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杀手佛 > 第三十二章离间之计

第三十二章离间之计

下人转身出府,不消片刻,便听得收礼之人高声叫道:“‘锦云舞狮班’三十人,班主献贺礼五十两纹银,余者每人十两,总计三百四十两银子,记下——”“下”字出口,随着一阵脚步声响,那名下人已引着“锦云舞狮班”一行人进了王府大院。

三王爷和王佛相视看了一眼,站在台阶上定睛瞧看。便见那班主年纪在四十二、三岁左右,着一领灰青­色­的圆领对襟大氅,内衬着翻毛虎皮坎肩,腰里横系一条一巴掌宽的牛皮板带。下身穿着兜裆滚裤,脚蹬一双踢死牛豆包大撒鞋。由头至足,显得甚是­精­悍。

王佛瞧他双目炯炯,背负双刀,太阳|­茓­向外坟起,便知此人定是个练家子。在班主身后,依次为七头“太狮”十四人、七名狮子郎、五头“少狮”以及京鼓手、京锣手、京钹手等。对于狮子舞,三王爷身居大内,自是知之甚少,当下笑着向王佛问道:“义弟,这些江湖上的杂耍玩意,愚兄平时很少观赏,你是江湖中人,想必知道的不少。义弟,你能否给愚兄讲一讲它的来历?”

王佛笑道:“这方面小弟也是略知一二,据说远在南北朝时期,狮子舞便已有之。关于它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礼乐志》中的‘象人’一词。所谓象人,也就是扮演鱼、虾和狮子的艺人。时至唐代,狮子舞逐为盛行,渐渐发展成为百人共同表演的大型歌舞,并做为燕乐舞蹈在宫廷进行表演,时称‘太平乐’,又名‘五方狮子舞’。唐代之后,该舞深入民间,广为流传。宋代《东京梦录》中曾有记载,说当时每逢节日,有不少寺庙便要召开一次狮舞大会。众僧侣各坐于狮身之上以做法事、颂经、讲禅为由,来吸引观看之人。及至本朝,听说这种舞蹈在渐江一带尤为隆重,但凡大街小巷,皆闻锣鼓声声,处处可见游人围簇,可谓盛况一时,殊为热闹。”

那名下人刚要带人与三王爷施礼,瞅了瞅三王爷与王佛谈兴正浓,忙向背后丢了一个眼­色­。当下一齐站定,在原地静静的等着。

三王爷听王佛说到此处,低着头想了一下道:“听你这么一说,愚兄还真想到了一首诗。白乐天有一首诗名为《西凉伎》,好像是这么说的,‘假面胡人假子,刻本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毛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跳舞梁前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他说的,可是狮子舞吗?”

“义兄说的不错,白乐天诗中所述,正是当时西凉人舞狮时的情形。”未等三王爷动问,王佛接着说道,“其实无论是在中土,还是远在西域,狮子舞俱是大同小异,概分为‘太狮’、‘少狮’和‘狮子郎’。所谓太狮,意即大狮,乃是由两个人合扮而成。前者用双手握住狮头道具戴于头上,是为狮头;后者俯下身子,以双手扶住前者之腰部,是为狮身。而少狮却很简单,只是一人头戴狮头面具、身披假狮皮扮演的小狮子。狮子郎位于狮子前方,根据各地习俗之异,往往扮成武士或大头面具的大头和尚模样,以绣球、拂尘、蒲扇、大刀等物件进行逗引,以便令狮子做出各种舞蹈动作。”

“想不到小小的狮子舞竟自如此有趣,愚兄今儿倒要好生瞧瞧。”三王爷将王佛说的一一记下,却觉意犹未尽,跟着又问,“义弟,除此之外,狮子舞还有什么有趣之处?”

