半个月之久的激烈枪炮声终于停息下来。苏联红军取得了柏林战役的最终胜利,但一项更加艰巨的任务摆在了他们的面前———恢复和重建柏林,为它的居民们提供衣食住行等一切必需的生活条件。

德国国会大厦已经落入英勇的苏联红军手中,但柏林其他地方的战斗仍在继续。战役进行到这个时候,双方最终的胜负已经非常明朗,没有人对此心存疑问。5000余名德军据守的动物园公园如今仅剩下几百码的战线了。皮尔霍罗维奇指挥的第47集团军已经夺取了从施潘道到波茨坦包括哈弗尔河西岸的大片阵地。雷巴尔科的坦克部队与步兵相互协同,继续向西北方向快速推进,清除维尔默斯多夫的街区。第7近卫坦克军奉命从措森出发,向据守韦斯滕德的残余德军快速出击。临近午夜时分,在雷巴尔科的坦克部队与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之间的457米的结合部,仍有大批德军士兵在顽抗。城市中心区的战斗仍在激烈进行,在滚滚烟雾和残垣断壁之中,以班为单位的德军守备部队和苏军突击部队之间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激烈角逐。德国人如今已经完全陷入绝望之中,但仍然如同一头困兽,在疯狂地进行抵抗。眼下的形势对于德国人极为不利,除了与这座燃烧着的城市同归于尽之外,他们已经没有退路。战斗补给严重缺乏,战斗兵员数量锐减,士气在沉重打击之下几乎丧失殆尽。可以说,战争之神已经完全抛弃了德国人。在柏林城区的街道上,负责督战的党卫军恶棍们像疯狗一样四处乱蹿,强迫士兵们继续进行毫无意义的抵抗。但大规模的临阵脱逃行为还是灾难­性­地发生了,沮丧、失败和绝望的情绪像瘟疫一样在德国军民中间蔓延开来。据统计,在柏林城临近灭亡的最后日子里,有数千名甚至上万名德国人像他们的元首希特勒一样选择了自杀。其中,仅在潘科区一个地方,在战争最后一周内就有215人自杀,其中大部分是女­性­,她们害怕落入苏联红军之手。事实上,正是德国政府部门和军事机关存放在办公室内的大量白酒,才激起了红军战士们强烈的复仇欲望,他们在摄入大量酒­精­之后开始在城区到处杀人、强Jian、抢劫,恐怖的场面令人发指。当然,并非所有的苏军士兵都参与了这些暴行,但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对于这种明显违反国际公约和人道主义准则的犯罪行为,一些头脑清醒的苏联军官并没有过多制止,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默许甚至放任了暴行的发生。

此时,柏林卫戍司令魏德林将军正在为如何迈出下一步而头痛万分。临近4月30日傍晚时分,他的部队仍在坚守着从柏林东北角的亚历山大广场到西南角的施派达尔市场一线,刚好成为一条对角线横穿城市中心区。根据当时的形势,他的部队必将在数小时内被敌人一切为二。在此情况下,究竟是下令突围还是继续坚守阵地?一时之间,这一棘手的问题令魏德林难以作出抉择。就在这时,他突然接到命令前去希特勒的总理府地下避弹室。当他到达时,发现戈培尔、鲍曼和克莱勃斯都在场,他们向他通报了一个足以改变一切的消息:伟大的元首已经自杀殉国。而他们则试图与苏联人进行谈判,希望能够获得一个体面的和平。在当时的情况下,关于希特勒业已死亡的消息被严密封锁起来,只有未来的德国新政府成员们以及他们的谈判对手———苏军指挥官们才有可能获悉此事。根据最终协商的结果,由陆军总参谋长克莱勃斯将军带着建议前去苏军指挥部,希望能够为德国谋求一个体面的有条件的投降。

