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更新时间:20127189:40:10本章字数:6118
第十三章走私线索
大利城外,数万头牛羊挤满了城外的原野,数百名隋军骑兵和牧民不断驱赶,不准牛羊四周乱窜
“将军,这只是一部分,我们这次一共换来了十二万头牛羊,这是第一批三万头,其余牛羊就在这几天会陆连续续到来”
牛羊之事杨元庆暂时不感兴趣,他关怀的是杨巍他们从草原带来的人
顷刻,胖鱼带着一名突厥男子上前,突厥男子向杨元庆行一礼道:“小人达翰,奉金箭驸马之命,向杨将军禀报一个重要情报”
说完,他取出一封信递给杨元庆,金箭驸马就是突厥驸马乌图,和杨元庆私交极好,乌图现在已是突厥第三大势力,在前年的契丹之战后,他得到了启民可汗的赞扬,不仅把一万精锐的近卫军给了他,而且还把近一半的契丹妇孺和牛羊都赏给了他的部落,随即有大量突厥小部落投靠他,使乌图部的势力大涨,仅次于启民部和叶护的始毕部
杨元庆打开了信,信中乌图向杨元庆说一件重要的情报,叶护咄吉这几年向中原大肆购买生铁,已经积累了四十万斤之多,而卖生铁给咄吉之人,正是宇文述的两个儿子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信的后面还有生铁每次运入突厥的时间点
杨元庆很快便发觉了规律,每年两次,春秋各一次,其中春天也就是三月初出塞,而且似乎规模很大,不仅是违禁品生铁,还有丝绸、瓷器之类贵重物品
报信人达翰又道:“金箭驸马要我告诉将军,今年这支商队极可能会在五原郡买一批茶叶,他们会在五原郡出塞,如果将军能截获他们,就能查获他们照顾的生铁”
虽然杨元庆知道,乌图和咄吉有矛盾,他是想借自己的力量截断咄吉的生铁来源,但抓住宇文家走私生铁的把柄不断是杨元庆的目标,上次杨广给宇文述一个面子,饶过他的两个儿子,那这一次如果被自己抓住现行,谅他们逃不过
杨元庆立刻问道:“这支商队叫什么名字?”
“叫瀚海商队,长年对草原贸易,领队姓王,是一个胖胖的中年人”
旁边胖鱼忽然Сhā口道:“将军,这支瀚海商队去年在我们五原郡出塞过一次,贩运盐到草原去,向我们交了税,今年好像还没有到”
杨元庆沉思了顷刻,这支瀚海商队想购买茶叶就必然会和他们打交道,也会缴税申请出境,很容易查出他们的动向,他便对胖鱼道:“你去交市监查一下这支商队的情况,有多少人,多少骡马,一般买什么货物,查清楚后立即向我汇报”
他对报信人拱拱手,“请转告乌图,我非常感谢他的情报,不会让他失望”
杨元庆调转马头便向酒肆而去,在酒肆门口,正好遇见杜如晦和裴晋一行人走出酒肆,杨元庆催马上前,呵呵笑道:“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不想让我付账吗?”
杜如晦回头看了一眼面带谄笑,但目光却带着那么一点忐忑的掌柜,笑**道:“酒帐当然还挂在你头上,你能够不付,反正他们也不敢要”
杨元庆指着他,对众人佯怒道:“你们看看这个家伙,鼓动我不付帐,处心积虑就想坏我名声”
众人一起大笑起来,裴晋对杨元庆拱手笑道:“主要是我急着回去复命,所以随便喝了两杯,孤负元庆一番盛情”
“稍等一等,我把事情安排好,和你一起走”
杨元庆把杜如晦和杨思恩叫到一旁,脸上的玩笑之意消去,对他们二人道:“这次圣上北巡五原,我估计他重点是巡视大利城,虽然圣上喜欢看繁华的东西,但咱们也用不着太刻意虚伪,只注意两点便可,一个是街面上要弄干净点,咱们自己看了也清,再把街上那几个乞丐养几天,别让他们露面,另一个是上岩洞的木栈,要好好检查一番,保证安全”
杜如晦默默点了点头,这是他份内的事,杨元庆又叮嘱杨思恩道:“估计圣上来时,正好遇到交市,突厥人会大量涌来,你一定要加派军队在黄河边巡查,要多派探子深入大利城的各个角落,不准出任何不测”
两人都答应了,杜如晦还是有点担心献食的事情,“将军,他们几十万人来,你说咱们的蒲桃酒够吗?”
