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炎黄祖先在这一带创业奠基,开始了五千年的文明史早期的城市多已湮灭,主要靠考古学家去发掘考证已发现的最出名的一处遗址是北蒙,即殷墟,大约公元前1339年到前1066年曾是商朝的首都
北蒙在黄河以北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2公里处废墟面积约24平方公里,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北面的渲河两岸地区,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4公里地面遍布村落,垦植程度很高,给发掘工作带来不少困难
根据文献,历史学界早就知道商朝后期的国都北蒙这个地名,但具体地点不清楚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小屯村掘出一批龟甲牛骨,上面刻着奇形怪状的文字年,孙治让著成《?文举例》,对这些文字作了考释,证明出土地点乃是千古之谜的殷墟北蒙年以后多次发掘,共出土甲骨10余万片据《甲骨文编》,这些甲骨共刻有单字4,500字左右,其中可认识的约1,700字文字结构已由独体趋向合体,有了大批形声字,但多数文字的笔画和部位尚未定型,是我国最原始的古汉字这些甲骨也算是中国最早的书籍,上面刻着卜辞和占卜记事,是商王朝占卜吉凶时用的甲骨文是我国历史考古学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它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现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甲骨学
如果说商朝是中国有文字相传的历史的开始,那么,夏朝便是中国有了私有制有了国家的开始夏朝所处年代,约为公元前2033年到前1562年商汤灭夏架,定都毫(今山东曹县),称商朝到公元前1339年,传10代18王,迁都五次中兴贤主的盘庚为抑制奢侈,迁都北蒙,号称殷,本名仍是商,史称殷商盘庚传纣凡8代12王,北蒙为都二百七十二年纣王腐化至极,在奴隶的造反下,公元前1066年被周武王攻灭接下去便是周朝
新兴的封建国家周朝,比奴隶主国家商朝更有生命力周武王攻入北蒙,毁殷都,仅宝玉佩玉就收集了十几万块那些称“顽民”的大小奴隶主当了俘虏,押迁到洛阳建立新城“成周”,派兵2万监视起来北蒙从此湮没
新中国成立后,殷墟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大规默续不断的勘探和发掘,基本摸清了遗址范围及其分布情况,出上数以万计的商代文物,在小屯村建立了殷墟陈列室
武官村的妇好墓是保存最完整的殷代王室墓葬,共出土青铜器玉石器牙雕等1,400多件,许多青铜器都留下“妇好”的铭文文献记载,妇好是在位五十九年的殷王武丁的三个法定王后之一,又是武丁的女将,曾统领过一支1.3万人的军队,屡立战功,因此陪葬品特丰
殷墟的墓葬分仰身葬俯身葬两种俯身葬的墓很鞋底下只铺草席,死者显然是奴隶或低层自由民仰身葬多有棺椁陪葬品和殉葬人,葬的是王公贵族和奴隶主殉葬活人少者一两人,多至千百人平时也以活人牺牲供祭祖先和鬼神,次数极为频繁奴隶不算人,什么时候都可以宰杀,真是血淋淋的阶级压迫!
殷墟的铸铜制骨刻石雕玉等手工作坊遗址,出土大量矢链刀矛斧铸爵范卜骨宝玩等等甲骨文还载有皮革酿酒舟车土建蚕桑织帛缝纫等文字由此说明当时手工业的兴盛,它已完全摆脱了石器时代的痕减城的奴隶中以工匠最多,它们由号称“百工”的奴隶主所占有,分别称为索氏(绳工)长勺氏(酒器工)陶氏(陶工)终葵氏(椎工)椅氏(挫刀工)施氏(旗工)繁氏(马缨工)樊氏(篱笆工)等等,后来都成了姓氏的始祖
司母戊大方鼎是最重要的出生青铜器,是名闻世界的国宝,它是朝廷祭祀用器,长方形,四脚,带耳高1.33米,长1.1米,宽0.77米,重875公斤鼎腹内铸“司母戊”三字,鼎身以雷纹为地,上有龙纹盘绕,四角为饕餮纹,若无精湛的技术,加上众多工匠的分工合作,不可能铸出这么大的鼎器另一个罕见的乐器――大石磐,出生于武官村大墓,长84厘米,高42厘米,正面刻伏虎纹,雕琢精细,线条纯熟,击之磐然有声至于陶器,已有全身上釉的,锃亮细腻,为后代瓷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殷墟的城址不明显,王官遗址也没有重大的发现,这可能同建筑材料有关系如果城墙宫殿用石块或砖头砌造,必定留下痕迹,如是土墙,可能被磨蚀得难以辨认为了证明殷墟是土城,我们可以引证最近发掘出来的另一遗址它是商朝早期的首都,位于河南省惬师县城西面的尸乡沟,城址脉络比殷墟清晰,略呈长方形,南墙早被洛河冲毁,其他三面城基大体看得出来城址东西宽1,200米,南北现存1,700米墙厚18米,以夯上筑成,残存部分1~2米高找到7座城门和几条纵横交错大道的痕迹城内有3处大型建筑基址,南部正中一处最大,长宽各200余米,四周环以3米厚围墙,殿前有笔直大道通南城门作为商朝后期都城的北蒙,城廓规模肯定比偃师遗址大得多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