4月30日23时30分,柏林Z防区指挥官塞弗特中校出现在苏联红军突击第5集团军与近卫第8集团军的结合部,要求与对方司令官对话。红军近卫步兵第102团团长接过了塞弗特手里的文件,通过指挥链从近卫步兵第35师一直呈递到近卫步兵第4军军部。苏军前线总指挥朱可夫元帅在征求了最高统帅斯大林的意见之后,决定接受德国人的请求进行谈判。临时拼凑的德国代表团由克莱勃斯将军、冯·杜弗文格上校(魏德林的参谋长)、一名翻译和一名士兵组成,而苏联代表团则由崔可夫及其政治委员和一个非常有名的三人战地报道小组组成。以克莱勃斯为首的德国代表团走出总理府地下避弹室,向崔可夫的战地指挥所走去。这时,沿途的红军士兵已经接到命令不许向这四个德国人开火。一路上,各种巷战工事和装备鳞次栉比,令人眼花缭乱。凌晨3时50分,德国代表团终于抵达目的地。在迈进崔可夫的指挥所时,几名德国人仍然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矜持和高贵,他们的军容军姿非常严整,看上去令人肃然起敬。为了体现这种所谓的仪容,这些德国人在出发前特意进行了练习。当红军士兵试图解除他们随身携带的武器时,立即遭到了克莱勃斯的强烈抗议。他面红耳赤地争辩说,根据国际交战规则,即使失败的敌人也应当受到起码的尊重,这种军人的荣誉是不可剥夺的。于是,豁达的苏联军人就没有继续为难这些“失败的英雄”。

txt小说上传分享

诸神黄昏 “千年帝国”灰飞烟灭(2)

会谈立即开始,崔可夫打通了朱可夫元帅的电话,创造出一个三方会谈的场面。克莱勃斯告诉苏联人希特勒已经自杀身亡(崔可夫则声称早已获悉此事),德国新政府希望与苏联方面进行谈判实现停火,尽快结束战争。朱可夫立即打电话向斯大林报告此事。斯大林指示首先务必搞清楚希特勒之死是否属实,如果属实务必找出其尸体的具体下落,并指出会谈只能在德国向苏美英三大国无条件投降后才能举行。对此,克莱勃斯宣称自己目前只得到与苏联代表团进行会谈的授权,在未与新政府进行磋商的情况下,自己无权决定有关无条件投降的事宜。

双方在会谈中­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气氛异常激烈。克莱勃斯竭力要求苏联方面首先承认德国新政府的合法地位,声称这是双方继续谈判的基础;而苏联人则坚持要求德国首先全面无条件投降。大约凌晨4时30分左右,出现了一个令所有在场人员都极为吃惊的场面。克莱勃斯突然用一口纯正流利的俄语指出,德国方面不但非常了解自己的战斗力,也很清楚苏联方面的真正实力。崔可夫当即追问对方,事实既然如此,德国继续战斗下去又有什么意义。“我们将战斗到最后一刻,”克莱勃斯回答说。崔可夫再次敦促德国无条件投降,但再次遭到克莱勃斯的拒绝,后者认为这种投降条件过于苛刻,动摇了德国新政府的执政根基,危害到他们代表德意志民族进行谈判的能力。

在数个小时的会谈中,就德国是否有能力继续进行任何形式的抵抗、希姆莱是否会组建另外一个“政府”以及柏林的末日是否就是德国的末日等问题,两位将军展开了激烈交锋。不知不觉之中天­色­已经大亮,越来越多的红军将领和政治委员也来到了谈判现场旁听。这时,在强硬的苏联人面前,已经黔驴技穷的克莱勃斯仍然不甘心失败,决定拿苏联国体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作最后一搏。他危言耸听地指出,如果苏联不承认以邓尼茨为首的新政府,西方盟国很有可能与希姆莱的“非法”政府达成协定,在未来的德国强制推行盎格鲁-撒克逊式的资本主义,这种局面显然不符合苏联的利益。然而,令克莱勃斯大失所望的是,苏联人并不为这种威逼利诱所动。最终,在上午10时15分,莫斯科方面用一份最后通牒缩短了谈判的时间。这份最后通牒用极为强硬的语气警告说,如果柏林方面不能够立即承诺无条件投降,苏联红军将重新对柏林发起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为了帮助克莱勃斯走出目前的困境,朱可夫元帅的副手索科罗夫斯基将军建议对方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同时,可以宣布德国新政府成立,苏联方面届时可以为新政府提供一部无线电发­射­机,以便向德国民众和西方盟国广播有关电文。

