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点苍狂剑 > 第三回 白女忆身世 碧烟传绝功

第三回 白女忆身世 碧烟传绝功

话说凤姑冒死冲进火海,背着高一鹏遗体来到屋外,悲愤攻心,一头栽倒在地上昏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凤姑只觉得口舌间一阵清凉,悠悠醒来已日近正午,发现自己睡在一条石板凳上,身边坐着一个慈眉善眼、五十多岁的老尼姑,手中端着一个瓦钵。老尼身后站着一个十五、六岁,眉清目秀的美貌小尼姑,正一瞬不眨地看着自己。那已塌作一堆的房屋灰烬尚兀自冒着余烟。她猛然想起爷爷的遗体,挣着待要站起,不料头一晕,向一边倒去,老尼一伸手将她扶坐起来,开口道:“姑娘神昏体虚,休要乱动!”

凤姑四下回望,哪里还有爷爷的遗体?不禁泪水夺眶而出,一迭声问道;“我爷爷弄到何处?”

那老尼双手合什,宣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姑娘休要见怪。贫尼访友归来,今日天亮时分途经此处,见你昏倒在地,身旁尚有一白衣老者已经逝去。出家人慈悲为本,贫尼便命慧儿去村中叫了几个村民相帮,将白衣老者安葬入土了。你昏迷不醒,贫尼不忍离去……”

老尼话未说完,凤姑陡见原在屋后的大榆树旁多了一个土堆,想必定是爷爷安埋之处,她一跃而起,惨叫一声:“爷爷——”飞身跑去,扑在那土堆上放声大哭。

老尼缓缓走到凤姑身后,将她扶起道:“逝者已矣,姑娘节哀。你年纪尚小,来日方长,切莫为此伤了身体。”

凤姑想到爷爷惨死,风弟失散,哪里还忍得住?只一个劲地悲泣。

老尼摇摇头,轻叹一声道:“姑娘,老尼有事在身,不能伴姑娘在此久留。不知姑娘孤身一人,可有投身之处?”

凤姑听老尼一问,渐止抽泣,跪下一拜道:“多谢老师太相助安埋爷爷。我已举目无亲。有一个弟弟昨晚也已失散。爷爷曾叫我携弟弟到­鸡­足山祝圣寺找无恨大师。可弟弟他……他”说着,又抽泣起来。

老尼听她讲到“­鸡­足山祝圣寺找无恨大师”,眉梢一动,扶起凤姑问道:“敢问你爷爷姓甚名谁?你可曾见过无恨大师?”

凤姑答道:“我不曾见过无恨大师,只过去听爷爷说过几次。我爷爷姓高,单名一个华字……可昨晚来了几个吴三桂手下的侍卫,有一个叫刘百啸的称我爷爷做高一鹏,还说什么万里飞一鹏,千山卷百啸。我反倒弄不明白了。”

老尼闻言大惊,脸­色­忽变,急问道:“那刘百啸今在何处?”

凤姑答道:“我下海追寻弟弟未得,返回岸上,只见几个侍卫放火烧了房子,抬着一具尸体,那刘百啸的儿子边哭边喊:‘爹啊爹,爹爹死得好惨啊!’想必刘百啸已被爷爷打死了。”

老尼眉尖耸动,面对新坟合什顿首,动容道:“阿弥陀佛!素闻高一鹏侠肝义胆,一代风流,贫尼几欲谋面,始终未果!不料今日手刃大­奸­,与敌同尽!贫尼得以亲埋高大侠遗骨,也是上苍造化,缘份所使。”言毕,已泪花朦胧,她再三顿首,用袍袖悄悄拭去泪花,回身对凤姑道:“姑娘,贫尼正欲回­鸡­足山,如不嫌弃,可随同往。”

凤姑答道:“多谢师太好心。只是弟弟失散,须是要将他寻回一块儿上山才是。”

老尼微微点头道:“姑娘所言极是。不过,依贫尼想来,那刘百啸之子刘毅等人很快便会返回追捕你姐弟二人。令弟入海后失去踪影,想是已被高人所救。你孤身一人,举目无亲,又到何处去寻你弟弟?况此处又非久留之地,还是先上­鸡­足山见无恨大师,日后慢慢打听令弟下落,总会有消息的。”

凤姑闻言,正自沉吟不语,站在一旁的美貌小尼慧儿启齿道:“姑娘休要迟疑。我师傅素来神算,所言决无差池!”

