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再婚书 > 寡妇门前是非多(1)

寡妇门前是非多(1)

在传统中国人的心中,夫唱­妇­随的生活是最遂心、最幸福,也是所有女子应该过的生活。一个完整的女人的定义就是在外有丈夫支撑着一片天,家里上有公婆可以奉养,下有儿女承欢膝下。但世事总不那么尽如人意,有完整的必有不完整的,比如寡­妇­。

要说寡­妇­,自古在中国社会中绝对属于比较悲惨的一群人。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丈夫一死,活着的妻子大多面临的是孤苦伶仃的寂寞。一直以来在传统主流意识中,清心寡欲孑然一身才算是一个正经的寡­妇­。于是有人感叹,当好寡­妇­的角­色­比演绎任何一人生角­色­都难。

在传统中国,有一批正人君子是特别讲究“清白”和“节­操­”的,这“清白”和“节­操­”用在女人特别是寡­妇­身上尤是登峰造极。不管她们怎么谨小慎微,总不免会碰上跳到黄河也洗不清的麻烦。年轻守寡,谓之克夫;中年丧偶,言其妨人;老年失伴,说你没福。如果男人刚订婚不久,便命丧黄泉,这未婚之女简直就是大大的不祥之物,只能受人鄙视和斥责。以后她守寡几十载,偶尔对男人笑一笑,或善意地给赶路者递上一碗水,也会空|­茓­来风,被一群长舌的男女议论来议论去,直至满城风雨,搞得这个女子在人前抬不起头为止。

也许你会说上面所说的寡­妇­遭遇都是发生在万恶的旧社会,在现在也只能在电视里才能看得到,毕竟现在社会对寡­妇­的看法已经有所改变。但在一些男权思想浓厚的人眼中,寡­妇­仍旧是不吉利的,她们的一举一动依旧会招致非议。也正因为如此,寡­妇­再婚虽然得到了法律的保障,但世俗中还是有着为数不少的对丧偶女人的偏见和歧视。

寡­妇­的悲剧并没有彻底落下帷幕。而寡­妇­悲剧命运的产生深究其历史根源自然是离不开不平等的贞­操­观念。

前面已经提过,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时期,男人是依附女人而生的,是女­性­地位最崇高的时期。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私有财产的增加,男女的职责与­性­别角­色­发生了变化,女­性­作为支撑社会主力军的地位逐渐被男­性­所取代,女人逐渐成为男人的附庸。女人的地位由此一落千丈,除了生儿育女,服从丈夫便什么也没有了。

在*问题上,男女也是不平等的。当社会还没有进入“夫为妻纲”的娶妻制前,男女在*上是自主支配的。即使从群婚发展到对偶婚,女­性­的*对象也和男­性­一样多,当然就没有寡­妇­问题。

寡­妇­问题是随着男权主义的产生而出现的,男­性­对女­性­绝对占有,女人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必然导致女人为男人活着,妻子为丈夫活着,寡­妇­为社会活着的惨剧。男人在生前要支配女人,死后也要威慑女­性­的存在。

就常理而言,男女结合是人类繁衍的需要,成为夫妻组成家庭是人类安享天伦之乐的基本形式。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夫妻二人迟早有一天会有一个人先一个人而离去。这是人生中最不幸的事情之一,特别是年轻夫­妇­中有一人撒手人寰那就更加不幸了。可古往今来,常常是鳏夫可以再娶,而寡­妇­却很难再嫁。她们的孤苦不但不被社会同情,反而备受他人歧视。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封建社会尤其是程朱理学对女人的毒害。

寡­妇­,从字面上看就是失去丈夫的女人,正如男人失去妻子成为鳏夫一样。男婚女嫁才有秦晋之好,鱼水之欢,中途分手不论是谁成为鳏夫或寡­妇­,都是人生中的大不幸。这种不幸对男女双方来说都是一样的,可是随着封建礼教的兴起到严厉、由约束到禁锢,寡­妇­的行动越来越受到限制,特别是一种无形的压抑,让那些年轻寡­妇­心如枯井,面如槁木。自丈夫死的那天起,她们就被剥夺了享受*的权力,成为必须清心寡欲的“寡”­妇­。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