当时,崔可夫的指挥部与戈培尔所在的总理府地下避弹室之间没有直接的电话联系。于是,苏联代表团勒令冯·杜弗文格和那名翻译重新踏上那条令人胆战心惊的道路,回去向戈培尔传达苏联方面开出的停火条件。冯·杜弗文格刚一进入总理府地下避弹室,就被纳粹党卫军警卫队员抓了起来,扭送到戈培尔的面前。在由冯·杜弗文格带回来的克莱勃斯提交的报告里,苏联方面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柏林全城投降;所有投降人员必须放下武器;苏联红军将保证德国军人、官员和平民的生命安全;德国伤病员将得到医治。就在苏联方面上述条件的后面,崔可夫还特意添加上自己的注解:

5月5日,第3突击集团军第79步兵军的反间谍小组指挥官伊万·克里门科中校(曾在总理府花园里发现可疑尸体后第一批到达现场)下令将弹坑中的尸体重新挖掘出来。这一次找到了4具尸骸———两条狗、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人的尸体裹着毯子,其中一具尸体的后脑勺被一发子弹击碎。在严密警戒之下,这些尸体被迅速送到设在柏林东北部的第3突击集团军司令部接受进一步的检查。一位名叫门格萨森的党卫军士兵声称他亲眼目睹了希特勒尸体的火化过程,能够确认其埋葬地点。5月8日,尸体解剖工作开始。两名曾为希特勒工作过的牙医(弗里茨·埃施特曼和卡瑟·休斯曼)被召过来,他们凭借记忆绘出了一幅希特勒的牙齿图,与头骨被击碎的尸体的牙齿颇为相似。当整个下颌和牙床摆放到两位牙医面前时,他们当即断定这正是希特勒的尸体。

诸神黄昏 “千年帝国”灰飞烟灭(3)

柏林战役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战争立即结束,一些零零星星但毫无意义的抵抗仍在继续着。这时,绝大部分德军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指挥体系和军事纪律,而且还有着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们如今惟一的想法就是突破苏军的围追堵截,抵达易北河向美国人或英国人投降。在柏林战役最后几天里,巴斯指挥德国第9集团军拼死向柏林西南部突围,与温克指挥的第12集团军会合,而后杀开一条血路向易北河方向逃去。在当时,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主要作战目标是尽快攻占柏林中心区,并没有把主要­精­力用来阻击第9集团军。即便如此,德军的突围行动仍然非常激烈残酷。此时,第9集团军几乎弹尽粮绝,中途又有大批难民加入进来,逃亡行动混乱不堪。5月1日,第9集团军仅剩下最后一辆坦克,已经隐约听到身后苏军追击部队的枪炮声,极度绝望的德国人疯狂地向前奔去。沃尔夫·哈格曼中将从坦克里爬出来,拿起手中仅剩下的一件武器———手枪,向苏军胡乱开火。侥幸的是,在短短几分钟后,第9集团军终于与第12集团军会合了,原有的20万人马如今仅剩下4万人左右。双方指挥官巴斯和温克,这两位早已­精­疲力竭、浑身肮脏不堪的将军地向对方迎了过去,沮丧地握了握手,什么话也没说。截至5月7日,上述两支集团军全部抵达易北河,向盟军投降。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德军主力部队并非部署在德国境内,而是在捷克斯洛伐克。在费迪南德·舍尔纳陆军元帅的指挥下,拥有60万之众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仍然顽强地据守着布拉格、波希米亚(以前为一中欧国家,现为捷克的一部分)和摩拉维亚(位于捷克和斯洛伐克中部,隶属捷克)的大部分地区。将近300万苏联红军、波兰军队和美国军队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进行了长达一周的激战。5月9日,苏军解放了布拉格。此时,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国第3集团军已经推进至比尔森,又经过两天激战,彻底粉碎了中央集团军群的顽抗。

