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 第二节别被他人左右,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第二节别被他人左右,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江泽民在剑桥大学的演讲

校长先生,同学们,老师们,女士们,先生们:

我感谢布罗斯校长的邀请,使我有机会来到久负盛名的剑桥大学访问。能够与青年朋友们聚集一堂,共同讨论人类如何在新世纪里迎接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我感到十分高兴。

剑桥大学是具有七百多年历史的世界著名学府,曾培养出牛顿、培根、弥尔顿、拜伦、达尔文等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思想家和诗人。今天,剑桥大学作为获得诺贝尔奖学者最多的大学,在世界高等学府中依然居于显要的地位。

五十多年前,在我上大学的那个年代,就有不少的中国年轻学子向往到剑桥负笈求学。剑桥大学与中国交往的历史,早在上个世纪之交就开始了。一百年前,剑桥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贵校已故的李约瑟博士在中国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名。他倾注毕生心血撰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明成就的鸿篇巨制。一百年来,许多中国学者不远万里到剑桥求学访问,中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今天,中国学术界和剑桥大学继续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这对加强中英人民的文化交流和友谊,推进科技和思想进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二十世纪,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令人遗憾的是,人类在这一百年中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苦难,特别是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但是世界的历史从来是由世界人民创造和书写的,因而正义总会战胜邪恶,光明总会战胜黑暗,进步总会战胜落后,人类必然会不断地克服艰难险阻,向着美好的未来开拓前进。二十一世纪就要到来,世界人民虽然仍面临着很多严峻的挑战,可以肯定地说,人类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只要世界人民同心协力,形成战胜一切挑战的巨大力量,人类文明进步的航船就必将乘风破浪地前进。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人民走过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延续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种多样­性­正是世界充满竞赛、活力和创新的根本原因。各国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和了解,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共同前进,而不应让这种多样­性­成为阻碍各国人民携手共进的隔阂,更不应人为地从中挑起对立和冲突。尊重和发展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并在这种多样­性­中找到共同利益之所在,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伟大动力。

中华民族历来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还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先人就已提出“民为贵”的思想,认为“天生万物,唯人为贵”,一切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取决于人的发展和进步,取决于人的尊严的维护和价值的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要实现全中国人民广泛的自由、民主和人权。今天中国所焕发出来的巨大活力,是中国人民拥有广泛自由、民主的生动写照。中国在公元1世纪人口就已达到六千万左右,众多人口的衣食住行,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历代政府所要解决的首要人权问题。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有十二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然必须首先保障最广大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不然一切其他权利都无从谈起。中国确保十二亿多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是对世界人权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集体人权与个人人权、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与公民政治权利紧密结合和协调发展,这是适合中国国情因而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必然道路。中国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为了促进中国人民的人权事业。中国积极参加国际人权领域的活动,在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国际社会就人权问题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对话与合作,为推进世界人权进步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华民族历来坚持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和发展道路。中国人民把独立自主当做立国之本,在五千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并在近代反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解放的斗争中自立自强,最终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学习外国,吸收世界文明的成果,是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懂得这个道理。中国的汉唐时代,都曾在这方面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当时既是中国自强不息地发展自己的昌盛时期,也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广泛吸收外来进步文化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坚持走自己的路,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这些文明成果对于中国的发展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当然,这种对外国文明的吸收和借鉴决不能是简单的模仿。中国既不能照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也不能硬搬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而必须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这就是我们通过自己的长期实践终于找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中华民族历来珍惜各民族大团结和祖国统一。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从古代开始就在华夏大地上劳动和繁衍,经过长期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的权益受到宪法保障,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不断加强。中国各族人民坚决反对任何企图分裂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图谋。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孙中山先生早就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中国政府已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澳门也将于今年十二月二十日回归中国。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正是为了促成和平解决。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自由与和平。中国人民始终希望天下太平、希望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亲仁善邻”,一直为我们的先人们奉为国之宝箴。中国人民在近代饱受战争和被侵略的痛苦,更深感自由与和平的珍贵。任何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自由,都是一切个人自由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希望各国人民都生活在没有战争和暴力的世界里,希望各国人民都能享有不被人压迫、歧视和欺凌的自由。中国实行以和平为宗旨的外交方针,坚持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的基本原则。中国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该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形式把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别国。中国的发展和强盛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而只会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永远不称霸,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中国人民选择和实践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各项基本的内外政策,源于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源于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民族传统,因而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充分依据和牢固基础。我们的目标是,到下个世纪中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人民有信心克服和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实现我们既定的伟大目标。

……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