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叶圣陶文集 > 1979年2月6日作

1979年2月6日作

选自《叶圣陶散文乙集》,三联书店1984年版)

..,_

“今天天气好呵!”

“自由谈”,这是一个幻影似的名词。从前秦始皇的时代,两个人在路上碰见了,停了步谈一句、两句话,就犯死罪,谈的什么话是不问的。后来虽然没有这样­干­脆简单的法令,但是一方面有示范作式的教条,教训人谈话应该怎样谈;另一 方面又有多少多少条的律文,禁止人谈话不许怎样谈。在这双方夹迫之下,那里还有“自由谈”?

我们听到的一些谈论,看到的一些文字,都是苟存在这双方夹迫的狭缝里的。不触着这一边,也不冒犯那一边,才得说出来写下来,给我们听到看到。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谈论就只好咽下肚去,让他烂掉:文字呢,劈版,收毁,禁止投递,他的灾难何止一端。于是我们就无缘听到看到了。

环境如此,人就变得异样地机警圆滑。怎样才能在双方夹迫的狭缝里转侧自如,成为立言持论的人的必修科目。对于这科目修习得太到家了,有时竟会起一种幻觉,把自己所处的狭缝收缩得更狭一点。试举一个例子。近来北平有许多学者主张定北平为文化城,撤除军备,免遭日本飞机大炮的蹂躏;但是在他们的意见书里,却只含胡地指称“敌人”,绝对不见“日本”二字。他们大概这样想:若在这“未雨绸缪”的意见书里交代明白,说为的是日本,未免太使日本难堪了。

想谈张君,恐怕张君生心,不谈。想谈李君,恐怕李君动怒,不谈。谈谈甲事乙事吧,又恐怕和甲事乙事有关的赵君王君不高兴,也只好不谈。于是谈天气。但是说天气不好,也许会冒犯了这冥漠无言的大自然,忽地来一阵烈风暴雨,吹痛了头脑,沾湿了衣裳:这还是不行。“推车着壁”,只有说天气好是唯一妥当的办法。所以,两个人遇见了,往往异口同声地说,“今天天气好呵!”

原载1932年12月1日《申报·自由谈》

--t.小`说`

从焚书到读书

人类真是奇怪的动物,生来便有所谓“智慧”。以有智慧故,从最初劳动时或惊骇时所发的呼声,进化而为互通情感的语言,由语言而造出文字,用文字记载事物,便又产生“书”这一类东西。

书,又是奇怪的东西:说它可爱呢,它确能把人类过去从奋斗中所得到的经验和理论都告诉了后来的人,做后来人努力的方向。说它可恶呢,自从它把经验理论告诉了后来人,便使阶级化了的人类社会常常感到不安。

在可恶这一点上,二千一百多年前聪明的秦始皇已经觉到了,他便取激烈手段,索­性­把藏在民间的书统统付之一炬。

但究竟这手段太激烈,不久便有不读书的刘项,起来把妄想传之万世的秦朝打倒。后来的皇帝更加聪明,他们知道既然有了“书”这件东西,要根本毁灭是不可能的,与其“焚”,还不如索­性­教人家“读”,不过“读”要有一定的范围、一定的方法,于是便找出了几种有利于当时社会的支配阶级的理论的书,定名为“圣经贤传”,其他诸子百家便是“异端邪说”,都在“罢黜”之列,更定下一个“使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科举制度。一般人读了圣经贤传,不难在科举制度下名利双收,否则读着异端邪说的书,便是“非圣无法”,可以使你身首异处。那时奖励青年们读书有四句口号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现在科举制度早已废止了,但是科举的­精­神依旧存在着。

政府的煌煌明令,学者名流的谆谆告诫,都是说“青年应该读书”!读什么书呢?他们没有说,大概便因为有所谓“标准”在,不用细说了。合乎标准的,有文凭可拿,有资格可得。不合乎标准的书籍,便等于从前所谓诸子百家,是异端邪说,教师不敢介绍,书店也不敢刊行,青年们更少有读到的机会了。不过社会究竟在进步,口号和以前不同了:“非圣无法”现在简称为“反动”,“……唯有读书高”现在一变而为“读书救国”了。

从“焚书”到“读书”,方法和口号尽管在变换,­精­神是一贯的。我们不知道教学生埋头读书的学者名流有否想到这一层。

原载《中学生》1932年1月号(未署名)

。.。txt小./

我们与绅士

知人论世,立身处事,都必须取一种态度并用一种方法。

我们所取所用的是这样子,别人所取所用的也可以这样子。谁能够要求“专利权”呢?这样,可以说在某一桩事件某一个问题上,我们与别人步调相同;但不能说谁附和了谁,谁利用了谁。这道理浅显不过,不用申说。

但是,在苏州颇有人传说,我们《苏州评论》社的人包围苏绅的某派,同时立言持论都为某派张目。证据呢?某派不满从前的教育行政人员,而我们也攻击从前的教育行政者;某派似乎有澄清苏州的意趣,而我们也号召“改善苏州”。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