杨元庆摇摇头,否决了他这个古怪的念头,“咱们蒲桃酒酿制不易,不要轻易拿出来,用草原上的奶酒招待便可,另外一共十二万头牛羊,粮食就用官仓存粮,大概还有别的什么招待支出,反正这笔帐要记清楚,不能糊涂,杜县令,这次招待之事我就交给你了”
杜如晦是个正直的人,他不想剥削民众,但官仓里的粮食都是陈粮,拿去献食肯定会叫苦连天,他满脸无奈,“估计最后的结果,就是我和杨廓一样,被勒令去向丘和进修”
杨元庆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如果要去的话,也是我去,轮不到你,你只管按自己的心意做,一切后果由我来承担”
说完,杨元庆调头去了,杜如晦望着他的背影,低声叹息道:“他嘴上说不在乎,其实他比谁都爱护五原郡的军民”
杨思恩也长叹道:“他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十年,十年了,从十岁到二十岁,他最宝贵的岁月都洒在这片土地上,他怎么可能不爱护?”
皇帝圣驾将至,杨元庆便和裴晋一起向九原县而去,虽然裴晋的公事是为了通知杨元庆圣驾将至,但他还担负着家族的一个重任,那就是关于杨元庆和妹妹的婚事,按照约定,已经两年过去,下个月妹妹敏秋就满十六岁,杨元庆该到娶亲之时
眼看前方便是城门,他们一行人的度慢了下来,裴晋瞥了一眼杨元庆,他想等杨元庆先提出婚事,可是眼看到城门了,他们即将分手,杨元庆却矢口不提和敏秋的婚事,饶是裴晋很冷静,也有点沉不住气了
“元庆,下个月初七便是敏秋的十六岁生日,你是不是该向她表示什么?”
裴晋含蓄地提示着杨元庆,杨元庆笑了笑,他自有想法,如果裴晋给他带来敏秋的信倒还能够,但要提婚事,裴晋终究是同辈,让他来说这种严肃的话题似乎有点不妥
“敏秋现在怎么样了?两个月前她给我写了一封信,我也给她回了信,不知她收到没有?”
裴晋极为聪明,他明白杨元庆的意思,关于婚事,他们自己会写信商量,不用自己操心,看来只有让祖父来问他了
“那好杨将军,我就告辞了,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杨元庆悄然笑道:“多谢裴兄,希望今年中秋,我们能坐在一起赏月”
裴晋眼睛一亮,向他郑重地施一礼,“我也期待”
他调转马头,带着几名随从向南疾奔而去
杨元庆进入了城门,间接去了茶署,茶署是去年春天刚刚成立,在涿郡、马邑郡、五原郡及武威郡各有一座,基本上和交市监一样,隶属于太府寺,负责整个隋王朝和突厥的官方茶叶贸易
而此时,杨元庆的发酵秘方已经被破解,开始有大量的商人去南方采购茶叶,加工后卖去草原,随着销量急剧增加,茶叶的利润也大减,也从来的十倍暴利变成三倍利,很快又降为两倍利,朝廷随即下旨,不准私人擅自和草原进行茶叶贸易,要和草原贸易,只能从茶署进货,这样便控制住了茶叶价格的暴跌,使茶叶利润稳定在三倍利
有趣的是,茶叶在草原的盛行,反过来开始影响大隋北方,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开始饮茶,大隋内外对茶叶的需求量剧增,也同时刺激了南方茶叶的种植,短短三年时间,茶叶的种植面积扩大了三倍
杨元庆的红锈茶庄已经改成红锈酒庄,专卖蒲桃酒,茶叶生意他已经不做了
茶署令只是八品小官,由一名年轻的官员担任,名叫崔挚,出身清河崔氏,和杨元庆一样,今年也只有二十岁,为人清正,锐气十足
杨元庆走进茶署,崔挚刚刚批出一份茶引,正在记账,他见杨元庆进来,连忙起身拱手笑道:“杨总管不是去大利城了吗?”
“圣上即将来五原郡,我得回来准备接驾了”
杨元庆笑了笑,便转到正题上,“我想查一支商队,崔署令方便吗?”
“杨总管虽然说”
“叫瀚海商队,崔署令帮我查一下,到现在为止,这支商队有没有来这里批茶引?”