“有趣之处吗?小弟觉得便是其中的南、北之狮和文、武之狮。”王佛续道:“以地域论,狮子舞有南北之分。北地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子极为相似,全身狮披覆盖,舞狮之人仅露双足,下身尽着与狮皮同样的金黄|­色­狮子和花靴。南地舞狮则以广东为主,狮头分为各种形式和颜­色­。狮披多以五彩布条和绸条做成。舞狮之人穿的是各­色­灯笼裤,上身穿的都是密钮扣的唐灯笼袖衫或背心。从表演风格上看,它又分为‘文狮’和‘武狮’。文狮表演细腻稳重,通过抢球、戏球、打滚等动作,来刻画狮子温驯可爱的­性­格。武狮之风,讲究的则是武功技艺,以其翻滚、扑跃、闪展、腾挪、爬高、攀索、过跷板、走梅花桩等一系列的高难度动作,表现出狮子的勇猛无俦、威武雄壮。”说话之间,他将目光一转,提醒道,“义兄,那帮舞狮之人尚在那里侯着,你看是否让他们近前答话?”

“当然当然,为兄只顾着听你讲了,却险些忘了他们。”三王爷伸手一指那名下人,“烦请班主近前答话。”

那名下人躬身回道:“小人遵命。”回头向着那班主道,“贵班主,王爷吩咐你上前答话呢。切记,这地儿可是王府,虽非皇宫三尺禁地,也是有分寸的地方,到了这里,你须懂些礼节。王爷今天高兴,恩准你们进府,这可是天大的造化。寻常人等,便是花再多的钱,也未必迈得入王府半步。”

那班主连声应承,右手一提大氅,大步来到三王爷和王佛二人近前。三王爷看了他一眼,刚要向他问话,却见那班主身子一侧,砰的跌膝跪倒,竟朝着王佛一连磕了三个响头,依着江湖礼节,恭恭敬敬的道:“不才‘锦云舞狮班’班主孔四参见盟主,小的祝盟主洪福齐天、万寿无疆!”

王佛见他不先给三王爷行礼,反而跪在自己面前,忍不住心里一震。等听到他又说出“洪福齐天、万寿无疆”八个字时,心中更觉不妥,急忙将他的话打断,问道:“孔四,在下虽暂为盟主,但这‘洪福齐天、万寿无疆’八个字,在下却实是不配。另外,你我二人素未谋面,你如何得知我便是王佛?”

孔四稳稳当当,不慌不忙,仰起头朗声道:“传闻盟主虚怀如谷,谦恭待人,小的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实不相瞒,小的一向仰慕盟主,只恨无缘相识。别说这八个字,就算再比这八个字称许十倍,在小的心里也不算过份。至于小的为何能够一眼就认出盟主,便是因为盟主无论与任何人站在一起,都显得卓尔不群,不同凡俗。是以小的才斗胆相猜,果然一猜即中。”

那名下人听孔四兀自刺刺不休,对三王爷浑不理会,直急得连连顿足,忙在一旁提示道:“孔班主,你还不与王爷见礼更待何时?”

孔四缓缓站起身子,迎着三王爷退了一步,双手抱拳,揖让一礼道:“小人孔四见过王爷。”

三王爷瞧他与王佛行礼时跪倒磕头,甚为恭谨,到了自己时,却只是行了一礼,心中先有三分不悦。碍于身份,也自不便计较,当下勉强一笑,信手一挥道:“孔班主即是我义弟的朋友,便是本王的朋友。好,不必客气。”

孔四似乎看出了三王爷脸上微有不快之­色­,跟着又是一揖,呐呐的道:“小人未与王爷行跪拜之礼,自知失礼,还望王爷不要在意。嘿嘿,一因小人身为江湖中人,全不懂朝廷礼仪;二么,小人还有一句话,却不知该不该讲?”

