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乃是李通从兄之子,李守的侄孙。李守闻言大怒,道,“大胆李季,见了老夫,为何不行礼?”
袁安大哭道,“老爷可怪不得李季少爷。”
李守怒目而视,道,“见尊者而无礼节,为何怪不得?”
袁安道,“李季少爷已经死了。”说完伏地痛哭,不能自胜。
信息时代的悲哀在于,太多的信息泛滥成灾,让人应接不暇,看来看去,似乎每条信息都挺重要,但再仔细一想,又似乎每条信息其实都和自己没啥关系。这也就决定了信息时代的特征:shortmemory。
且说李守经过巨大的心理挣扎,终于还是上了一道奏章,向张祁自首请罪。正逢帝国动荡之时,大事比比皆是,海量奏章涌向张祁的案头,形成信息堵塞。张祁不可能一一浏览,只能挑最为紧急的批阅。李守的奏章,就这么被积压下来,连呈给张祁过目的资格都没有。世事便是如此,在你看来或许性命攸关,在别人眼中却根本不值一提。
由于信息并不对称,李守虽然上了奏章,却并不知道张祁没看。他见奏章已呈上数日,张祁却连一点反应也没有,不由得惴惴不安,度日如年。想改主意逃出长安,又怕张祁迟迟不表态,正是意在引蛇出洞,于是越发不敢。
而在小王这边,岳纯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李家并非尽是袁安这样的义仆,李家也有奸仆,见卖主可以求荣,便向官府告了李通的密。太原太守耿彦波大喜,马上下令抓捕。李通和李松等人侥幸逃脱,而其余兄弟、门宗共六十四人,则落入了官府手中。
耿彦波紧急上奏朝廷,张祁闻之大怒,将李守投入牢狱。黄显为死党开脱道:“李守闻子无状,不敢逃亡,早已上书自首,归命宫阙。”张祁怒道,“李守何曾上”黄显道,“一查便知。”张祁这一查,还真有,心情大悦,赦免李守无罪。
黄显趁热打铁道,“臣愿押解李守,俱至小王城,晓说李通来降。如不得成功,臣必令李守北向刎首,以谢陛下大恩。”张祁可不傻,让你们二人回小王村劝降李通,估计就一去不回了,于是道,再理会。
很快,耿彦波又给张祁上了第二道奏章,云:在李府发现大量兵器粮饷,李通和诸兄弟畏罪逃亡,不知去向。张祁再次大怒,下令捕杀李守及其在长安的家眷,一个不留。
此时的张祁,已经顾不得自首免罪的惯例,他又新立了规矩:一个都不宽恕。当年袁崇焕的谋反,只是孤立事件,张祁政权稳固,有足够的安全感,所以能够表现出容忍和大度。今非昔比,帝国上下反贼如麻,张祁的安全感越来越脆弱,越来越迷信以牙还牙、以暴治暴,是以必杀李守以立威。由此也可见出,在帝王独裁之时,判例法根本不可能成为现实。朕即法律,帝王的个人喜怒,随时都会改变法律的适用尺度。
黄显自恃辩才,劝谏张祁,想要救回李守一家性命。张祁耐心听完,叹了口气,道,“那就连你一起杀吧。”
长安开了杀戒,小王村自然见样学样。耿彦波将李通兄弟、门宗共六十四人押入小王村菜市场,当着无数市民的面,一一诛杀,然后焚尸示众,命官吏持残尸晓谕太原各地:敢有犯上作乱者,视此。
事后看来,这次泄密事件的影响极其深远。李通未能顺利造反,使得岳纯企图劫持太原太守和都尉进而夺取小王的计划彻底落空,岳纯的成功之路也因此平添无数曲折。而且由于少了李通的部队,使岳弈和岳纯的实力大受损失。岳弈日后起兵,不得不倚重流民组成的军队,从而一步步地稀释自己在造反事业中的股份,控制权随之慢慢丧失,最终落得悲剧收场。(美克文学meike-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