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力荐梁漱溟先生的“乡村建设理论”(梁先生的试验地邹平县离我们老家不到200里)使得他的“地盘”一片盛世景象,为此,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韩复榘还专门表扬过他(韩可不是什么传说中的军阀、老粗)。
抗战时,他打过鬼子,打过于学忠的第51军。也曾联合过八路军打鬼子。他最敬佩的是国民党的抗日游击队。因为人家枪好,吃得好。最后,他还是投了他最看不起的八路军——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
当他的一干人马全都成了鲁中军区特务团时,他这个“团长”却又因一个偶然的因素(晕车,不能闻汽油味)留在了老家,仅仅留下了由陈毅政委、黎玉主席签名的省参议会的参议员证。多年后,当他的那些小排长、小连长都在南方当了大官时,他并不后悔。他说,这就是命(他也让我认命)。
土改时,他曾向我们的工作队直言不要……还乡团打来时,他又凭着自己的威望加以阻止……反右时,由于他的庇护,济南下到我们村的那两个右派过的是“幸福生活”。
没有他,村里的那棵300多年树龄的银杏树,肯定要被砍了用来大炼钢铁(疙瘩)。他用他的寿材换了下来。
最让全村人感激的是1960年挨饿的时候,由于他的指点,村里硬是没有饿死多少人……更让人称奇的是“文革”中,在他的大儿子(即我的父亲)被屈斗,生死不明,当地的造反派也想抓他这个“大土匪”、“大军阀”的严峻时刻,他临危不惧,“匪性大发”,终于力挽狂澜,渡过危难。
他一生有过四个女人(有名有姓的,没名没姓的就不好说了)。我奶奶虽名为压寨女人,实为普通小脚女人一个,二奶奶人漂亮,唱京剧的,旧时称“戏子”。她同我爷爷的故事最曲折。我爷爷最爱的还是我的三奶奶,人既漂亮又有文化,天津人,毕业于著名的天津圣功女子学院,是个基督徒,当年主动要求下乡“扶贫”,来到沂蒙,因我父亲和我叔叔的关系,与我爷爷相识并喜结连理。但红颜薄命,不幸早逝……1987年,在济南的一家婚介所,本来是为我找对象的他,自己倒“泡”上了一个51岁的老姑娘,我的这“x位奶奶”几天就容光焕发起来。可惜好景不长……他这一生一共才生了两个儿子。阴差阳错,该投国民党的却投了共产党(老大、即我的父亲),该投共产党的却干了国民党(即我的叔叔,1949年撤至台湾,官位最高至国军总参作训部副部长,少将军衔。1992年去世——还是死在了他前边)。
他死得也很离奇,临终前一点征兆也没有。他与我的女儿抢可口可乐喝。结果……这又应验了那句老话,人到死了的时候,怎么都会死。
现在,我就开始讲我爷爷的故事。
——最后我想提及的是,你作为小说欣赏也可以,你若作为一段历史研究也不是不可。这就要看你的鉴赏品味了。
../|?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