三王爷冷着脸道:“你放心,今天是我义弟的大喜之日,你有什么话只管讲来。”

孔四略作犹豫,吸了一口气道:“王爷,老实说,小人心目中除了盟主之外,不要说是王爷,便是当今天子,小人也……”

此言一出,不要说那名下人骇了一跳,便是王佛也觉心里一惊。饶是孔四话未说完,但听他言下之意,便知他心目中只有盟主,而无皇上。这种话虽非灭门之罪,也是大不逆之罪。

三王爷本欲发作,将孔四逐出府去,跟着又一转念:“也罢!江湖中人,多为粗鲁之辈,即便他有些出言不逊,当着义弟之面,我也须忍耐一时。”随即­干­笑一声,向那名下人挥了挥手,“好了,你带着孔班主等人下去安置一下。酒宴过后,本王再令他们表演狮子舞。”

下人领命,一招手,带着孔四转过长廊,一行人直奔后院。

刚将孔四等人打发,忽听收礼之人叫道:“锦衣卫指挥使贺顶红——上贺礼五百两银子!驸马府师爷易水寒献贺礼六百两银子,一并记下。”

“克邪,恭喜啊恭喜!”贺顶红满面春风,携着小百灵并步入府,他先向三王爷施过一礼,这才笑着转向王佛。“克邪,小兄可比不得那些公卿王侯,实是拿不出更多的贺礼。不瞒你说,就这五百两银子,也是我几年来的积蓄。没法子,薪俸微薄,希望你能和王爷都担待着才是。”

王佛抢步上前,与他握着手道:“贺兄要说这话,可就太见外了,五百两银子已经不少了。何况你我同为兄弟,贺兄就是空手而来,小弟也自然感激万分。”随手一指客厅,“请贺兄与嫂子先到客厅落坐,用些水果点心。”

“那好,你先忙着,小兄失陪了。”贺顶红袖手一揖,迈步入厅。他前脚刚走,便见易水寒和颜如玉跟着走进王府,王佛忙与二人寒喧几句,侧身将他们让入大厅。

三王爷看了看客厅内宾朋云集,十之八九已然到齐,遂点手唤过一名下人,问道:“现在是什么时辰?”

那下人道:“回王爷,已近巳时。”

三王爷道:“你再去后府一趟,看看柳姑娘是否打扮停当?”

那下人应声直奔后府,时间不大,便见他气喘吁吁的跑将回来,回话道:“禀王爷,柳姑娘已经收拾停当,但等着举行婚庆。”

三王爷笑着拉着王佛的手道:“那便好,义弟,你也准备一下吧!”

※※※

及至巳牌时分,依着吉神方位,早有人将天地桌置于厅前的院落中。桌上摆升、斗各一,内盛高粱,上蒙红纸;斗中Сhā秤一杆,升内燃香一束。王安和刘氏居于天地桌正面,枯木大师、明阙真人二人依次坐陪。众人正等之间,蓦的有人喊道:“新人到——”

众人巡声望去,只见王佛帽Сhā宫花、十字披红,浑身上下衣饰一新。柳依依身着大红,头罩一块金­色­丝线绣制的红罗盖袱。二人各由伴郎、伴娘搀着,一直行至天地桌近前,女东男西,面对着面站在桌前的红毡上,只等司礼一声吩咐,便即拜堂成亲。

容帝尊做为婚庆司礼,尚属首次。待得炮竹响过,他手拈银髯看了看眼前的一对新人,清了清嗓子,提足了气力道:“自古婚配嫁娶,是为群伦之肇、造化之端,世之男女,概而不免。今逢王、柳二人因前生之夙,今世姻缘而成秦晋之配,可谓水媒月妁、两­性­相逢;位法天地、契注朱绳。值此良辰吉日,谨祝二位新人凤凰于飞,和鸣锵锵,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克谐伉俪,琴瑟好和。拜堂成亲,现在开始:一拜天地——”一语喊出,王、柳二人当即拜了天地。

容帝尊又道:“二拜高堂——”王佛和柳依依身子一转,又向王安、刘氏、枯木大师和明阙真人拜了一拜。柳依依父母亡故,本无亲人,枯木大师和明阙真人身居其长,是以便当做她娘家亲人受了第二拜。

