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野樱桃 > 161.上卷.向谁倾诉(57)

161.上卷.向谁倾诉(57)

( 忽然就涌上一个念头,这是不是把馒头塞进嘴里了?“过几天”的过程中,会不会突然飞来一拳打到我的腮帮子上呢?

有了这种念头,拿到再审决定书的我还没敢过分张扬,只是给老妻和几位最要好的朋友打电话通报了一下……

厚可盈尺的书稿送去打印了,我呼唤的“太阳”并没有出来,只能说听到一些报晓的­鸡­鸣。***为了法官给出的那个模糊数字“过几天”,我独坐客房,四顾茫然。

华灯初上时分,高管局的朋友董邦耀打来电话,说后天是清明节,他和他的一帮子“三线战友”要到陕南旬阳为当年牺牲在襄渝铁路建设中的战友扫墓,“几位战友让我邀请你同行。旬阳位于汉江边上,山清水秀,跟我们去散散心吧。”邦耀说。

正是为没着没落的“过几天”而“已是黄昏独自愁”的我“欣然从命”,第二天一早便和一群小我10岁的“三线学兵”到了秦岭环抱、汉江萦绕的小城旬阳。

碧水如玉的汉江的确让我陶醉,但有一件事却也让我好生伤感了一阵子。

“三线学兵连”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那是一个荒诞而动荡的时代。西安两万多名正在读初、高中的学生离开校园,高呼着支援“三线”建设的革命口号开到了正在修建中的千里襄渝线上。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年却­干­起了连成人都吃不消的劈山开路、打钻放炮的苦差事,数百名学生牺牲于青山绿水间……事过去了将近30年,活下来的战友结伴为死难战友扫墓,可是,他们开着车在山上转了一天,却找不到战友的安息之地。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在半山腰一座用石块砌起的“断墙”之上看到了几座散乱的荒坟……

20多位“三线学兵”上到断墙之上祭奠战友,我独自靠在墙边,心里涌上阵阵凄冷……等他们下来后,我对邦耀说:“这里没有任何标志,也太……我看山下就是旬阳车站,你们谁下去,搞点油漆,找把刷子,给这里画个标记,也给其他来扫墓的同学指个路嘛。”

两位手脚麻利的“战友”顺着山坡下去,不大一会儿便拎来一桶红漆和一把小刷子。

清扫了断墙上的灰土,我在上面写下一“诗”:

总是英雄出少年,忍将忠魂伴青山。

梦里忽闻铁龙吟,惹得汉江泪涟涟。

诗是竖写,最后的五字连成了一长串的“泪珠儿”。

……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