5月4日,德国西北部的所有德军向蒙哥马利投降。5日,德国北部的G集团军群向美军投降。就在同一天,新上任的德国海军总司令汉斯·冯·弗雷德堡海军上将抵达法国东北部城市兰斯,与盟军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威尔将军谈判全面投降事宜。弗雷德堡试图为德国新政府争取一些较为宽松的条件,首要的是推迟正式谈判时间,使新政府的高官们可以离开苏军占领区前往西部。但艾森豪威尔将军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5月6日,邓尼茨又派出约德尔向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史密斯进行解释,并要求单独与西方盟国签定投降协定,企图尽快结束西线战事,以便在东线继续与苏军作战。艾森豪威尔后来回忆道:

我指示史密斯将军,警告约德尔他们:必须立即停止所有虚伪的举止和拖延时间的做法。否则,我将封锁整个盟军战线,动用武力阻止任何德国难民涌入我方一侧。我绝对不能容许他们再拖延下去。

5月7日1时30分,在收到艾森豪威尔措辞强烈的警告后,被希特勒指定为接班人的邓尼茨海军元帅立即发电报给约德尔,授权其代表德国政府立即签署投降文件,不必再进行任何谈判或拖延。2时41分,在位于兰斯的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里,德国正式向联合国军队无条件投降,“第三帝国”灭亡。

柏林战役的胜利具有非常强烈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标志着欧洲战事的正式结束,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向另外一种战争类型(冷战)的逐渐演变,更对以后半个世纪的欧洲乃至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第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柏林战役准确地体现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具有的惨烈牺牲和彻底毁灭的特征。在战争中,交战双方的军队成建制地被歼灭,一座座的城市被炸成废墟,就连手无寸铁的平民也难逃厄运,其方式之极端骇人听闻,规模之浩大史无前例。无论对于征服者还是战败者,均未能幸免由战争所带来的巨大创伤,大片国土被战火烧焦,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彻底崩溃。其中,发生在东线战场的战事简直就是一场“全面战争”,人类有史以来从未经历过如此惨烈的劫难。

书包 网 想看书来

诸神黄昏 “千年帝国”灰飞烟灭(4)

第二点,如果出于战后政治利益考虑,美、英等西方盟军当时极有可能赶在苏联红军之前抵达柏林,但盟军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威尔将军的一纸命令将柏林拱手让给了苏联人。攻克柏林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顶峰,更是苏联红军在击败纳粹德国的战争中所立下的赫赫战功的最高体现。数年后,艾森豪威尔参加美国总统竞选,戴着“击败希特勒的人”的桂冠入主白宫。对此,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绝大多数历史学家均嗤之以鼻,他们普遍认为该项殊荣理应归属于另外一个人———最合理的人选是朱可夫,要么就是斯大林,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划归艾森豪威尔的名下。在整个战争期间,与西方盟国相比,苏联承受和付出了极度不成比例的战斗和牺牲。仅在1941年12月—1942年11月期间,在东线交战的苏德军队就达到了900万人,而与此同时,在北非沙漠里与德意军队角逐的英国军队仅有10万余人,其兵员数量和战斗规模与苏德战场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仅在库尔斯克一场战役中,苏德双方就投入了200多万军队。甚至到了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之后,仍然有210万的德军———几乎占到德国总兵力的62%———在东线与600万苏军作战。德国遭受的绝大部分损失来自东线:在战争中伤亡的1348万名德军人员中,1076万人是在东线负伤或者阵亡的,这一数字占到德军总伤亡数字的80%。同样,美英两国在战争中分别伤亡了40万人和43万人,而苏联红军总伤亡将近2900万人,另有1500万名苏联平民伤亡。此外,在击败纳粹德国的“伟大卫国战争”中,苏联人民不仅仅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牺牲,还贡献了诸如朱可夫这样的卓越的军事指挥天才,以及红军将士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敢于牺牲、勇往直前的斗志。