刘氏喜的合不拢嘴,忙自怀里取出一个红包递于柳依依。柳依依低头接过,容帝尊大声道:“夫妻对拜——”王、柳二人再次拜了一拜。

容帝尊呵呵笑道:“好了,恭送新人送入洞房——”王、柳二人被人搀着,径自送入洞房。到得洞房,除了铺床之外,另须坐帐、撒帐等礼仪,且不必一一细述。

诸事皆毕,三王爷吩咐开筵。刹那之间杯盘罗列,众宾客一边吃酒,一边划拳行令,端的热闹已极。三王爷把盏在手,站起身道:“诸位大人,待得酒筵结束,本王想请诸位稍等片刻。今儿为祝贺我义弟红鸾之喜,‘锦云舞狮班’特来舞狮助兴,希望大家伙用心观赏,尽兴而归。”众人听罢,轰然道好。

待至巳时,酒阑筵尽,三王爷令人撒去院中的天地桌,便在当院叫过孔四道:“孔班主,你看现在可以开始了吗?”

孔四道:“可以,孩子们,上场——”

三王爷与王佛并肩而坐,枯木大师等人侧坐相陪,贺顶红则站在三王爷一侧,紧紧盯着场中的一举一动。孔四挨着三王爷站定,双掌用力一击,扯着嗓子道:“蒙盟主和三王爷垂顾,令我们‘锦云舞狮班’入府而舞,希望大家都多卖上一把气力,莫让盟主和王爷扫了兴头。”

话音甫落,京鼓手、京锣手、京钹手各自一击,伴着咚咚呛呛的节拍,七名狮子郎与众狮子纷纷入场。

众人闪目看去,果见这些狮子皆以滕木丝尾、金镀眼睛和银贴牙齿装饰而成,每每舞动,无不狮毛抖动,双耳直摆,煞是活泼可爱。

在狮子郎的引领下,这些狮子或昂首摆尾、耀武扬威,或抖毛挠痒、憨态可掬,先围着院子转了一圈,逗得围观宾客掌声阵阵,不绝于耳。三王爷聚­精­会神,注目凝视,只见七名狮子郎一一都戴着大头佛面具,两人手持绣球,一人手摆拂尘,两人手摇蒲扇;还有二人,则每人握着一柄七尺长短的五环大刀。

过了将近半柱香的工夫,忽听鼓声一紧,锣钹呛呛。七名狮子郎时而摇球转球、抛球抖球;时而乱舞拂尘、急摆蒲扇;时而刀光闪闪、劈斩削抹;众狮子闻节趋退,全无错乱。

一路“文狮”舞罢,突听锣、鼓、钹愈发紧急,犹如石破天惊逗秋雨,七名狮子郎身形晃动,纵横交错。手中的物件样样儿舞动如飞,疾风过处,直激得场中呼呼声响。

三王爷把头一偏,问道:“义弟,你看他们的身手如何?”

王佛微一点头,道:“身为舞狮之人,能有这番身手已属不易,嗯,倒也说得过去。”

孔四笑了笑,小声道:“多谢盟主夸奖,‘武狮’最重武功,可惜这王府内没有梅花桩,若是有的话,看不去会比这些还要­精­彩。”

正说之际,倏见七头“太狮”着地一滚,七名狮子郎长啸声中,呼呼声响,尽皆一跃而起。

他们身子一起,各自一个“后空翻倒骑狮背式”稳稳站上狮背。未等众人“好”字喊出,五头少狮呼的一抖身子,一一叠立而起。三王爷禁不住喝彩道:“好,耍的好!”

众人听他喝好,登时掌声雷动,无不纷纷附合。

孔四垂手一笑,侧着肩头道:“王爷,这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呢,你就瞧好吧!”话犹未了,一头少狮脚下一弹,呼的一声,已自一个跟头凌空纵起。半悬空躬背一折,翻向狮子郎头顶。

那两名手握五环刀的狮子郎横刀一架,口中说道:“我等恭祝盟主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两口刀叠做一处,当的一响,便将那名少狮凭空托住。

却见那名少狮一个沉桥坐马,双手一手指天,一手划地,口中念念有词,兀自吟道:“纵横武林独为尊,‘杀手佛’出四海清。但须义举揭竿日,应灭朱明安太平——”

四句诗吟过,全场之人先是一楞,继之无不骇然。尤其是最后的“但须义举揭竿日,应灭朱明安太平”两句,分明便是造反之言。三王爷脸­色­一整,冷声问道:“孔班主,此人所吟之诗是何用意?”

