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声震四野秋:百年匪王 > 第6章 实行新政

第6章 实行新政

我爷爷上山入伙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力阻了马大眼要下山杀我二曾祖母为他报仇的决定。

“算了算了,宽大为怀吧。”爷爷冷静地说,“‘以孝悌绵家教,以勤俭持家业,以忍让余地步’乃我祖上遗训,她毕竟是我弟弟的亲母。我与弟弟又毕竟是同父所生,我那个可怜的弟弟又是个多病之人,你杀了我二妈,谁来照顾他呢?”

一番话说服了马大眼等众匪兄弟。

那四称赞我爷爷为“善人”。说这样的人,在他们满族里“是不能杀生的”。

爷爷这番话救了我二曾祖母一命。但这个有着蛇蝎心肠的女人,毕竟没得好报。1938年12月8日,日本鬼子的飞机第一次轰炸沂蒙县城。这次来了三架飞机投了9颗大炸弹,城里投了7颗,大概是看着城西王家大院院子太大,便将另两颗投在了我们家。其中一颗没响(直到1955年,才由县公安局用马车给拉到潍北靶场处理了),另一颗正巧落在了三间大堂屋里,也把我二曾祖母给拦腰炸成了两截,一截肠子给炸到了百步外的马厩里。从那以后,马厩里的五匹马全都莫名其妙地死了。

以此事为契机,我爷爷以三掌柜的身份提出:以后下山筹粮款,不应不分青红皂白乱绑一气。尤其是穷人,你绑他,他也没有钱。真要撕票,就会失去人心。结果会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久而久之,造成老百姓与兄弟们的尖锐对立。他说:“那将使咱们队伍的日子更难过。而弟兄们提着脑袋当杆子,不就是图个有吃有喝嘛,要不谁还上山?”

马大眼一开始并不认账:“不管那一套,­干­这行的就是认钱不认人,自古以来,拉杆子就是这么­干­的。”

我爷爷耐心劝道:“不见得,杆子也分仁义与不仁义,那水泊梁山的好汉们不比咱气势大?你看他们何曾欺负过草民百姓?他们­干­的都是官府和大贾。我们应该向他们学着点。”

“老三说得有理。”那四就支持我爷爷,“你们汉人不是有句俗话,兔子不吃窝边草嘛。”

“二哥说得有理。”爷爷接过那四的话继续说下去。“常吃窝边草,兔子自己就藏不住。大哥你抬眼仔细瞅瞅,这些年兵去匪来,老百姓早已是民不聊生,贫苦不堪。如今的各村各户,要么穷得光剩下石头了,要么自己拉起了围子,组成了什么民团、大刀会、红枪会,与兵匪对着­干­。咱去硬抢,势必要流血伤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改暴为仁,变抢为要……”

“那老百姓能给你?笑话!”马大眼一拍腰间的双枪。

爷爷说:“我话没说完呢,咱要是要,但不是白要,咱可以立字据保护他们。保证他们不受其他土匪和什么人的袭挠。”

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活普遍富裕以后,我爷爷还常给我提起民国初年老百姓的穷日子。那个时候的人,从来没有吃饱过,一个村里很少有瓦房的,一家人合穿一条裤子,谁出去谁穿。一个县城不过像个小镇子,很多地方连土匪都饿跑了!

那四马上明白了:“两好搁一好。”

“兵不血刃?”马大眼将信将疑,“天下有这等好事?如果真能这样的话,弟兄们就不会流血掉脑袋了。”土匪虽然个个不怕死,但是一旦有了伤员和有阵亡的,仍是杆子们的头等伤脑筋的大事。因为山上缺医少药,负伤的整日里痛得哭爹喊娘,死了的还得花重金安抚家属,不然,谁还跟你­干­?

我爷爷坚信这么做完全可以,至少可以一试:“毕竟都不想伤和气,都不想流血死人。双方都得利的事嘛。我把这称作‘左手收钱,右手保人’。”

此后,这支杆子按我爷爷的办法办,先后同山下十几个村子订立了“协作协议”,由村子每月定时送上一定的钱粮,马大眼的杆子负责保护他们不受侵害。

至于过路的商人,则收“过路钱”,一般按货物的10%收取,这个尺度商人们都能接受。

这个办法还真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马大眼的杆子同老百姓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杆子们不再为吃喝发愁,老百姓也不再担心土匪的袭挠。

当然,意外的时候也有,但杆子们都说话算话了。

一次是远在沂源的土匪郑五麻子(外号大铡刀,自称包公再世,要扛着铡刀平天下,有时也是滥杀无辜)北上窜扰,半夜偷袭了一个叫小坡子的村子,杀死了一个壮力,牵走两头牛,烧了五间房。为此,马大眼亲自带着队伍前往赔不是,并采纳了我爷爷双倍赔付的意见:安抚那户死了人的人家100块大洋,对丢了牛的照一头赔两头,烧了房的重新盖。此举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戴。

正是郑五麻子的这次­骚­扰,与马大眼这一帮结下了嫌隙,即便是在以后共同攻占沂蒙县城的行动中,他虽与我爷爷有过密切配合(那时马大眼已死),但还是没能避免最后的分道扬镳。

当然,也有杆子们开杀戒的时候。这本身又是个小故事。

有一次,他们这支杆子跟临朐北界的一个李姓财主说好了,这月由他出500块大洋,10石小米作粮饷。但弟兄们去取时,他却变了卦,叫来了临朐县的保安队,将三个杆子弟兄抓住活埋了,连小毛驴都给杀掉当了下酒菜。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