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野樱桃 > 242.下卷.谁在路上(4)

242.下卷.谁在路上(4)

( 你看她这会儿笑得,那可真叫满面春风,阳光灿烂!桌上摆的是一串串晶莹剔透的“金奖葡萄”,红如玛瑙,绿如翡翠,紫如宝石;墙上挂的是两块金光闪闪的奖牌;上面刻的是:“户太8号”、“理扎马特”,在第五届中国优质葡萄擂台赛暨奥运果品评选推荐会上双双被评为“安全金奖葡萄”……专程从北京赶来的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副会长晁无疾教授告诉我们:“这次擂台赛,全国16个种葡萄的省市、200多路“葡萄诸侯”京城比武,设了4个金奖,竟然被汉风台捧回了两个,实在是件很了不起的事!”

说到葡萄,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想起一令国人倾倒的民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吐鲁番的葡萄也因此名满天下,甚至成了新疆的区域“名片”。ww***新疆人拿着这张“名片”从天山一路走来,畅游天下,收获着天下人的赞美。而这次大赛,新疆虽然风光依旧,拿到了一块奖牌,但与他们并排站在领奖台上的陕西人却比他们笑得更甜,因为陕西女子孙彦玉右手举的是金牌,左手擎的还是金牌……前者是公认的“王者之师”,后者却是名不见经传的“后起之秀”。ww这正应了那句老话:“后来者居上”。

去年我曾在这个时节来过这里,我想汉风台的葡萄该挂果了,可热好客的主人却没让我尝一颗她种的葡萄,问其原因,她说:种树和育人一样,让一个初中生去工作,他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不能和大学生相比拟的。葡萄今年不挂果是为了让它长成高材生。她要的是品牌,牺牲230亩葡萄一年的收益,对种葡萄的人来说真是件“咬牙”的事!我想,这事放在一些急功近利者身上是做不到的。更让人震惊的是:在830亩庄园刚刚栽上果树时,孙彦玉在原上搭建了一座硕大的“草庐”,经营农家乐式的餐饮,借以养农。生意火爆到了“日进斗金”的地步。但是,今年夏天,彦玉却断然停了这档生意。直到今天,我才弄清了个中缘由:她要为庄园里的“孩子们”——樱桃、葡萄、水蜜桃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生长环境!这个理由和为这个理由所做出的牺牲的确令人肃然起敬……

不是开会,不是聚餐,完全是朋友之间的友交流,来的客人没有谁踩着点儿来,也没人正襟危坐地表鸿篇大论。大家一面品尝着鲜­嫩­甜美的金奖葡萄,一面即兴挥、谈笑风生。其间一位颇具学者风度的老者的谈话引起我的注意。彦玉给我介绍说:“这位是修德仁修老。修老是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德高望重的葡萄专家……”

修老微笑着说:“我们这一次来西安是为汉风台祝贺的!全国擂台赛的评委会全是葡萄专家。而所有参赛的葡萄在评比时没有任何标志,评委们只看葡萄,品葡萄,不知出处,也不问出处。结果让你们陕西人把半数的金奖牌捧了回来。如果真要搞平衡,那结果也许就不会是这样了。但是平衡就会失去公正、公平。失去擂台赛的意义……”

修老的这番话让我产生两个联想:一是,汉风台的金奖是凭优良的质量赢来的,是纯金打造的;二是,大赛由“平均分配”到“强者为王”,彰显出的是我国市场竞争的规则正在走向成熟。

接着,老专家侃侃而谈,从葡萄的栽培技术到国际葡萄业的展趋势,再到对汉风台葡萄的评点,谈了很多,其中有些话对我等不事农桑的人不啻是听天书。但有几点我听懂了,并且记住了。他说:中国是个葡萄种植大国,自从张骞从西域引进葡萄,葡萄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但中国葡萄出口量至今却少得可怜。智利年产葡萄100万吨,90万吨都出口了;中国年产葡萄三四百万吨,出口不足百分之十……原因是什么?修老的观点是:我们的水果种植没有按标准生产或者说我们标准太低,与国际市场接不上轨……老者有一句话很生动,他说:“市场上五块钱一斤的苹果找不到,五毛钱一斤的苹果卖不掉。”老者话锋一转,又谈起了汉风台的种植技术。看来他是仔细查看过汉风台的,对这里的做法表示由衷的赞赏。虽然我还是听不懂他所说的一些技术术语,但结论­性­的语是明明白白的。一是,这里的种植非常规范,是日本技术与西欧技术的有机结合,值得推广;二是,生产过程完全达到了无公害基地的标准,实现了产品的安全­性­;三是,汉风台的葡萄已经达到了国际市场的流通标准,不比日本的差……修老沉思了一会儿,又说:“我在想,是否在这开一个全国­性­的葡萄种植现场会,让全国人都知道,西安有这么一块地方,论自然条件并不是最好的,却产出了最好的葡萄。原因就是你们始终在奔着一个目标锲而不舍地追求着,这种目标就是国际化的,优质高标准……”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