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倒猢狲散。
没人比他们更清楚这时局下的错综复杂。
段伯烽的反应还算平静,他不是食古不化的顽固派,明白大丈夫能屈能伸,方能立世。
当即在新闻纸上,以东四省的名义,发表了自己支持大帅军政改革,施行新政的决心。
称大帅此举,是将华夏往民主政治道路上引领的先锋之举,乃三民主义的最大表率。
态度之坚定果决,让各地方嗔目结舌。
这言论一时被进步党四处引用,直道:地方军中,若各个都如东四省,段总督,义无反顾支持大元帅改革,何愁华夏不兴?
刘安山气得破口大骂:“打脸的是他,倒戈也是!段燕孙这个投机派!混蛋!”
陈作昌更直接,一言以蔽之:王八蛋!
这不是明着抢改革的第一口果实吗?
孟怀西跟属下感叹:“先杀人,再举义旗,段燕孙这个土匪当得妙啊。既得了人心,又给大帅搭了台阶,我实在应该跟他学学。”
属下知道几个上峰间,矛盾利益“剪不断、理还乱”,今日是死敌,明日未必不能携手。
倒不好说什么。
只道:“总长既然觉得此举可行,不如咱们也效仿?”
孟怀西笑了笑,接着破口大骂:“蠢货!都他妈是蠢蛋!我真该送你们去金陵大学,看看现在的学生是怎么当进步人士的!”
几个属下耷拉着眼皮。
被骂得死臊。
孟怀西随即又换了和气的面貌:“何为进步?事事当先方为进步嘛。我若照搬段燕孙,别人只会夸他起了好头,谁能真正记我孟某的功劳?不能姓段的吃肉,本总长连口汤都喝不着吧。”
他所辖的武昌府,距离段伯烽的江宁府不远,倒可以私下好好联络联络感情。
在这混乱的局势下,冬天终于离开熬过去,迎来了入春。
俞家迎亲的事都已经准备好,等渠成那头送嫁。
趁新年,永华街的房子也装点得喜气洋洋。
俞老太太心心念念都是大孙子俞书允,入春后,天日益转暖,方便走动,便坐火车来省城。
几房亲戚也一块儿来了。
二姨奶奶见了凤笙,喜得托住她的手道:“还是咱们家的姑奶奶又出息,又标致,全省城都找不出第二个。”
“您客气。”凤笙道。
“……你秀珍表姨,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脾气秉性再温柔不过。我就觉得能跟你合得来。”二姨奶奶道。
“我还记得小时候见过一次表姨,待我们很和气。”凤笙道。
“囡囡,别站着说话了。让春雁带二姨奶奶先去楼上看看新房。”俞书允从楼上下来。
春雁便带二姨奶奶去看新房。
二姨奶奶把洋楼转了个圈,看得不住咂嘴:“我们家秀珍有福哦。瞧这房子气派的,在渠成哪里见得到。”
“您是没去过咱们家姑爷的公馆,那才叫气派呢。”春雁笑道。
“哎呦呦。”二姨奶奶直叹,“这哪能比哦?孙姑爷那么大的官,管着好大一片地方,一般人能见着吗?”
春雁觉得二姨奶奶说话熨帖。
不由得她替凤笙骄傲。
而段伯烽此时正在春申街,听李佳玉容的奶嬷嬷马氏说:“格格昨儿晚上吐了大半宿,才搭上眼没多久。”
“她怎么了?病了找梁大夫。”段伯烽道。
“嗨。”马嬷嬷笑道,“不是病。是老奴该恭喜总长。”
段伯烽皱着眉。
马嬷嬷喜滋滋道:“格格是有喜啦。已经让梁大夫断过脉,两个多月了。”
两个多月,就是他伤好后,连着几天 ...
(没回公馆那次。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