凤姑无言,看看老尼和慧儿,对着新坟跪下,深叩不已。

慧儿上前扶起凤姑,那老尼挽着凤姑的手道:“慧儿,为师与姑娘先行,你且去村中唤个匠人,给他一些银两,叫他用上好础石打造一套墓石,将高大侠坟墓修过。碑且空着,为师来日亲题碑文。事完后你自赶来。”言毕,携凤姑向东北方缓缓走去。

慧儿领命,转身去村中安排不题。

且说刘毅,张元奎回到大理府衙,急派快马八百里驿报,吴三桂闻报,且喜且忧。喜的是高师爷已死,除一心腹大患。忧的是自己正欲有雄图,尚欲用刘百啸在江湖上的武艺声名降服招募武林好手,现刘既死,须另寻他人取代。况刘百啸身为总兵官.如今死去,按例须上奏朝廷,这奏章尚不知如何写去,如隐匿不报或措辞不当,让康熙看出端倪,可就坏了大事!

他身着便服,倒背双手,心中甚是烦闷,在王府后花园草径上踱来踱去,许久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

突然,一侍卫急冲冲跑来,跪下道:“启禀王爷,总兵沈应时报:追剿苗梗叛逆于天生桥,逆首安坤、安如鼎仅以身免!”

吴三桂心中一动,大步走上,拿过奏折,对侍卫道:“知道了!去书房笔墨侍候!”

那侍卫闻声而去。

吴三桂见他去得远了,不禁喜上眉梢,自语道:“天助我也!”将那奏折略一览,往怀中一塞,马步,云手,调息,提气,紧接着一路华拳行走开去。

这一阵子养尊处优,发福了些,但毕竟行伍出身,这一路拳脚倒也使得虎虎有势,非常人所能。世人只知吴三桂鞍马征战,善使一把青龙大刀,威风凛凛,所向无敌。却不知道他少得家传,一身拳脚功夫根基非浅,不在一般江湖好手之下。他心存大志,欲有雄图,平时除了爱妾陈圆圆之外,于酒­色­一道,倒也节制得紧,是以­精­神健旺,功夫也未搁下。

只见他纵跳腾越,拳走脚飞,一路三十六式华拳走完,热汗微冒,脸膛略红,神采奕奕大步踏进书房,提笔往奏章上写道:

水西逆苗安坤梗化等,臣亲提师至毕节,由大方、乌西直捣卧远。后臣派诸将分兵进剿,大败贼众于矣列,追至天生桥。总兵官刘偁身先士卒,斩贼无数,不幸身中毒弩,不治殒命。其子刘毅衔命复仇,大挫贼锋。逆首安坤,安如鼎仅以身免。

是役也,仰赖天威,众将用命,苗人落胆,苗邦平定指日可待也。臣吴三桂谨恭疏报捷以达天听

不一刻,奏章书就,他亲手封好,着人派快马驿报去了。

吴三桂不愧久经宦海,老谋深算。这一来自己面上有功,刘百啸为王事丧命,亦为有功之臣,明奏皇上,那刘毅不免可以讨一个封赐,这自然要感谢我吴王爷,还愁刘毅不为我用命?刘百啸一死,目前手下武人,其技艺无人出刘毅之右,只要我加意抚慰,还愁武林中人不闻风而来?那时再寻几个绝代高手,岂非易事?

果然正如吴三桂所料,康熙帝得报,龙颜大喜,于康熙三年闰六月丁卯日降旨曰:“嘉奖。下部议叙。”同日,又下旨曰:“刘偁奋勇破敌,乘胜深入,以致殒身,殊可怜悼,著议恤。”稍后数日又降旨曰:“予进剿水西阵亡之云南义勇前营总兵官加赠右都督刘偁祭葬,谥忠勇。赐其子弟一人以卫千总录用。”

吴三桂得旨大喜,派人密送手谕给在大理府养伤的刘毅,谕曰:

尔父翦除李闯余孽,功莫大焉。不料竟以身殒,吾不胜痛惜。吾已报奏朝庭,圣上下旨加赠尔父为右都督,谥忠勇之号厚葬。吾巳另谕大理府衙尽力筹办。尔静心养伤,不必­操­挂。尔忠心耿耿,吾待汝几同手足。吾不忍见尔以一布衣之身而勤王事,再三向皇上恳请,已得恩准,赐封尔为千总官衔。

现今多事之秋,各地草莽逆贼蠢动。大理乃点苍派旧垒,又邻近西藏番邦,实为卧虎藏蛟之地。尔须仔细收抚各路好手,以为王用。如事顺,尔可效武林先人,开山立派,以蔽人耳目,故暂不令尔领衔带兵。以尔之文武才­干­,前途诚不可限也!

如尔能勤勉王事,功成之日,岂止一小小千总乎?

尔当殚忠竭力,不负吾之厚望矣!