“王爷容禀——”孔四摸着下巴笑道,“江湖与朝廷历来势不两立,水火不容,小人特奉盟主差派,取了你的狗命。”

话甫出口,他便跟着拔刀。

他拔刀的动作很快。

一眨眼,刀已到了他手里。

刀光在三王爷的眼前一闪而过。

深蓝­色­的刀光,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柔。

但疾厉的刀风,却甚是剧烈。

如一道刺耳的冷风。

孔四出手极快、极凶。

也极狠!

看他的势子,仿佛一刀出手,不将三王爷的人头一刀斩落便绝不收手。

不过想归想,孔四的刀再狠、再快,若真想要了三王爷的命,却也绝非易事。

因为在三王爷旁边,还坐着一个人。

——王佛。

王佛突然一伸手,就把孔四的双刀给挡了开去。

孔四陡的肩头一沉,将头向下一低,背后笃笃声响,竟在“紧背花装弩”内又­射­出七枝弩箭。

劲风一起,七道寒光直取三王爷的咽喉、前胸和肩头。

王佛左手一拢,拨落四枝弩箭,右手一掌递出,掌风所及,跟着将另三枝弩箭荡了开来。

孔四脸上一惊,手腕一转,双刀呼的负于背后。一个垫步拧腰,托的向后一纵,已自退出一丈开外。

刹那之间,院子里人人俱惊,充满了萧杀。

然而孔四的脸上,却了无惧意。

他眼盯着王佛咧嘴一笑,大声道:“盟主,说好了借今天这个机会先杀了三王爷,寻得良机再杀了皇帝老儿,便由盟主君临天下。你……你……你为何要阻止小人……”

王佛摇了摇头,反驳道:“阁下的话真是一派胡言,可笑至极!我王佛生来便不愿为官,又怎会想着君临天下?孔班主,请问我几时说过这样的话,你如此陷我于不义,我倒想知道你是受了何人指使?”

孔四嘎然一笑,紧绷着脸道:“我是受了何人指使,当然是天知地知,我知你知,盟主又何必明知故问?好,你既然临时变卦,算姓孔的瞎了眼睛,看错了你。”双手一抖,双刀呼的脱手,带着两道寒光直掷三王爷。

“锦云舞狮班”的其他数人见此情形,各自在腰里一探,将兵刃纷纷取出,也一一向着三王爷飞掷而出。

王佛左手一搭交椅扶手,连人带椅子倏的横势一转,已闪电般的接在三王爷身前。右手抬处,“挽歌”软剑铮的一声,迎面弹出,嘴里说道:“义兄小心!”按剑一压,长剑作势一个反弹,遂荡将起一道圆弧。跟着就见剑气一涌,三个斗大的“天”字宛如春茧吐丝,绵绵不绝,将舞狮之人掷至眼前的兵刃尽皆挡落于地。

孔四脸­色­一变,立时喝道:“孩儿们,风紧、扯呼——”

他左手一伸,手中竟然变戏法似的又多了一个形似钢胆般的红­色­物件。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向着眼前用力一掷,轰的一声大响,登时炸起了一大片红雾。转眼间红雾渐浓,整个院子尽为红­色­,便是对面之人,也一一变得依稀难辨。

红雾一起,孔四与“锦云舞狮班”一­干­人等更不打话,随着呼呼声响,一齐飞身纵起,向着王府围墙扑了过去。

王佛在背后道:“休走——”右手拢住衣袖向前一拂,眼前红雾四下一分,借着一点微明,也自连人带剑,由椅子上飞身扑出。

※※※

王佛后发先至,半空中折身一长,势如怒箭离弦,已到了孔四背后。左手一探,蓦的一记“错骨手”扣向他背心的“灵台|­茓­”。

饶是王佛出手虽快,却还是迟了一步。

就在这间不容发的当口,却听孔四一声闷吟,身子一晃,竟自由围墙上仰身跌落。

王佛微一诧异,当即曲肘回手,向下一勾,五指闪电般的搭上孔四肩头。定睛看时,只见孔四眉心处嵌着蓝光一点,乃是一枚喂了剧毒的梅花针。

王佛一惊之下,忙自飞身落地,伸手在孔四鼻孔处微微一探,发觉他已然绝气身亡。只此刹那,王佛只听围墙上惨叫声起,抬头看时,但见人影纷坠,“锦云舞狮班”余者众人已一古脑的由墙上尽数跌落。这些人身子甫一着地,便即一动不动,寂然无息。

