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秘鲁北部主要海港特鲁希略西北8公里,有一座空无一人的土城,名叫“昌昌”在当地土著希莫人的语言里,可以意译为“太阳太阳”遗址占地18~20平方公里,最盛时居住10万人,曾是秘鲁大城市现为世界最大的土城遗址
“远看一堆土,近看一座城”在漫漫黄沙的海岸边,直到城门口,才能看清土城的轮廓断垣残壁同城外的沙漠一样颜色,它是那么的不起眼现在所能看到的城垣和屋墙,大部只式基,最高不过五六米,难怪人们要对“世界最大土城”的称号表示怀疑
昌昌土城早在西班牙人入侵时就已发现多年前,殖民者搜寻翻掘了城中建筑物,挖了陵墓,将金银财宝搜括一空据说十八世纪西班牙国王结婚时,秘鲁殖民总督就装了一船昌昌出土的金器文物,发运欧洲进贡之后,不断有人来昌昌“掘金”,加速了城堡的败坏直到十九世纪末,才开始了保护性的考古,但古城已被捣毁得面目全非了最初由一位瑞士历史学家领导了第一个修复工程,接着又有美国联邦德国和本国的考古学家进行有益的工作,陆续修复了一部分古堡历次出土的文物非皆丰富,最近还发现了木乃伊和陶器金狗等殉葬品
城中有城,城垣之内有各自独立的城堡,每个城堡和官殿都有自己的城墙现能看出坯形的城堡就有9个,小部分已修复供人参观残留的一段城墙高7米,长440米据说原墙最高的达15米有一个城堡遗址,中间有个方形场地,方圆300多平方米,四周为残墙所围绕,但墙基保存完整走进城址中心,从纵横交错的道路网可以判断城市建设得井然有序,街道两旁有宫殿祭坛寺庙花园住房市场监牢粮库等等
不管是城墙或房屋,一律不见石,全部用土坯垒成那土坯有大有鞋依不同建筑物而定砌得“天衣无缝”,常以品字形逐层砌造,以防地震的破坏年秘鲁大地震,后人修复的城墙倒了,残存的古墙都无损伤这些断垣残壁,历经五六百年风吹雨淋而不蚀有何秘窍?原来,筑墙的土坯是用粘土贝壳砂粒磨成细粉,混和渗水成型,以火焙烧的;成品呈紫红色,坚牢度不亚于现代混凝土当地气候干燥,几乎终年无雨,使土坯长久不败希莫人避开远地采石的困难,利用当地最丰富的砂土贝壳为建筑材料,确是聪明的办法!
昌昌城有出色的水利工程渠道引来安第斯山的泉水,供市民饮用全城尚存一小片绿点,那是一个城堡遗存的水井,井底清水澈净,井边长满芦苇沿着井壁斜坡砌了石盘道,人可走到井底打水
残墙遗有许多浮雕,内容以后生物和渔猎生活为主一座宫殿的墙上,保存着一张大渔网的图案另一堵宫墙有各种鱼和海鸟的图形,或栖或翔,或悠游水中,或潜水捕鱼一幅驯鸟图,画着鸬鹚仰头伸脖,企图吞下一条大鱼,可是脖子被人系了绳索,怎样使劲也吞不下去
在一座神殿的四壁上,画了365个圆形的图案,据说这是代表月亮和一年365天希莫人崇拜月亮,奉月神为最高神只包括上面的渔猎图案,都可以反映希莫人是与后生活息息相关的月圆之夜,乃是近海鱼类麇集的时候,是希莫人谋食的黄金时刻
昌昌是在1438年被南方强大的印加帝国攻陷后废弃的昌昌城始建于十一世纪,是希莫部落的都城那时,希莫人是利马以北的秘鲁沿海地区最强盛的部落,在建筑艺术陶器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就
希莫人现在何方,昌昌城主人的后裔安在?不远,就在昌昌城附近有一个渔村,村里最宏大的建筑十六世纪建成的天主教堂,就压在希莫人神庙的基础上顶截是西班牙式建筑,下截是希莫人的建筑那里的印第安渔民,身体矫浆使用着芦苇编扎的单人渔舟船长约3米,宽不到1米,轻可手提,美名“芦苇马”人们世世代代骑着“芦苇马”,出没于惊涛骇浪里,在近海捕鱼为生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