刘毅深感吴三桂大恩,真恨不得变犬马以相报!于是,他一边养伤,一边暗地里收罗人才。这是后话。

话说凤姑与那老尼一路向­鸡­足山走去。未到半途,慧儿已赶上来,短短数语,边走边将办事经过向老尼报明。

眼看日渐偏西,三人缓缓行去。进入两山峡谷,光线大暗下来,老尼因心中有事,一路未多开口,此时她抬眼望望天­色­,转头向满脸凄­色­的凤姑道:“姑娘乃习武之人,未知于轻功一道造诣如何?”

凤姑低声答道:“爷爷在世之日曾将轻功心诀技要传授于我。师太见问,不知所为何事?”

老尼道:“日渐偏西而路未过半,如此走去,天黑之前是回不到山门的,我欲以轻功催行,又恐姑娘伤心过度体力不支……”

凤姑接道:“那不妨事,多谢师太关照!”

老尼心中一喜,道:“如此正好!姑娘且先试一程。”

凤姑闻言,急忙调息提气,展开身手,只一瞬,但见她红背心一闪,便已在五、六丈开外。

老尼大喜道:“不想姑娘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惊人功法!慧儿,我们走罢!”

只见崎岖山道上两灰一红三条线箭一般在林间穿梭而去。

那­鸡­足山乃佛教七大名山之一,全山七十二庵三十六寺,向称佛教圣地,与四川峨嵋山齐名。山势挺拔雄奇,古木参天,顶峰称为金顶,高入云表。山中奇花异草比比皆是,猿啼鸟鸣,流云飞瀑,端的是一座名山!

后人有诗赞­鸡­足山日落时分的景致,诗曰:

林涛风送晚,梵铃韵依稀;

百丈挂飞瀑,几声闻杜宇;

遥看鬼神舞,近数峰石奇;

最是夕阳好,流烟尽虹霓。

老尼带领凤姑慧儿展开轻功身法向山林间穿去,正好落日时分,来到­鸡­足山半腰一座庵前。但见古木参天,藤枝蟠虬。庵外一块草坪,青草萋萋;草坪四周点缀些许奇花异卉,姹紫嫣红,分外醒目。庵后百丈悬崖陡立,飞瀑如练,直落而下,湍湍有声。一股桂花香味随晚风隐隐飘来,中人欲醉。庵门上方巨匾一幅,黑底描金:“慧灯庵”三个大字,苍劲古朴,赫然在目。

老尼在草坪上驻足,对凤姑道:“天­色­已晚,就请姑娘在庵内歇息一宿,待明日贫尼带你去见无恨大师,不知姑娘意下何?”

凤姑道:“但听师太安排。”

慧儿却已叩开山门。那开门的中年美尼见老尼回山,顿时眉眼含笑,双手合什道:“阿弥陀佛!大师已然回山,弟子木纳无知,有失迎迓,尚乞恕罪!弟子已备好净面水具,请大师方便。斋饭亦已备好,恭候师父一嚼……,”只听她口齿圆润,娇音婉转,吐字如珠。

凤姑只觉奇怪,怎竟无半点出家人敛心收­性­、肃穆庄严的样子?

老尼却“卟哧”一声笑道:“灵幻休要贫嘴!慧儿,你先去安排姑娘下榻之处,快快过来用斋,好伴姑娘早些歇息!”

那法名唤作灵幻的中年美尼搂着慧儿笑做一团,走进庵内。

老尼见凤姑一脸惊奇之­色­,边领她拾级而上边笑道:“姑娘休怪。我这灵幻师妹最是调皮,平日里嬉闹惯了。但如有香客颂经或参禅拜佛之时,最是虔诚认真,一丝不苟。住得久了,你便知晓。”

青灯,古佛。

熏香数点,紫烟袅袅。

夜已深沉。灵幻、慧儿及凤姑均入睡已久。

慈眉老尼坐禅刚毕,自蒲团上站起,缓缓走出禅房,穿过小院,轻轻打开山门,迈步抬级而下,停立于草坪上。她举首仰望,只见桂槐如玉,挂于中天,朗朗月华如水银泻地,洒泼在万山丛中。

微风习习,林语沙沙,偶闻得三两声夜啼杜鹃,她不由心内一动,眼中竟涌上一层泪花。

有顷,她突然轻舒广袖,慢挥拂尘,展开了一套见所未见的武功套路。

月光之下,只见她身姿娇捷,轻灵柔美,出掌飞腿,如梦如幻,时而缓慢凝重,时而疾如星火,全不似年过六旬之老尼!

她一边舞去,一边低声吟唱,竟是古人李治所作《迈陂唐》之词:“雁双双,正分汾水,回头生死殊路…”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