“请杨总管稍等”
崔挚打开账簿,一页页地细查,足足查了三遍,他摇了摇头,“很抱歉,没有这支商队的记录”
胖鱼也查过,大利城那边也没有缴税的记录,看来这支商队还没有到五原郡,杨元庆便向他拱手道:“这支商队有私通突厥的嫌疑,如果他们来披茶引,请立刻通知我”
“杨总管放心,我一定会及时通报”
七天后,隋帝杨广庞大的巡视队伍出现在了五原郡广袤的土地上,巡视队伍足有五十万人之多,延绵百里,旌旗铺天盖地,声势浩大
巡视队伍的核心,便是皇帝的行宫**城,**城是一座巨大的可移动木制宫城,由少府寺卿何稠制造,顾名思义,呈六角型,周长有八里,女墙距地面高达六丈,皇帝杨广以及皇后等一众宫女宦官都住在里面,并有三千内宫甲士在城头上防御
**城下面装有数百只巨大的木轮,它本身并不能行走,需要上千头牛拉拽,缓慢而又平稳地向前推进
杨广兴致很好,他并不是第一次来五原郡,开皇二十年,他作为主帅统领十五万大军,从五原郡出塞,击败了西突厥达头可汗,这次重返旧地,使他又想起自己当年的勇烈
杨广站在城头对妻儿们笑道:“想当年朕也曾烈马戍边,北击突厥,一晃近九年过去,可朕觉得就像昨天才发生的事情”
杨广和萧后感情深厚,虽然做了皇帝,但他依然不愿广纳嫔妃,他的用情专一也深得母亲独孤氏的赞扬,在取代杨勇为太子一事上,他也得到了母亲独孤氏的大力支持
同时也是因为国事繁重,杨广虽然喜欢营造宫室,讲究排场,但他并没有什么嫔妃,他只有两个妻子,一个是萧皇后,另一个也是萧皇后族妹,称为萧嫔,在长子杨昭去世后半年,他的次妻萧嫔便在去年又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杲,这是杨广的第三个儿子,幼子的出生给杨广带来莫大的安慰,他疼爱异常,走到哪里都要带着他
除了幼子杨杲外,还有长子为他生的三个孙子,他也带在身边,以便随时教育,而次子齐王杨暕则留守京城洛阳
另外他的长姐,乐平公主杨丽华这次也随他通行,杨丽华喜欢安静,一般不爱外出,但不幸的是,她唯一的外孙女李静训在二个月前病逝,使杨丽华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为了让长姐摆脱悲伤,杨广便极力说服她一同出巡
杨广瞥了一眼长姐,见她依然沉默不语,便笑道:“皇姊,这次来五原郡,应该能够看见杨元庆了,朕没有记错的话,他今年弱冠了,皇姊要不要替他取一个字?”
杨丽华悄然叹了一口气,勉强笑道:“他今年应该娶妻了”
“陛下快看那是不是杨总管来了?”
一名宦官目光敏锐,看见了远处出现了一支骑兵,俨如一支细细和黑线,向这边疾奔而至,杨广也看见了,他捋须笑了起来,态度很好,自己刚进五原郡他便出现,看来他是早等候在这里了
随即一名侍卫禀报:“陛下,丰州总管杨元庆和长史韦嗣云率三千骑兵前来驱逐圣驾”
卷三一入京城深似海第十四章长孙求救
[奇·书·网]更新时间:201271817:39:03本章字数:5026
全文字无广告第十四章长孙求救
杨元庆和长史韦嗣云早已等候在边境,当隋帝的圣驾出现时,他们便立刻前来见驾。
和杜如晦一样,韦嗣云也对这次圣驾巡视五原郡既是期望,又是担心,他期望圣上能加强对五原郡的移民,朝廷能提供财力和人力支援,恢复已经荒弃的汉朝灌溉河渠。
而圣驾的数十万军队,需要提供五原郡难以承受的粮食,尽管杨元庆已经从突厥买来十几万头牛羊,但韦嗣云计算过,十几万只牛羊只能支撑四天,而圣上要去大利城视察,必然会超过四天,他们准备的粮食就明显不足了。
杨元庆看出了韦嗣云的担忧,一边走,他一边低声安慰他,“长史不要太担心,五原郡的情况圣上也知道,他不会过于为难我们,我想他们自己应该也带有粮食,咱们只要保证圣上和百官的粮食供应,至于军队,尽力而为吧!”