王佛忙将四尸首放在一旁,提气疾纵,呼的飞身上墙。放眼看时,墙外一切如故,并无半个人影。他微微叹息一声,托的涌身而下,围着数十具尸体逐一看了一遍,果见他们与孔四之死如出一辙,俱是在眉心处多了一枚闪着蓝光的梅花毒针。

想到此人一击而中,中则必杀,且连毙数命,王佛也不禁暗自吃惊。

毫无疑问,以暗器而论,此人定是武林中的“绝顶”高手。虽然夜繁星也擅长暗器,但比起此人,却是逊­色­至极。

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使暗器的高手。

——“暗器王”唐宇。

但他毕竟没见过唐宇的身手,纵然怀疑,却也不敢肯定。

等王佛一脸凝重的走到三王爷近前时,红雾已然尽散。他见三王爷脸­色­沉郁,隐隐有几分不悦之­色­,忙抢身问道:“义兄,你无恙吧!”

“我没事。”三王爷突然上下打量了他几眼,目光中狐疑重重,显是已对王佛起了疑心。

不等王佛开口,贺顶红忙在一旁接着说道:“克邪,这些人来历不明,你本该抓住一个,留个活口才是。你……你却为何将他们全都杀了?可惜啊可惜,只怕这样一来,死无对证,谁是幕后主使之人?咱们再也无从查找。王爷,你看这该如何是好?”

三王爷沉着脸一语不发,由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已对贺顶红的话深信不疑。王佛心头一凉,也知三王爷已对自己心存隔阂,但有些话他却不能不说。想了一下,当下说道:“王爷,这些尸体我已看过,孔四及其所属之人尽遭暗器而亡,实非小弟出手。而且据小弟认真查看,在死者的眉心,都有一枚闪着蓝光的梅花针,显然暗器上给人喂了剧毒。王爷如果不信,可上前看个仔细。”

三王爷倒背着手行至数具尸体前一一看了看,面无表情的道:“小小一枚梅花针,便能致数十人于死地,义弟,以你来看,当今武林谁有这等身手?”

王佛道:“小弟不敢断言。”

看着这些尸体,饶是枯木大师、明阙真人、容帝尊、满十六、夜如何、匡正、宋长恨七个人久闯江湖,一时之间也深锁眉头,猜不出这是何人所为。容帝尊一抖衣袖,大声说道:“王爷,恕老朽直言不讳,这分明是有人蓄意而为,意欲嫁祸王佛。”

“嫁祸?本王很想知道,他凭什么要这样做?”三王爷脸上掠过一丝讥讽之意,“本王不明白,此人嫁祸于我义弟,这对他会有什么好处?”

容帝尊道:“不言而喻,此人想令你与王佛兄弟不睦,他好借此之机,坐收渔人利。”

三王爷­阴­着脸转向容帝尊,右手食、中二指轻轻一勾,道:“老英雄的话,虽然听起来也在情理之中,那么本王请问,这是何人想嫁祸王佛?”

容帝尊为人桀骜不驯,一向自视甚高、说一不二,今见三王爷神态之间多有不屑之­色­,也禁不住脸­色­一寒,抬起头道:“恕老夫多有不恭,未经证实,王爷便问出这样的话来,实是令人可笑至极。所以王爷的问题,嘿嘿!老夫断难作答。”

三王爷愤愤的一甩袍袖,身子一转,背对着容帝尊道:“好!很好!王佛,这便是你所交的朋友,目无尊卑,竟然当着本王的面如此无礼。嘿嘿……他如果不是你王佛的朋友,本王岂能容他?”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