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伟是在老家读的高中,当时他们那届是两年制高中生,但县城里的中学都是三年制高中了。由于高考开始考外语,所以,学校就开了外语课,使用的却是三年制英语教材。自然从ABC开始,每次测验,修伟的外语成绩都在九十以上分,加上他的文科特别的好,学校已经把他作为高考的种子选手。
当时要是考上个中专那是了不起的成绩,更别说大专了。修伟也就安安心心的读书学习。然而好景不长,新学年一开校,也不知什么原因,外语教材却换成了两年制高中的教材,这套教材又是与初中教材衔接使用的,而且要在一学年学完,还要参加高考。
刚刚认得ABC的学生,完全是在听天书。一年之类要补习初中教材,学习高中教材,那可能呢?一群繁华大都市的教育改革的先驱们,谁会想到穷乡僻壤的教育现状呢。身份、地域、户籍等等的限制,造就了一群既得利益者阶层和一大群既失利益阶层,大都市与小山村的差距就像登月那么遥远。嗨,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颜。同学们都放弃了外语。
加上新来一个年轻教师教数学,那新老师长得斯斯文文的,戴副宽边眼睛,毫无表达能力,半天吐不出一个字来,讲又讲不明白。很好诠释了“只有差生才读师范的真理”,自然这些文科生,对数学又不感兴趣了。这样,学校也就只好放弃,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再说。
高考成绩一下来,文科班就只有两个榜上有名,分数刚好够。那都是在初中就学过点外语的。修伟自然名落孙山,只不过却考上了中专,却是体育专业。那时候能考上师范的,应该都是差生,成绩优秀的谁也不报考师范。
老师虽被脱了帽,但在经济待遇上还是享受臭老九的待遇,连卖菜的农民都瞧不起,斤斤计较的多半是老师。
体育就体育吧,修伟自小就练武,学体育也正好对路。可是名额有限,最终被有关系的占了名额,师专也就没上成。这已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初中毕业的是候,也是考上了中专,可却一直没接到录取通知书。
学校要动员他复读,修伟想了想,这又得读一年,还不知道名额还会不会被人占去呢,按修伟的话说:“谁叫咱不是大都市的人呢?”干脆就回家待业。这一呆就是三年多,原本指望着顶替进厂的,哪成想那时又取消了顶替制度,但可以换工。而父母的年龄,条件又达不到换工的要求。
后来,还是一场火灾,父亲在救火的过程中,为了救师姐和师兄,被倒下来的房梁砸死了,死后照例被追认为党员,修伟才得以踏着父亲的遗体,被特招进厂,参加了工作,身份全民制职工。那时的盐业公司,还叫新安盐业总厂,妈妈文秀还是个大集体身份。修伟喝了口闷酒,骂了一句:“修伟呀,修伟,你这是为什么,怎么又想到了这些烦心事呢。
3 1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