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也称观自在菩萨,
是“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的简称,又作南无观世音师子无畏音大慈柔软音大梵清净音大光普照音天人丈夫音能施众生乐济度生死岸等因观世音菩萨曾经发愿,任何人在遇到无论任何灾难时,只要一心虔诚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时,即会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救度——“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因此,名为“观世音菩萨”Hxm
观音菩萨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一起,被称为四大菩萨观世音菩萨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各大菩萨之首,是我国百姓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菩萨端庄慈祥,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她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最深刻诠释菩萨是久已成就的古佛,号“正法明如来”,为度众生倒驾慈航,现菩萨身菩萨有三十二应,佛,天人,罗汉,男女,童子,官员,居士种种等身相,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菩萨则现何身而为说法,随缘救度菩萨无极之体,当然更无皮囊色身和男女之相的执着了古印度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像既有现男相也有现女相的到中国南宋以后,女性的观音菩萨相已深植中国百姓心中
“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慈悲即观音,在中国妇孺皆知观世音菩萨象征泛在的真理,无形而无所不在,在国际上有“人类的仁慈保护者”之称菩萨行无缘大慈,运同体大悲,大慈与人乐,大悲拔人苦,在智悲行愿之中,观音菩萨在娑婆人间救苦救难的品格,使其成为慈悲的化身“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自然界的灾变与人间社会祸难不可能消除的情况下,观世音菩萨就是人们心中永远的信仰希冀
菩萨的应化道超到处有记载例如,陕西的南五台山大香山,浙江天竺山南海普陀山尤其是位于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世称观世音菩萨道超其名载于《华严经》历代皇帝屡屡敕(音chì赤)建,举世钦崇,各国景仰
由宿世悲愿得名
《悲华经·受记品》谓菩萨在远古因地修行时期,
因发大悲誓愿而蒙宝藏如来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
释迦牟尼佛曾多次演说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世界的因缘☆直接的是佛在《地藏经》中这样告诉观世音菩萨:你与娑婆世界有一大因缘,所有的天龙鬼神乃至六道中的苦难众生,若能闻你名号,或见你形像,或敬仰赞叹你,这些众生必生於无上道,且必获不转退心,锄人道或天界,享受安乐,等到因缘成熟时,会遇佛授记,他日必将成佛的
以修四自利得名
《楞严经·耳根圆通章》谓菩萨自述,往昔恒河沙劫前,师事观世音如来,以闻思修,入于正定,观世音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
由证果利他得名
《法华经·普门品》谓释迦牟尼佛就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的提问答复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观世音菩萨的意思,可有两种解释:
1.是《楞严经》卷六所说这位菩萨最初的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闻,而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由此做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不若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别声音,致受外境例如赞叹或诽谤所动,生起贪嗔爱恶的烦恼,促成杀盗淫妄的恶业,再受轮转生死的苦报,这也就是观察分析世间音声之虚妄不实,而能不受所动,入于如如不动的大解脱境
2.是《法华经·普门品》所说的:「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也就是说,凡有众生,若在苦恼之时,只要听说有一位观世音菩萨,而专心虔诚地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便会立即听到每一众生的音声而同时予以救济,所以叫做观世音《悲华经》中也说:「宝藏佛授记云:汝观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众生住安乐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可见,《楞严经》是依观世音菩萨法门的自修而言,而《法华经》(普门品)及《悲华经》则是依观音菩萨的度他而言
自利是智,利他是悲,菩萨依智能之体,起慈悲之用,遍观法界众生,随其机缘,拔苦与乐,自由自在,无所障碍,因名观世音亦名观自在或有人说:旧译名观世音,新译名观自在,征之佛经,并不尽然或说观自在,另有其人,非即是观世音,更不可信其实,观世音即是观自在,观自在亦即是观世音,而大悲心陀罗尼经,世尊则名之为观世音自在
观世音菩萨,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法门,利益众生,于生死苦海,为作船筏,于无明长夜为作明灯恒观众生称念圣号之音声,无苦不拔,无乐不与
九法界众生,无论是内在身心疾病绵缠,烦恼困扰,外在人事逼害,意外苦厄;或无论是生理上,心理上,事业上,人事上,甚至聪明智能,菩提上进,乃至佛果,凡有所求,但能一心称念菩萨圣号,菩萨即以千眼照见,千手护持,令其离苦得乐,称心如意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