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章:彻查贪污
现代的企业都知道,如果能给大人物大活动提供赞助,那就是了不得的事情。比如某矿泉水,商标上面专门写着人民大会堂开会专用矿泉水,价位一下子就高上去,档次也不一样,全国政府开会几乎都买他们家的,这就是一种品牌效应。
分开来说,这样这样解释。首先大会堂都用这个,我们也用,紧跟党的步伐走。其次能让大会堂的人都采购这种水,一定是关系通天,这样的人,大好关系总是没错,一定要买他们家的,万一该水是某中央领导的亲戚生产的,你不买,就是跟不上趟……
如果某套套,比如肚蕾丝上的商标能打上一个国家领导专用,相信一定卖疯了,要知道领导都很注重安全而且领导应酬多,买的套套一定是有质量保证的,都不需要广告,大伙一定认准它。
自从把书房家具送给了仁宗,登封县的家具厂就开始源源不断的接收各地政府的订单,当然左伊和小胖都是很上趟的。比如吏部要定一套衙门的家具,就可以给礼吏部老大附送一套他家里的家具,同时给吏部负责采购的也送一件他喜欢的单样。这样都不带砍价的。反正花公家的钱,落自己好处,何乐而不为。
这是第一波,办公家具的潮流。
仅仅是这一波的订单,登封县家具厂就赚的一身流油。县令大人还惟恐大伙不够眼红,把收益和利润分配大红字贴在衙门门口,同时在登封周报的经济交流板块也大宣特宣。
左伊知道古人对数字不敏感,所以曲折的编成故事。比如登封城管狗蛋上个月入伙了一两银子,这个月就拿到了成本两倍的分红,已经和本村家庭殷实的刘秀才的女儿定了亲,准备结婚,作为登封家具厂的一名小股东,他将享受一套免费的婚房家具……
啧啧!大伙虽然不看报纸,但是总有识字的人会看,那种文人的优越感,看完就开始说,一下子登封县的县民就都知道了,悔不当初啊,为毛县令大人说集资,大伙都不愿意理呢?还有自称狗蛋亲戚的人跳出来,这个故事是真的,他侄子狗蛋下个月结婚!
开始李春华对县令大人,亏本投钱办什么周报意见很大,觉得他烧钱烧的慌,又没有人真看,没有想到,现在效果这么好。左伊又让他招募一群有文化的人,做一个编辑部,李春华于是把他弟弟,李春雨叫来。也算肥水不流外人田,给弟弟一个小领导的职位,招了几个登封县常年落榜的秀才,大伙们挥斥方遒,真是哪里都有人才。
三个秀才凑一堆,顶的好几个诸葛亮,这些秀才身上还带着一个小证件,证件上有县令大人的盖章,是县令大人发的,号称记者证,有了这个就有权去找别人唠嗑,还可以把唠嗑的内容记下来。
李春雨也是个有能力的,戴着县令大人盖章的记者证,第一个就去采访了少林方丈。于是娱乐八卦版本出了《方丈的故事》,连载一出来,立刻受到大家的好评,还有人眼巴巴的来县衙等着下一期的故事出来,方丈到底和那个奇女子有没有再续前缘……
“第一期介绍的是方丈如何走入佛门……因为一个貌若天仙的女子……”
本来还怕这期发出去之后,方丈不高兴,会来衙门闹事,不想左伊这个老大去探探风的时候,方丈却笑容满面,得意的和左伊说:“不瞒你说,自从那《方丈的故事》发出去之后,少林寺的女香客多了不少,而且出手大方,还有不女少香客,捐了千金的香油钱只求能见方丈一面……”
左伊一头大汗。她创造了开头,却控制不了结尾。
结果还有不少富商或者登封县的名人,纷纷来县衙编辑部,主动要求被采访。由于来的人太多了,有些人排不上,于是纷纷捐钱给编辑部……接下来你懂的……
左伊看着这个现代化的编辑部,自愧不如。她总不能事事都管,开了头,就交给能管的人了,接下来的发展左伊控制不了,只是发现,中国人不管哪个时代都是聪明的可怕!
那边看到家具厂赚钱了,就有不少民众,集结了一些德高望重的代表人物来县衙,想问问,现在投钱来得及不,毕竟农民和县民都不傻,有钱不赚不是中国人的风格。
不想一向温和的县令大人,脸色很不好看,骂道:“晚了,当初叫你们投不投,现在有钱了,眼红了,这次家具厂的就这样了,下次如果还有项目,你们再来吧!”
县令大人的态度很坚决,阻止了更多想上门的人,那刘县丞和林县尉更是后悔万分。
有了第一波的政府订单,左伊又去汴京招募了许多工匠,不仅有木匠,还有其他,薪资开的比别的地方高,但是还是很多人不愿意来,毕竟登封县不比汴京,最后左伊用大马车把他们拉来看看,觉得合适就呆,不合适就走,自愿。
不少人因为这薪资,犹豫着,想着来看看也好。
一上马车出汴京,那路坦坦荡荡的,居然和汴京城内的官道一般,马车是四马连跑的,车也极大,路过固定的村庄就会停下一小会,不时有人上下,坐车给钱也便宜,居然只要一文,一文能干啥啊,那车夫傻了吧。
有本地的人看了他们,炫耀道:“这车是登封县县衙给开工资,县令大人说是登封县县民的福利。”
工匠们心思千回百转,有的当下就有激动的决定留下来的,有的还要继续看看,这年头官员做的政绩工程还不少,还是得看看。
等到了家具厂,工匠们看到那明亮的工作环境,其中一个工匠居然在里头看到熟人,二表哥的三姨的媳妇的舅舅,刘木匠。当下就上前去打听。
不仅工资高,吃的好,还发工作服,看他们统一的服装,果然比自己拉风不少,最重要的是,如果签了保密协议,能给养老,每个月只要在工钱中扣百分之十,等退休不做了的时候,可以有最低生活保障……
天花乱坠的内容,让那些新工匠闻所未闻,可是当他们拿出合同,正式的官府章子,一个个都相信了。
路修的差不多了,刚好用家具厂的盈利付尾款,而平日县衙收到的税收,左伊都用于公共设施建设,比如建立快速马车这种公交车,登封县的百姓花很少的钱就可以坐车,而且速度很快。四匹马的大马车,一天来回两趟,大大的激发了登封县百姓到汴京的欲望。
不少有小聪明的百姓已经早上摘一袋子瓜果,坐车到汴京集市上去卖,下午就卖完回来。
然后是最早的二贩子出现了,去农民家低价收菜,然后高价去去汴京卖车。
从登封到汴京的路是车马不断。
幸好,左伊早有预谋,路是要修的,收费站也是要开的。这个工作交给云当家去安排,顶好,用他们的话来说,这就是打着官家的牌子收钱。
从汴京到登封的路口就会有一个牌子——“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落款是登封县县衙,端的是彪悍!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