可以说,在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中,英勇的苏联军民不仅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还付出了天文数字般的、令人触目惊心的巨大牺牲。然而,也正是这些功绩和牺牲,在战后逐渐加深了苏联与西方盟国之间的隔阂和分歧,最终演变成为一场持续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冷战”,柏林成为这场世纪大对峙的最形象、最准确的标志。几乎从一开始,苏美英三大国之间就为如何占领和管理柏林而口角不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与西方之间的相互猜疑达到了极限。出于地缘政治等因素的考虑,尤其在经历了德国人发动的“巴巴罗萨行动”的可怕噩梦之后,对战争心有余悸的苏联领导人决心不让自己的国家再次遭到这种大规模的野蛮入侵。在强烈的偏执心理和孤立主义情绪的支配下,强硬的苏联领导人决心在德国和东欧构筑起一道“防波堤”,德国被一分为二,欧洲也分裂为两大对立阵营。在1945年的5月份,出于对苏联红军的极度恐惧,绝望之中的柏林居民相信美英等国是另一类“值得信赖”的敌人,纷纷拖儿带女逃往西方。在此后50年间,这种类似于以­色­列人“出埃及”式的逃亡行为不断上演,成为在分裂的欧洲的一种旷日持久且经久不衰的现象。

附录 柏林战役苏德双方战斗序列(1)

(1945年4月16日)

苏联红军

一、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罗科索夫斯基元帅)

第2突击集团军

第108、116步兵军

第65集团军

第18、46、105步兵军

第70集团军

第49、96、114步兵军

第49集团军

第70、121步兵军,第191、200、330步兵师

第19集团军

近卫第40军,步兵第132、134军

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

坦克第29军,坦克第1旅,机械化第47旅

空军部队

空军第4集团军

第4强击军、第5轰炸军、第8歼击军

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朱可夫元帅)

第61集团军

近卫步兵第9军

近卫第12、75师,步兵第415师

步兵第80军

步兵第212、234、356师

步兵第89军

步兵第23、311、397师,近卫第312团,第1811、1899自行突击火炮团

波兰第1集团军

波兰第1、2、3、4、6步兵师,波兰第1骑兵旅,波兰第4坦克团,波兰第13自行突击火炮团,波兰第7自行火炮突击营

第47集团军

步兵第77军

第185、260、328步兵师

步兵第125军

第60、76、175步兵师

步兵第129军

第82、132、143步兵师,近卫第70独立坦克团,第334、1204、1416、1825、1892自行突击火炮团

第3突击集团军

步兵第7军

第146、265、364步兵师

近卫步兵第12军

近卫步兵第23、52师,步兵第33师

步兵第79军

步兵第150、171、207师

坦克第9军

第23、95、108坦克旅,第8摩托化步兵团,第1455、1508自行突击火炮团

第5突击集团军

步兵第9军

步兵第230、248、301师

近卫步兵第26军

近卫步兵第89、94师,步兵第266师,近卫第199火炮团

步兵第32军

近卫步兵第60师,步兵第295、416师,第1054火炮团,近卫步兵第11、67团,坦克第220旅,第92独立坦克团,近卫步兵第396团,第1504自行突击火炮团

近卫第8集团军

近卫步兵第4军

近卫步兵第35、47、57师

近卫步兵第28军

近卫步兵第39、79、88师

第29近卫步兵军

近卫步兵第27、74、82师,近卫坦克第7旅,近卫坦克第84团,第65、259独立坦克团,近卫第371、374自行突击火炮团,第694、1026、1061、1087、1200自行突击火炮团

第69集团军

步兵第25军

近卫步兵第77师,第4步兵师

步兵第61军

步兵第134、246、247师

步兵第91军

步兵第41、312、370师,步兵第117、283师,第68坦克旅,第12自行突击火炮旅,近卫第344自行突击火炮团,第1205、1206、1221自行突击火炮团

第33集团军

步兵第16军

步兵第323、339、383师

步兵第38军

步兵第64、89、169师

步兵第62军

步兵第49、222、362师

近卫骑兵第2军

近卫骑兵第3、4、17师,第1459自行突击火炮团,步兵第95师,第257独立坦克团,第360、361自行突击火炮团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