“唉!也只能是尽力而为了。”
韦嗣云叹息一声,和杨元庆快步走进了**城,侍卫将他们领上城头,杨元庆和韦嗣云连忙上前几步,拜见皇帝。
“臣杨元庆、韦嗣云参见皇帝陛下,祝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广心情很好,他摆摆手笑道:“两位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两人站起身,杨广又笑眯眯问杨元庆道:“杨总管,感觉朕的**城如何?”
“堪称鬼斧神工之作,臣认为,这座**城更适合在平坦的草原上,若是突厥人所见,必以为是神灵下凡。”
杨广呵呵大笑,“朕去年巡视草原,也建造了这么一座观风行殿,比这座**城略小,正如你所言,突厥人所见,无不倒头膜拜,大隋工器,不是他们这些草原蛮族能想象。”
杨元庆见杨广心情很好,便偷偷向韦嗣云使了一个眼色,韦嗣云会意,上前一步跪下,将一本奏折高高举过头顶,“陛下,这是微臣和杨总管对经略河套的一些想法,北方缺水,难以大规模恳殖,惟独河套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只要恢复汉时的灌溉水渠,便可开垦出数十万顷良田,能养活几百万人,臣和杨总管都认为,只要河套兴盛,将对抑制突厥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请陛下考虑。”
杨广点点头,命人收下奏折,又对二人道:“朕在决定巡视五原前,也特地看了汉朝对河套的开发,让朕不胜感慨,自古以来,只有强大的王朝才能开疆辟土,我大隋的人口已超过历朝历代,大隋的强盛也是历朝历代所难比拟,我们不应该比汉朝做得差。
所以朕一心做几件大事,朕用两年时间分别开凿了通济渠和永济渠以及江南河,南方也平息林邑国之乱,打到马援柱以南,从今年开始,朕的目光将投向西方,一个是西域,另一个便是河套,这也是朕来视察河套的主要原因。”
杨元庆和韦嗣云对望一眼,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圣上的话语中透露出了他要大规模开发河套的想法,这正是他们梦寐以求。
他们一起躬身施礼,“陛下的宏图大志,正是河套十万军民所盼。”
“朕心里明白,朕的视察并不是游山玩水,有的事情呆在皇宫里是解决不了。”
杨广又微微一笑,“朕知道在五原郡呆的时间过久,你们也承受不起,那就直接去大利城吧!朕要亲眼看一看,大利城是怎样一座坚城固堡,让十万薛延陀人饮恨城下。”
杨广一声令下,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大利城方向开去。
拜见完皇帝杨广,杨元庆又来到了杨丽华的行殿,拜见这位对自己爱护有加的皇族公主.
杨丽华看见杨元庆,又勾起了她对外孙女病去的伤感,忍不住潸然落泪,杨元庆也从裴敏秋的信中知道了李静训之事,想到当初李静训的病弱,最终没有能成年,他也有些伤感,便柔声安慰她道:“公主殿下,人逝不能复生,更重要是活着的人能保重自己,如果公主殿下有兴趣,臣愿意陪同公主去草原骑马散散心,看看宽广的草原,能缓解公主殿下的忧思。”
杨丽华叹息一声,“元庆,谢谢你的安慰,我确实也想骑马散心,好吧!去草原后,你陪陪我。”
“臣遵命!”
这时,杨丽华又想起几事,便微微笑道:“元庆,一件是你的婚事,敏秋已满十六,希望你能抽个时间回去迎娶敏秋,早立妻子,不违孝道。”
“臣已决定今年请假回去娶妻,但须圣上批准。”
“圣上那边我已经说过了,他没问题,你尽管回去,还有一事就是关于你父亲。”
杨元庆沉默无语,今年是大业四年,算起来他和杨家反目已经五年了,尽管当初杨家的处罚是除籍三年,但三年早过,他也没有归籍,心中对杨家早已淡漠,但一年多以前,他的父亲杨玄感拜访裴府,看望了裴敏秋,间接表达了他对杨元庆的和解之意,但杨元庆却一直保持沉默。
杨丽华又劝他道:“他毕竟是你父亲,就算你不肯回杨家,但和自己父亲不能形同陌路,也不说有多亲密,至少表面上过得去,元庆,大家都知道你是因为被杨家除籍,才和父亲关系冷漠,所以大家也同情你,可当你父亲主动想和你和解,你却毫不理睬,这就有点不近人情,这样对你的名声不利,朝中对你已有非议了,元庆,你已经二十岁了,不要再像孩子一样耍脾气,听我的话,给你父亲一个面子,好吗?”
杨元庆心里也明白,杨丽华说得对,孝是立身之本,这是世人的道德,如果他连最起码的孝都做不到,那将来谁还愿意投靠他,以前可以说他是年少不更事,可他现在已经弱冠,再像从前那样叛逆赌气,只会败坏他的名声。
杨元庆叹了口气,问道:“我父亲他来了吗?”
“他也来了,有空你去见见他。”
杨元庆默默点了点头,“公主殿下,那微臣先告退!”
“去吧!我也有些累了,想休息一下。”
杨元庆慢慢退出了行殿,他顺一条秘道准备上城台,再从城台下**城,秘道里光线昏暗,他拐了几个弯,忽然有人从旁边拉住了他的胳膊,黑暗中,是一个少年的脸庞,约七八岁。
杨元庆这才认出,是皇长孙燕王杨倓,杨昭的长子,他笑了起来,“殿下找我做什么?”
“杨将军,请到这边来!”
杨倓带杨元庆来到他读书的房间,将门关上,他竟跪了下来,含泪道:“请阿叔救我!”
当初杨昭去世时留下遗言,命三个儿子视杨元庆为叔父,托孤杨元庆,杨昭的恩义,杨元庆也一直未忘,他连忙将杨倓扶起,“殿下,不可这样!”
杨倓站起身,垂泪道:“阿叔,皇祖父命齐王守京城,有监国之意,若齐王入主东宫,必杀我兄弟,望阿叔看在父亲的面上,能救我兄弟一命。”
杨倓两岁能识字,三岁开始读书,聪明异常,且少年老成,深得杨广宠爱,特准他进自己御书房读书。
杨昭去世后,齐王杨暕对兄长身后之名颇为不敬,屡次恶语中伤,杨倓深恨齐王,也时常与他顶撞,就在杨广准备出发巡视的前夜,杨暕在背后威胁杨倓,他若入主东宫,必杀他们三兄弟,引发杨倓的惊惧,他又不敢告诉皇祖父,这次来五原郡看见杨元庆,他便立刻求救了。
杨元庆也知道杨广护犊,对杨暕宽容有加,上次养死士,最后竟不了了之,杨广也没有追究,但死士之事多少还是有一点影响,使杨广心存了一丝疑虑,在杨昭去世后,并没有立刻册立杨暕为太子,而是借口要他学习礼仪,这一学就是一年多,实际上就是在观察杨暕,或者说杨广一直在立太子还是立皇长孙之间摇摆不定。
更重要是,杨广在去年得了幼子杨杲后,立太子之心就不是那么急迫了,这是人之常情,杨暕劣迹太多,杨广自然也想给幼子一点机会,所以不管是皇太孙还是皇幼子,都有可能,原来杨暕至少有五成机会,可多了一个皇幼子后,杨暕就只有三成机会了。
“殿下不要过于担忧,圣上若想立他为嗣,早就立他为太子了,不会拖到现在,之所以让他镇守洛阳,无非是圣上无子可用,若殿下再长十岁,那留守洛阳的应该是殿下,而不是他,不管他在洛阳怎么狂妄,关键还是圣上这边是否松口,其实殿下是占了优势,只要殿下多多在皇祖父和皇祖母身边表现,多尽孝道,殿下的机会就比他大,殿下切勿焦躁,有皇幼子在,他的机会已经不大。”
杨倓聪明绝顶,他之所以忧惧,只是他身处局中,得杨元庆这个外人一点醒,杨倓立刻恍然大悟,他深深施一礼,“多谢阿叔劝慰,我明白该怎么做了。”
杨元庆按着他略显稚嫩的肩膀,凝视着他的眼睛缓缓道:“你皇祖父虽然本人好奢华,但他却喜欢别人节俭,只要你洁身自律,多行孝道,关心时政,多向祖父说一些自己对政局的见解,他就会越来越喜欢你,只要有可能,我也会尽力帮你,最起码有我在,你们兄弟三人也有一条退路,不至于被齐王杀害。”
杨倓点点头,“阿叔之言,我铭记于心。”
杨元庆笑了笑,转身便走了,杨倓听着他的脚步声走远,心中也长长松了一口气.有此叔,是他幸也!
卷三一入京城深似海第十五章貌合神离
[奇·书·网]更新时间:201271821:56:29本章字数:6527
全文字无广告第十五章貌合神离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